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触即发(1 / 1)

小沛位于徐州和兖州之间,城池虽非坚城,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称其为徐州之门户也不为过。

虽然此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巾乱起后也多有兵锋践踏,甚至于高顺也是在旬月前才在刘备手中夺取的,但是,还没有那次和现在一般,云集了如此多的军队。

曹操此次兵犯徐州可谓倾巢出动,步骑相加足有万人,就连最为精锐的虎豹骑也带来了。而留给守卫许都的曹仁和曹洪哥俩的军队总共不足三千之数,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是刚入行伍的新兵。

而吕奉先一方也是不敢怠慢,集结了自己几乎全部的主力部队。

对于吕奉先而言,别人不知,他自己可是清楚的很,此战倘若自己稍有不慎,那结果便是会陨命于此,因此,他丝毫不敢有所怠慢。

吕奉先赶到小沛时,已经是深夜时分。在城门口,他第一次看见了高顺和张辽。

看到吕奉先来到近前,二人急忙抱拳施礼道:“见过将军。”

这可是自己纵横三国的左膀右臂呀!吕奉先一边暗想,一边细细地端详着二人:高顺身高八尺有余,生的是虎背熊腰,天色太暗看不清面目表情,但是他的一双眼睛却是让吕奉先过目不忘。

在他的目光里,没有任何情绪流露,有的只是满目的坚毅。让人望之,犹如一潭古井,波澜不惊。

跟在高顺身后的张辽却是另一番样子,虽然也是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但是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满是彪悍之气,一双虎目里精芒闪动,一看就是强悍至极的勇将。

一个静如处子,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另一个则是意气风发,虽万人吾亦往矣。

吕奉先端详片刻,然后说道:“二位将军不必多礼,我们进城去吧。”说着,一催战马,进了小沛。二将随后跳上战马,跟在他身后鱼贯而入。

来到小沛城守府,吕奉先征袍未解,便来到议事厅。

他看见在墙面上挂着一副巨大的羊皮地图,上面将小沛四周的地形标注十分详细,不由得赞许道:“仲达、文远看来你们的准备工作做的不错啊!”

闻听吕奉先称赞,高顺只是微微一颔首,而一旁的张辽则回答道:“将军谬赞了,啊……将军一路劳顿,还是先用晚膳吧?”

吕奉先一面仔细的查看着地图,一面摆手道:“军情紧急。曹操到了吧?文远你去传我将令,待众将赶到后,到此议事!”张辽答应一声,转身离开。厅内只剩下高顺一人,侍立在一侧。片刻后,吕奉先抬起头,问道:“仲达,公台可曾赶到小沛?”

高顺答道:“未到。”标准的惜字如金,果真是名不虚传。

吕奉先知他秉性如此,也不在意,只是点点头,继而问道:“仲达,依你之见,此战我军当如何应对?”

“曹军属劳师远征,而我以逸待劳。故依属下愚见,当以固守小沛为主,同时,分兵立寨于此,与城呼应。”说着,用手一指小沛城西三里的地方。

“仲达之言,和公台不谋而合呀!”吕奉先望着他,微笑道。

而高顺好似没听见,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样子。

这时,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在张辽的引领下,侯成等将鱼贯而入。

吕奉先见状,一撩战袍,坐在帅位之上。众将则在高顺的带领下,异口同声道:“见过将军!”

吕奉先一摆手,待众将站定,吩咐道:“众将听令,除陷阵营外,其余各部于小沛外扎营。”

众人虽然心中疑惑,但是还是齐声地答道:“诺!”

“好!我自为中军,侯成、宋宪,你二人为左右军,离我一箭之地下营。具体位置由高顺将军安排,不得有误!”

侯成和宋宪急忙出列接过了吕奉先丢出的将令。

吕奉先继续吩咐道:“高顺、张辽,命你二人督陷阵营守小沛。”

“遵命!”二人也接过将令,退回本位。

“此战关乎我徐州命运,众将官需严遵军命。我离城后,当以高顺为小沛之首,文远为辅,不得有误!”

众将称诺。

等众将相继离开后,吕奉先才在高顺的陪同下,离开议事厅,前去用膳。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陈宫回来了。

吕奉先暗想:得,这顿饭又泡汤了。不过还是很高兴的,陈宫返回小沛,就说明陈登依然授首。对于陈宫奢望的陈登真行为自己所有,他是不报任何幻想的。

毕竟,前世的吕布若不是轻信陈登,也不至于困死下邳,落得个众叛亲离、兵败被俘,自己也被绞杀在白门楼下。

这也是他为何宁可得罪徐州门阀士族,也有将陈登置于死地的原因。

……

吕奉先双臂撑在书案上,仔细的地端详着摆在那里的一颗头颅。它摆在书案正中,虽然异常苍白的面孔上毫无血色,但是,还是可以清楚地辨认出那正是陈登。

此时的陈登双眼微闭,脸上并未露出任何狰狞之情,反而显得颇为安详,可见死前并未做任何的挣扎。

“公台,他临死前,就没说什么吗?”端详许久,吕奉先把头一偏,开口问立在一旁的陈宫。

陈宫摇摇头。

“唉…陈元龙也算是一个人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可惜呀!”吕奉先摇摇头似有不舍地说道。

“将军也算是仁至义尽,只是此子太不识好歹了!”一直没开口的陈宫也用略带遗憾的口吻说道。

吕奉先听完,一直绷着的身体,慢慢地倒向椅背,左手在桌上轻叩几下,然后示意将其取走:“下去好好安葬。”

陈宫点点头,一旁的曹性上前将头颅包好取走。

大厅之里,只剩下高顺和陈宫二位自己最为亲信之人。

吕奉先压倒声音,问道:“公台,你确认没有走漏消息吧?”语气里透露出一丝担忧。

“没有,唯恐走漏消息,执行此次行动的都是我们并州老兵,他们并不认识陈登。而且,为以防万一,属下自始至终都未发一言,应该是神鬼未知。”陈宫沉吟一下,肯定地回答道。

听陈宫这么说,吕奉先放下心来,三人商量起御敌之策:“这样就好,依先生之见,何人可镇守彭城?”

陈宫稍稍思量后,说道:“彭城事关全局,而且,陈圭诡计多端,所以,需任用一武功才智俱佳者。典军校尉秦宜,将军以为如何?”

“嗯…秦宜多年来一直身居陷阵营副统领,辅佐仲达,为人勇武谨慎,与之颇似。”说着,瞥了高顺一眼,然后继续说道:“而且秦将军此时正在彭城,我看可以,还请先生即可修书,将此间事情告知。”吕奉先点点头,同意了陈宫的建议。

“刚才,仲达认为小沛当如此……”说着,吕奉先便把自己和高顺商量的方案告诉给了陈宫。

陈宫听完,点点头。

……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清早,吕奉先正在寝室里美美地睡着回笼觉。

昨晚,自己送走高顺和陈宫后,有将心法细细地修炼了一个周天,睡觉时已经是东方微白,所以,他起来用过早膳,便借故溜出议事厅,让高顺守在那里,自己跑了出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刚刚睡熟的吕奉先便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高顺将军请您去议事厅,有重要军情。”

门外是吕雄的声音,刻意压低的声音里,难掩焦急。

一骨碌身,吕奉先坐起身形,看来有急事,不然以吕雄的精明,断然不会在此时将自己惊醒的。

等吕奉先来到大厅,高顺、陈宫和张辽围在图前,低声商量着什么,显然已经等在那里多时了。

“何事?”他边往里走,边问道。

陈宫等人回过头,一边见礼,一边回答道:“据探马汇报,黎明时分曹军已经抵达此处,现已将大寨安在此处。”说着,将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

在小沛城的西南方向大约五里,正好和自己的营寨、小沛成品字形,而且寨前地势空旷,若想偷袭可谓难上加难。

“有多少人吗?”吕奉先问道。

“曹军共下五寨,观其营寨,其中不下于五万!”陈宫严肃地说道。

这可和自己估算的情形有了很大的出入,自己以为曹军不过万人,此刻凭空多了这么多,陈宫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五万?”吕奉先惊道。

“此中必有蹊跷!前日里,文远曾与曹军交手。对阵者乃李典与乐进,我观其所将兵马仅仅千余。曹营中与此二将等阶者寥寥十数人尔,依此推知,其营兵马不过万五之数。”一旁的高顺出言道。

有道理,曹操到官渡之战时,兵马也不足五万。看来高顺分析的有道理。

“不错,曹贼军力不会超过仲达所说之数。宋宪他们将营寨按扎完毕没有?”吕奉先问道。

陈宫也稳下心神,回答道:“下邳来的各部军马已经在陆续进驻,今日午时可全部完成。”

“好!,我们就在小沛和曹阿瞒好好较量一番,一雪兖州之耻!”

……

就在距离小沛五里的曹营,在中军大帐内,曹操正和郭嘉对面而坐。

“奉孝,陈元龙当真说要前去彭城,协助公明袭取彭城?”曹操一边看着郭嘉,一边略带怀疑地问道。

“是的,元龙还请我代为向丞相回禀,他在彭城静候!”郭嘉不慌不忙地答道。

“难为陈登了,可惜了他那招降之策了。”曹操不无惋惜地说道。

“老大,何必呢,有我在,擒杀吕布还不是手到擒来。”郭嘉见状,安慰道。

“大军都已进驻大营了吗?粮草轴重的安全可要重视,元让还是很让我放心的。”曹操也未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转而问起曹军的情形。

“荀攸先生,正在协调,估计明日此时,大营便可完备。”郭嘉回答道。曹军以中军为中心,分设五营,曹操自领中军,李典、乐进、于禁、许褚以及刘备三兄弟各领一营,分置中军的前后左右,名曰前军、后军、左军与右军。

此时,荀攸正在各营中检查着,这已经是他到的第三座大营了。

与其他几营不同,这里明显的破烂了许多,军士也多有负伤,军械也多是残缺不全,但是军士的精神面貌倒是很好。

“这里可是刘豫州所辖的前军?”荀攸停住战马,向身侧的军士问道。

“是的。”军士看也不看他,随口答道。

见状,荀攸的护卫有些生气,呵斥道:“不得无礼!”说完,就准备举马鞭抽打此人。

那名军士也不甘示弱,大呼道:“曹军打人了!”

话音未落,呼啦一声,四周的军帐里窜出数十人,都手持兵刃,将荀攸等人围在中间,大有一言不和就要动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