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郑居中劝谏(1 / 1)

郑皇后获知马政跨海赴辽东联络女真之事后,心里一直很不安,她以为这是无事生非之举,她考虑再三,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找机会好好劝一劝官家。这天,她见官家心情不错,便劝说道:“官家,不要总想着往外扩张,现在是和平年代,一旦战争爆发,谁愿意上前线卖命?不要听某些大臣的片面之词。”

宋徽宗笑了笑说:“朕哪像个对外扩张的皇帝啊?朕有时候只是想将我汉家土地收复回来罢了,这也很难。朕想收复燕云,可是又顾虑重重。”

“所以,官家就派马政去辽东联络女真人,想借女真人的力量收复燕云?”

“是啊,让马政去辽东看一看,了解一下女真人的真实情况。太宗时,女真人曾向我大宋进过贡,后来中断了。”

“听说,女真人很野蛮,不好交往,何必多此一举呢?他们不来就算了,咱们何必去招惹他们呢?万一惹出是非,得不偿失。”

“你们女流之辈懂得什么?朕要抓住历史机遇,懂不懂?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朕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获。你就不要操心了,等着瞧好吧。”说完,宋徽宗便匆匆离去。

郑皇后见官家心意已定,很难说服,心情更加郁闷。

这天,郑皇后回娘家探亲,父亲郑绅见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便问道:“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说出来听听。”

该不该告诉父亲?这可是朝廷机密大事,郑皇后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告诉父亲,也许父亲能有什么办法,去阻止官家。于是,就实话实说了。

郑绅听后,轻轻叹了口气说:“看来,皇上是执意要收复燕京,他想利用女真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开战,结果谁也无法预料。”

“这都怪童贯,自从童贯收复青唐以后,他就不断在官家耳边吹风,鼓动官家出兵,上次要不是邓洵武,大宋恐怕早已与辽国开战了。”

郑皇后虽然身在后宫,但她对于朝政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

“邓洵武现在病情很严重,已经起不了床,要不然,他一定还会进宫劝谏。不过,还有一个人,也可以进宫劝谏。”

“谁?”

“郑居中。”

“他能行吗?”

“他现在担任太宰,能和皇上说上话。”

太宰就是尚书左仆射,是宰相。政和年间,蔡京为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他将尚书左仆射改称为太宰,将尚书右仆射改称为少宰。

郑居中长得个子很高,一米八五以上,外号叫郑大个子,他是王珪的女婿,王珪在宋神宗时代曾担任过宰相。因此,郑居中自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以来,人脉一直就很好,职务也是步步高升。同时,他这人也很会拉关系,他本来与郑皇后根本不认识,就是因为都姓郑,他竟然说自己是郑皇后的叔伯堂兄,本来他们是八竿子打不着。而郑皇后竟然也确认此事。郑皇后确认此事,当然有她的目的。

郑居中与郑绅关系很好,经常来郑绅家送点礼物,打探打探消息。这天晚上,郑居中又来到郑绅家。郑绅问:“听说皇上派马政去辽东了,你知道此事吗?”

“知道。皇上派马政去辽东联络女真,想联合女真南北夹击辽国,收复燕京。”

“那你为什么不劝谏呢?你想过没有,一旦宋辽交战,胜败很难说,如果万一败了,皇上是要追究责任的,你身为太宰,现在不站出来说话,到时候难辞其咎啊。”

“现在一切都是蔡京太师说了算,责任当然应该有他来承担。”

“蔡京年龄多大了?七十二了吧?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他说不行就不行了,是一个熟透的瓜。而你呢,你才五十八岁吧?”

郑居中想了想,说:“你说的也是,万一蔡京太师两腿一瞪,我可不就成为替罪羊了?这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多亏你提醒,明天我得赶紧进宫,去向皇上表明自己的立场。”

郑绅笑了笑说:“这就对了,关键是要学会明哲保身。”

第二天散了早朝后,郑居中来到崇政殿,对宋徽宗说:“陛下,听说已派马政去辽东联络女真去了?女真人野蛮粗俗,奸诈冷酷,不可交啊。”

“你怎么知道的?你同女真人打过交道吗?”

“臣未曾与女真人打过交道,只是听说罢了。那女真人生活在荒寒之地,以打猎捕鱼为生,吃生肉,喝生水,尚未开化,他们的野蛮性情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宋徽宗嘲笑道:“做事情,不能凭想象来决策,亏你还是太宰,这点道理你都不懂吗?”

郑居中自知语言失误,赶紧转换话题:“陛下,臣以为,宋辽盟约不可毁,祖宗信义不可弃。”

“谁说朕要背弃祖宗盟誓了?”宋徽宗脸色有些阴沉。

对皇上表情的变化,郑居中已经看出来了,但他觉得自己该说的话一定要说出来。郑居中继续说:“陛下,现在有人说朝中奸臣当道,您可千万不要被那些蠹国害民之贼所蒙蔽啊。”

听了这话,宋徽宗更加不高兴了,他冷冷地说:“在你看来,朕善恶不分,真假不辨,是不是?”说罢,令郑居中退下。

看着大个子郑居中摇摇晃晃离去的背影,宋徽宗想,派马政去辽东属于高度机密,朝廷里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蔡京和童贯,这事怎么会被郑居中知道了呢?到底是谁泄了密?宋徽宗怀疑事情出在地方上,肯定是京东东路或者登州,有知情者秘密报告给了郑居中。看来,郑居中在地方上也有人。

郑居中离开崇政殿,来到都堂,蔡京正在都堂里办公。他走上前对蔡京说:“蔡太师,皇上派马政渡海去辽东,是去联络女真,商量南北夹攻辽国之事吧?我知道,这个馊主意出自赵良嗣,赵良嗣是被辽国朝廷开除之人,他对辽国怀恨在心,因而投奔我大宋,他为什么要鼓动我大宋北伐燕云?他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为自己复仇而已,难道相公没看出来吗?千万莫上其当啊。”

郑居中当年曾经为蔡京复相出过力,本来他希望蔡京复相后能重用自己,结果很失望,蔡京对自己并没委以重任,因此,郑居中对蔡京有些不满,后来处处与蔡京作对。恰好,宋徽宗正需要有人来牵制蔡京,于是就提拔郑居中任太宰,以抗衡蔡京,防止蔡京独断专权。可蔡京的手段相当老辣,事实上,所有大事还是由蔡京决断,除非宋徽宗进行干预,否则,郑居中根本不是蔡京的对手。

蔡京见郑居中将矛头直指赵良嗣,便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赵良嗣究竟是心怀叵则,还是忠心报国,不是你我可以判定的,那要由陛下去断定,要由历史去断定。此次皇上派马政渡海去辽东,只是探路而已,无须忧虑。”

“探路也好,军前议事也罢,这毕竟是对宋辽百年和平盟约的破坏之举,相公你身为首台,国之元老,为何不劝阻呢?宋辽之间,已有二百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即使汉唐时代实行和戎之策,也没有出现像我朝这样繁荣稳定之局面啊。如果毁盟弃约,恐怕要招致天怒民怨,一定要深思熟虑,方可以行。”郑居中毫不客气地说。

蔡京脸色也严肃起来:“宋辽之间的这种和平是不对等的,难道你不知道吗?皇上对每年要给辽国岁币五十万两匹早就很厌恶了,所以才有联金之意。”

郑居中反驳道:“区区五十万两匹算什么?汉朝时给单于岁币一亿九十万,比今天多了多少倍?而一旦开战,消耗军费又将会是多少倍?”

蔡京不耐烦地说:“皇上已经决定了,谁又能阻止!你别到处煽风点火了,这对你没什么好处。”

郑居中一听此言,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临行前撂下一句话:“将来有一天,让大宋子民肝脑涂地的,就是你蔡相公。我不知道,将来你会得到怎样的下场!”

郑居中最后扔下的这句话,铿锵有力,让蔡京惶惶不安,深陷恐惧,他呆坐良久。其实,从他内心来讲,他对联金灭辽之策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郑居中又来到枢密院,他知道鼓动皇上北伐最主要的人就是童贯。他与童贯一直保持一定的距离,二人关系不冷不热。

郑居中说:“我刚从都堂出来,刚才蔡京太师被我骂了一顿。”

童贯笑呵呵地说:“郑太宰本事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了。”

“我有什么本事?文不成,武不就,行尸走肉酒囊饭袋罢了。”

“找我有什么事?是不是也要骂我一顿啊?”

“在枢相面前,谁敢骂人?我来就是劝你一句,你好好保住自己的头颅,别一不小心被人给砍下来。”

童贯听后,默然不语。

郑居中又说:“燕云十六州对我大宋很重要,可是,你别忘了,那块土地对于大辽也很重要。人家是出兵作战用生命和鲜血从石敬瑭那里换取的,人家也不是白拿去的。你想从人家嘴里往外淘东西,你想想,人家能不咬你?”

“如果他没有牙齿了,他咬不动了,我是不是就可以动手拿了?”

“你怎么确定他没有牙齿了?不要总想着建功立业,你现在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了,你收复了青唐,这一件事就能够名垂青史了,如果还想做第二件事?我看恐怕要身败名裂。”

童贯笑了笑,说:“我差点忘了,郑太宰还是易经大师,能预测未来的。”

郑居中走到门口,也扔下一句话:“女真人是虎狼之辈,我们无法与这样的人打交道,道不同则无法谋,早晚是要惹出祸端的,你信不信?你身为始作俑者,将来是要负首要责任的。”

郑居中的话让童贯陷入深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确是一项很冒险的事业。因此,皇上想借助于女真人的力量来完成此事。女真人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真的那么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