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梦历幽冥(1 / 1)

墓地封印 一叶style 2459 字 2013-05-10

无名老僧合上双眼双手合什诵了一句佛号道:“阿弥陀佛李施主为我佛有缘之人根基深厚施主得过佛光普照又挟六颗舍利子之力梦游地狱诸鬼自不能伤”

赵婉儿悄声道:“大师李大哥还得到了朱雀和玄武两股真气呢肯定什么鬼邪都伤不了他”

无名老僧微笑不语施丽娅悄悄地扯了一下赵婉儿的衣衫道:“婉儿这是佛门净地那朱雀和玄武之气是道家真气”

赵婉儿这才明白立即噤声

李冰双手合什么问无名老僧道:“大师小子有一事不明始终沒搞懂十殿阎罗和十八地狱的关系请大师赐教”

无名老僧淡淡地道:“民间所说阎罗王是对十殿阎罗的通称幽冥教主乃是地藏菩萨主管阴司事务的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杵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凡人死后灵魂进入鬼门关后一生为善之人若功德无量则可经几殿阎王审查在世之善恶甚至不经审查就可往生西方极乐或者再世投胎为人若是恶人则经十殿阎王层层审判依据在阳世所犯恶行情节轻重发配到相关地狱中受尽酷刑”

“有的人阳罪稍轻者经一二地狱苦刑惩罚后可脱离地狱入六道轮回罪大之人可经数个地狱受酷刑罪大恶极者十八地狱层层受刑打入无间地狱永世不能转世投胎”

赵婉儿这时无限谦恭地问道:“大师经常听说六道轮回能否请大师祥细说一下什么是六道轮回”

无名老僧淡然道:“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

“佛门中人讲究因果二字凡事皆有因果报应能入三善道轮回者因其善业大于恶业;入三恶道轮回者因其恶业重于善业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皆不出六道”

李冰猛悟点头不已

那老僧示意李冰到放在门角的一盆清水中净手然后他指着另一个蒲团要李冰盘腿坐下闭目摒弃杂念冥想地府

李冰依言而行老僧点燃一注香插入香炉中吩咐众人不可喧哗都围坐在李冰四周静待一枝香燃尽李冰游历地狱而神归

老僧大喝一声:“唵嘛呢叭咪吽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老僧黄色僧袍大袖一拂李冰顿时形同木人一动不动

李冰感觉自己忽然轻飘飘地悬在空中四周并无一物只感觉自己体内六道金光迸现

一道巍峨的城门忽然出现阴风阵阵愁云惨雾李冰心知这就是幽冥地府鬼门关正觉好奇忽见阴云中出现了十八个面目狰狞的恶鬼带着许多小鬼竟然向自己下拜

李冰一楞随即明白过來那是看守鬼门关的十八鬼王及看守的鬼卒他们拜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体内的六颗得道高僧的舍利

本來只有农历阴历十四晚上即鬼节前夜才能鬼门大开此时那两扇厚重的城门竟然忽地打开李冰心念一动间已经过了鬼门关

阴云愁雾中一黑一白两人对李冰恭敬施礼李冰心知这是勾魂黑白无常

黑白无常齐声道:“奉地藏菩萨之命请李冰梦历阎罗十殿”

李冰正发楞间忽然眼前出现了一座虽然宏大却阴气森森的宫殿

李冰好奇地看着那那宫殿忽然发现宫殿边上有座高约有一丈的高台上面竖一十围之大的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镜

只见那镜向东悬挂里面阴阳二气不住盘旋上有一块横匾写了七个大字:孽镜台前无好人

李冰心知这就是范正平还阳后告诉过他的孽镜台

他正好奇上前欲看时黑白无常躬身说道:“李冰此镜为生前作恶的鬼魂來此后所照生前罪行你本为佛子又阳寿未尽且不为恶不须照此镜请跟我们入殿而來”

李冰悄声问道:“两位无常大哥第一殿可是秦广王”

黑白无常回道:“是的秦广王本姓蒋掌管阴司第一殿凡善人寿终之日即有接引往生凡勾到功过两平之男妇送文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较量富贵贫贱以了冤缘相报”

“凡人生前为恶则押赴多恶之魂先到孽镜台前照其罪自见在世之心之险死赴地狱之险那时方知万两黄金带不來一生惟有孽随身入台照过之後批解第二殿用刑发狱受苦”

李冰跟随黑白无常飘入阎罗第一殿中只见上方悬一匾额上书五个大字:一殿秦广王

匾额之下摆放一公案上面端坐一人头戴帝王之冠白面黑须一股威严之气

秦广王案头右手立着一着红袍之人手握一薄及朱笔

李冰立时明白此人即为阴司判官左手中手执之薄即是生死薄右手所执之笔则为勾魂笔

那生死薄和勾魂笔甚是厉害生死薄上记载着凡人阳寿所尽时辰只要朱砂笔在生死薄上勾上凡人名字根据那将死之人生前善恶分别由黑白无常前去勾魂当真是: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秦广王右侧立着手握铁链的牛头和马面案前跪着一干鬼魂有的站立有的则跪在地上被铁链拴着锁骨

见李冰从殿外而入秦广王厉声喝道:“殿下何人竟敢私闯冥府本王乃是幽冥地府第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接引超生幽冥吉凶”

李冰大惊颤抖着未及开口案首右侧红衣判官即俯耳说道:“大王殿下之人不是鬼魂是地藏菩萨所请客人”

秦广王这才一改刚才的声色俱厉和颜悦色地对李冰道:“原來你就是李冰啊奉地藏菩萨之命你且在殿下一旁看我断说阳世是非判阴司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