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后过寿(1 / 1)

我的大明朝 逸云风 4849 字 2014-12-22

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如今我已八岁,这个年龄正是贪玩的时候,也是读书的时候,在皇家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没有读书的,掰着指头算恐怕除了朱常洛就是我了吧,到现在还没有给我指派老师,我明白,朱常洛几次向万历提过,都被郑贵妃拖延了,她想让我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哼!可惜呀,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都上完了,在这里上学学习之乎者也呀,我还懒得学呢!

宫中张灯结彩,过几天就是太后的七十大寿了,宫中忙忙碌碌开始准备太后的寿辰了。太后七十大寿是宫中的大事,大明二百多年来能过七十的没几个,皇帝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太祖朱元璋七十一崩,成祖朱棣六十四崩,世宗朱厚熜刚过六十,其他的连过四十都没几个。

“校儿,快点起来,去给你老祖宗拜寿。”王才人掀开我的被子。

“哦”。我伸伸懒腰,揉揉眼,慢腾腾地起来。

“王安,快来伺候小殿下更衣!”王才人吩咐道。

自从来到大明王朝,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比前世的童年舒坦多了,丫的!当大爷的滋味真爽!没事的时候还能揩宫女们的油,趁着她们抱我的时候亲亲她们的小脸蛋,蹭蹭她们酥软而富有弹性的胸部,反正是个小孩子,不趁年小占便宜更待何时啊!

朱常洛进来了,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嗯,好了。”王才人行礼道。

“好,带上校儿,走吧,别耽误了时辰。”

朱常洛带着我们向慈宁宫走去。王才人拎着我,身后是刘才人,身边的奶妈抱着她一岁的儿子—朱由检。李选侍跟在后面,虽是宠妃,但身份比王才人、刘才人低,只能排在后面了。当然,心里可不是好滋味。

万历、郑贵妃、福王已到慈宁宫。万历皇帝坐在御座上,正与太后聊天。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恭祝皇祖母寿与天齐!”太子携家眷拜道。

“好好,都起来吧!”太后笑呵呵地。

“来来,校儿,到老祖宗这来。”太后向我招手。

我跑到太后跟前跪下,叩道:”曾孙恭祝老祖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好好!,呵呵,“太后把我扶起,“校儿最近可想老祖宗?”

“想,做梦都想!”我调皮的亲了太后一下。

“呦呵!老祖宗也想你!”太后笑呵呵的,扭了我一下脸:“你个捣蛋鬼,这几天也不来看看老祖宗,还以为你把老祖宗忘了!”

“孙儿知道老祖宗大寿,这几天给老祖宗烧香祈福呢!”我比划着。

“呵呵,好个曾孙儿,这么有孝心!”太后乐呵呵地:“来,让哀家看看检儿。”

奶妈把朱由检抱到太后跟前行礼:“检儿恭祝老祖宗万福金安!”

“好好好,呵呵……”太后笑道。

朱由检还是个周岁婴儿,只会在咿咿呀呀的。我周岁即能言语,和朱由检比起来我更是讨太后欢心。聪明的孩子谁都喜欢!

一太监来报:“启禀太后、陛下,众位臣工贺寿!”

“好好,让他们都进来吧!”太后格外高兴。

“是”。

“臣等恭祝太后万寿无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臣们跪道。

“有劳各位卿家还惦记着哀家,都起来吧!”太后乐开颜,“赐座。”

“谢太后!”众大臣列位就坐。

一太监开始报贺礼:“首辅申时行,玉如意一对,恭祝太后寿与天齐!……给事中杨涟,南海珊瑚一座,恭祝太后寿与天齐……”

宴席上,众人相互敬请,其乐融融。大殿之上君臣同乐,鼓乐齐奏,歌舞升平,一片典雅、欢庆。

这时,一人站了出来,向太后禀道:“启禀太后,今日太后寿诞,乃我大明普天同庆,臣等愿作诗为太后寿,不知太后意下如何?”此人正是给事中杨涟。

“好啊,难的列位臣工有此雅兴,哀家就有请列位尽展才华。”太后高兴的说。

“好,那臣先来!”杨涟站在殿中央,捋捋胡子,吟道:“万邦来朝拜圣母,菩萨厚德能载物。喜逢我佛今日寿,愿得慈心永此驻。”

“好”。下边一片叫好,太后也乐开怀。

“呵呵,在下不才,献丑了……”,杨涟朝众人拱拱手。

“臣也有奉上。”户部侍郎王光远站了出来。

大臣们你一句,他一句的,有作诗的,有作词的,有对子的,其乐融融,一片欢声笑语,太后高兴的笑声不断,做的好太后还下令打赏。

“太后,臣妾素问长孙殿下四岁便能与陛下对仗,一时传为佳话,今日良辰,何不请长孙殿下也来添兴!”郑贵妃站出来向太后行礼。

妈的!什么添兴!分明是想让我出丑难堪!

“呃……呵呵,哀家也曾听有此闻,但他还是个孩子,哪懂吟诗作对,算了吧!”太后护着我说。

“长孙天纵英才,想必这难不倒他!”郑贵妃不依不饶。

“好了,一个小孩子,就不要难为他了!”太后收起了笑容。

太后何等人物,这点花花肠子能瞒得了他。其实这也太拙劣了,在场的人谁看不出来。

不过哥我是谁!我一文学专业毕业生,大学年会比拼最多的就是歌词诗赋,何况咱肚子里装着后世清朝文人墨客不少东西呢,哼!看谁难堪!

我腾地站了起来,对太后道:“老祖宗,这有何难,郑娘娘一片爱心,孙儿岂能辜负,不能因孙儿扫了各位的兴。”

太后拉住我的手,劝道:“郑娘娘只是与众人开个玩笑,校儿不可当真。”

我笑道:“老祖宗放心,孙儿心里有数。”

太后还是摇了摇头,不肯放我下去,看到这情景,郑贵妃又上前说道:“长孙殿下聪慧,既能与陛下对仗,想必定有才干,何不趁母后大寿之日,让臣妾与众位臣工一睹长孙殿下风采。”

郑贵妃这么一说,下面有些大臣也跟着附和道:“是呀,太后,臣也耳闻长孙殿下曾与陛下在乾清宫对仗两句,一时传为佳话,我等今日荣幸,能一睹长孙殿下之才,太后何不让小殿下为寿词一首?”

很明显,这是郑贵妃在朝中的死党,他们看到郑贵妃要让朱由校出丑,也跟着上来加一把火。

太后明白,这是郑贵妃故意刁难朱由校,心中极为不快,阴着脸对下面帮腔的大臣道:“校儿孩还只是个孩子,你们怎能为难他,身为朝中重臣,岂能如此不知羞耻?”

太后这话说的重了,原本活泼的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万历皇帝感到不对劲,想出来制止,可看到一边是自己宠爱的妃子,一边是自己的亲娘,两边都不好说,就一人在那里闷头喝起干酒来。

大殿一片沉静。我不能因为这点事就影响了太后的七十大寿。太后不顾自己的七十寿宴,也要维护我,我不能让太后今日的寿宴过的不愉快。于是我打破了这片刻的沉静,我向太后行礼,道:“老祖宗,孙儿在来之前就为老祖宗写好了一首诗,正好献给老祖宗。”

“哦,”太后惊讶的看着我,说:“校儿为老祖宗写了一首诗?”

“是,”我站了起来,道:“郑娘娘既然让孙儿添兴,那就趁这个时候孙儿为老祖宗献上,岂不两全其美,不能辜负了郑娘娘和某些大臣们的期望呀!”

最后一句话我故意抬高了嗓门,郑贵妃和帮腔的大臣听了心中不免有些愤慨。

太后转怒为喜,摸着朱由校的小脑袋笑道:“好,孙儿就念来给老祖宗!”

“是。”我走到殿中央,又朝太后拜了拜,斜眼瞥了一眼郑贵妃,郑贵妃也蔑视的看着我。

我不管她,对着太后禀道:“老祖宗,孙儿献丑了,孙儿为老祖宗献诗一首,做的不好还请老祖宗见谅,也请各位大臣们指点。”

四周一片寂静,都翘着脑袋看能做出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