王师中来登州担任知州已经三年多了,他几乎每天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因为三年前,皇上曾交给他的一个秘密任务,他至今一直没完成。这项任务属于国家机密,他不能与别人商议,只能由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让他很苦闷。心烦意乱时,他就走出府衙,独自在海边转悠。
登州(今山东蓬莱)坐落在胶东半岛最北端,三面濒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一座隶属于京东东路的海防军事重镇,自宋朝建国以来,便在此屯驻重兵,练习水战,以防契丹从海上入侵。
在唐代时,登州与泉州、扬州和明州(今宁波)并称四大古港,是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由于国防需要,北宋朝廷将登州港关闭,取消从登州去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航线,实行“登莱海禁”政策,禁止一切船只进入这一海域。作为对外贸易口岸的港口功能,被胶州湾畔的密州港所代替,登州港则变成了一座军港。
在登州城西北,丹崖山东麓,有一个水军基地,那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造的一个水寨式港口,依山傍海,隐蔽性很高,有马蹄形的沙堤防卫栅栏。停泊在港内的战船船型瘦长,外形酷似刀鱼,速度很快,适用于海上作战,所以人称这个军港为“刀鱼寨。”这是北宋京东地区唯一的水军基地,被看做是捍卫京东地区海上安全的一道屏障。
丹崖山不高,海拔仅有五十来米,但矗立在山巅之上的那座宏伟殿阁很有名,那就是蓬莱阁。此阁始建于1061年(北宋嘉佑六年),殿阁凌空高达十五米。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登上蓬莱阁,南望登州城历历在目,北眺海浪滔天,辽东半岛隐约可见。
在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岛屿。站在丹崖山上向北望去,能大体看清楚的只有五个,而最近的那个“兀然枯焦”的海岛,就是神秘的沙门岛(今称庙岛),距离海岸大约有六十里。
北宋时期,沙门岛是地狱的代名词,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宋朝法律规定:犯死罪而宽免者,配隶沙门岛。刺配沙门岛,是刺配刑罚中最严厉的一种。一旦登上该岛,就等于踏上了不归路,“至者多死”。沙门岛归登州管辖。
王师中上任不久,就曾登上沙门岛视察。岛上有驻军看押囚犯,所以又称沙门寨,寨即军营。军事兼行政长官称作监押,也称寨主。寨主叫苗福林,他向王师中叫苦不迭,要求增加钱粮,增派兵员。因为囚犯已严重超编,原定名额是三百名,现在则看押着六百多名,囚犯人数已翻了一番,可是钱粮和士兵却增加不多,管理上存在着很多困难。
沙门岛曾发生过虐囚事件。那是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前后,因为岛上囚犯太多,“地狭难容”,寨主李庆索性下令,将超编的囚犯装进口袋,直接扔进大海,两年间竟有七百多名囚犯被如此处理掉。此事后来被登州知州马默发现,上报朝廷,李庆闻讯畏罪自杀。
王师中一看情况的确很严重,立即上报朝廷。不久,增派钱粮和兵员的问题得到解决,刺配到沙门岛的囚犯数额也得到严格控制。
除了沙门岛,另外还有三十多个岛屿,星罗棋布,距离海岸最远的海岛则超过一百里。大多数岛上有渔家居住,有些岛上还建有炮台、烽火台等军事设施,驻扎着大宋巡海的水军。
王师中逐个岛屿走访巡视,每到一处,他都要悄悄打听,有没有乘船去过辽东半岛的,有没有熟悉这条海上之路的。因为他心里一直装着宋徽宗交给他的那个秘密使命。
其实,早在秦汉时,登州即已开辟了去往辽东半岛、然后登陆朝鲜半岛,或者沿着朝鲜半岛南端行进、穿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史称“登州海道”,或称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来中国,都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在登州登陆,回航也从这里出发。直到北宋中期以前,高丽到中国朝贡的使节大多数也由此入境和出境。
王师中站在海岸远眺,只见天水相连,白浪滔滔,烟波渺渺。此时,夏季已经来临,当地人说,这个季节常能见到海市蜃楼。关于海市蜃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可是,三年来,王师中从没见到过海市蜃楼的踪影。一次次眺望带来一次次失望,这让他深感怅然。
苏东坡也来登州担任过知州,那是1085年(元丰八年)十月。他到任仅仅五天,便接到朝廷诏令,命他马上回京升任礼部侍郎。临行前,苏东坡登上蓬莱阁远眺,寻觅海市蜃楼。时值深秋,一般来说,海市蜃楼出现的季节已过,也许是苍天有眼,那天海上忽然显现出一座华丽的都市城楼奇景,让苏东坡很激动,遂写诗纪胜:“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这天,王师中在海边又转悠了一圈,感到兴味索然,便回到知州府衙,刚坐下不一会儿,平海水军指挥使杜友忠匆匆进来报告说:“王知州,巡海的士兵在驼叽岛一侧,发现了两艘大船,船上载有男女老少二百多人。”
“驼矶岛?”王师中对那个小岛印象很深,那小岛方圆有十几里,处于群岛中间位置,周围遍布玄洞奇礁,鬼斧神工,令人称奇。岛上到处可见五色彩石,姿态各异,色彩斑斓。尤其壮观的是,海岛上空,鸥鸟成群,遮天蔽日。
“是啊,两艘大船躲在那里避风。”
“两艘船是从哪里来的?”
“船上的人自称是辽国苏州人,他们本想到高丽国避乱,因海上风大,漂流至此。”
王师中一听是辽国苏州人,眼睛一亮,苏州不就在辽东半岛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连忙说:“你赶快把人和船都给我带回来。”
“都已带回来了,船主正在衙门外等候。”
“马上带他进来,我有话要问他。”
不一会儿,一个黑脸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
王师中请他坐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听说你们是辽国苏州人?”
“我叫高药师,是辽国苏州人,我们本想到高丽去避乱,没想到被大风刮到大宋来了。”黑脸汉子急忙站起来回答,神态局促不安。
“坐下吧。你们为什么要去高丽呢?”
“近来辽东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我们估计不久以后,女真大军定会举兵南下,因此我和曹孝才、僧郎荣等人商量,不如结伴去高丽谋生,听说那里比较安定。”
辽东与胶东虽然只有一海之隔,但由于海路中断,两岸不通消息,所以王师中对海峡北岸发生的战事竟然一无所知。
王师中问:“辽东发生了什么战事?”
高药师回答说:“开始是东京裨将高永昌杀死了东京留守起事,自称大渤海皇帝,国号大元国,攻占了东京道五十余州。后来皇帝派张琳、耶律淳募兵讨伐,高永昌感到寡不敌众,就向女真军求援。女真完颜阿骨打乘机南下,击败辽军以后,阿骨打令高永昌取消帝号,可高永昌不听。于是,阿骨打又击败高永昌的渤海军,占领东京,擒斩高永昌。这样,东京道领土全归女真所有了。”
王师中一听,心中暗暗大喜:“这么说,辽东现在已被女真人占领了?”
“是。女真军马与辽军交战好几年了,他们夺取的地盘早已越过辽河之西。现在,海岸以北,自复州、苏州至兴州、渖州以及咸州一带,都是女真地盘了。”
复州即辽宁瓦房店西北,苏州即辽宁大连金州区,兴州即辽宁铁岭,渖州即辽宁沈阳,咸州即辽宁开原。
王师中想,如此看来,只要跨海去辽东,就可直接跟女真取得联系。望着高药师那黧黑的脸盘和壮实的体魄,他觉得这是一个有航海经验的人,这就是自己一直要寻找的人。由他来掌舵,开辟一条去往辽东的海上之路,应该是可行的。于是,王师中把高药师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建议写成奏章,迅速上报。他感到如释重负。
1117年(政和七年)七月四日,宋徽宗接到了王师中的奏章,他反复看了数遍。他没想到好几年过去了,王师中依然记得自己当年给他的秘密使命。他觉得,女真既已占领东北,说明女真的实力的确已经很强大,此时派人渡海去辽东,联合女真共同灭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宋徽宗抬头望了望窗外,窗外是一片竹林,苍翠挺拔,绿影婆娑。他起身来回踱步。他记得很清楚,最早提出跨海联合女真的人是赵良嗣,这个建议提出至今已经有两年多了,看来女真人的力量已经壮大起来了。他转念又一想,一旦与女真建立联系,那么与辽国的友好关系就必然会中断。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先交给蔡京和童贯两位老臣去研究一下吧。于是,他快步来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札:请蔡京太师与童贯枢密共议可否。
蔡京和童贯看了御笔手札后,在都堂里认真讨论了一番。蔡京说:“据王师中这份奏章来看,目前辽东已被女真占领,泛舟渡海,同女真建立联络,并非难事,只是有一点,大宋应该依照什么名义去联络他们呢?”
童贯说:“女真既然已经建国,可否派使臣持国书直接前去访问?”
蔡京摇摇头:“这样做,我认为不妥。因为我们现在对女真情况不明,能不能结盟还很难说。再者,派使节持国书去,一旦被辽国获悉,就会被他们抓住把柄,说我们破坏百年之盟,于我不利。”
“那以太师之意,该如何是好?”
“我看不如以买马为名,派人渡海去辽东,先与女真进行接触,待了解女真真相之后,再做打算。本朝之初,太宗皇帝曾多次派人去辽东一带买马。即使此事被辽国发现,也无大碍。”
蔡京行事谨慎,老谋深算,童贯不得不佩服:“如此甚好,还是太师虑事细密周全。”
于是,蔡京和童贯一起来到崇政殿,向宋徽宗作了汇报。宋徽宗同意这个方案。于是,秘密下诏书给王师中,令他从登州当地招募合适人选,以买马为名,随同高药师泛海去往辽东,了解女真人的情况。
八月三日,王师中接到诏书后,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挑选了七名军官,又从进武校尉差平海军指挥使杜友忠那里借来了兵船。
八月二十二日,七名军官与高药师登船下海,启航北去。王师中来到海岸边送行,目送船帆远去,不知为什么,王师中心里有些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