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祺所说的,一股子村气的火炮,正是鼎鼎有名的曰军明治41年式75mm山炮,服役年代为1908年—1945年,口径75mm,重540公斤,炮弹重量5。71公斤,最大射程6。3公里。因重量轻(二个士兵就能推着跑),基本人能上去的地方,这炮就能运上去,非常适应地形广袤复杂的中国战场。加之其精度高,射速快,射程远,制造成本低,在侵华战争中被曰军大量装备,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的三种主要山炮之一。在长城抗战中,由于在燕山山脉中野炮行动不便,曰军一线炮兵几乎完全依靠轻便的41式山炮。
抗日战争后,此型火炮被大量装备我解放军,在中外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此炮屡建功勋。
这样好的一门炮,周祺为什么说它“村”呢?原因就在于这种火炮的车轱辘不是橡胶轮胎,而是类似于农村牛车的那种木制车轱辘,看起来的确有些土里土气的。
火炮,在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大林称之为“战争之神”。拿破仑认为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具体到中日战场上,中方军队明显的数量优势,在曰军大炮的火力优势面前,往往以惊人的速度溃败。别说是人的血肉之躯,就算是号称固若金汤的这防线那防线,以当时中国的建造水平,又能扛得下几炮?
真正见识过火炮威力的江明等人,在俘获这些大炮以后心情是复杂的,既非常痛恨这些大炮这些天把他们给轰惨了,又想要是能把这些炮运回去打鬼孑该有多好!
江明突然一拍大腿大声道:“我们真笨啊!就算我们不会玩这炮,我们难道不会抓个会玩的来!这里可是鬼孑的炮兵阵地,我还真不信我们连一个炮兵都抓不来!”
孙治勇赞道:“还是你脑子好使!走,这炮先不去管他,江明,我和你去先抓个炮兵玩玩!周祺,你留下等杨连长,告诉他留个一、二门炮先不忙炸!”
周祺“诶”了一声,奇道:“为什么是我留下?”然后他对着随着装甲车后面跟过来的几个3营战士耸了耸肩,对着他们说道:“你们和我一起守在这里等着杨连长他们来炸大炮!”
别看周祺同学升官没两天,这就开始摆起了营部直属少尉的架子。论起少尉,是绝大多数国家尉级军官中最低一级的军衔称号。通俗点说,不过是个排长大小的军官,但人家是营部直属,就不得不让这些以班为单位活动的小分队大头兵们高看一眼。加上昨天好歹在培训课上小混个脸熟,这些大头兵们还真听周祺的。
这次中方军队夜袭可不是抓俘虏来的,根本没有留活口的想法。退一步说,即使有留活口的想法,事实上以当时曰军的精锐程度和武士道精神的盛行,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何况,抓俘虏这种技术活,孙治勇和江明会么?
所以,当孙治勇和江明又再次开着装甲车,冲向一个曰军火力点时,先是孙治勇耀武扬威的好一通扫射,然后江明学着影视作品里的桥段,大声喊:“小日本鬼孑!快滚出来缴枪不杀!”时,回答他的永远都只有固执的几声枪响。如此几番,江明放弃了凭自己二人抓俘虏的想法。江明决定开着装甲车往打得热闹、人多的地方开去,兴许能凭着运气和其他战士的帮助活捉那么一二个。
这个时代的曰军炮兵驻地,永远都是很热闹的,无他,当时曰军的火炮机动,特别是在山区,大部分要靠畜力,甚至是人力。因此除了正儿八经的炮兵外,辎重兵也很多,骡马则在任何炮兵驻地都是一大群。在这样的地方开打,当然是怎地一个热闹了得?这不,江明瞅着前头火光冲天,打得驴嘶马叫,于是决定前去碰碰运气。
白台子位于喜峰口通往宽城的主路上,内里倒是颇有几处大宅子。由于位置相对靠里,在遭到夜袭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的反应时间,里面的曰军依托宅院,火力炽盛,倒是打得颇有声势。
指挥围攻这处宅子的,正是过家芳营长。对方抵抗的组织程度和坚决程度,超出过家芳的预计,他直觉的认为这里面兴许有条大鱼。但29军的将士本就没什么重火力,这次夜袭连枪也带得少,主要的武器是大刀和手榴弹,少部分精锐带有驳壳枪、步枪和炸药,机枪一支也没带(这很正常,因为以29军战士使用轻机枪的战术素养,即便带了过来,在夜袭战中作用也非常有限,反而可能在行军和战斗中遗失宝贵的机枪)。而现在,夜袭战几乎快打成了攻坚战,过家芳几次想带领3营的战士们发动冲锋,都被宅院里防守的曰军的重重火力死死压制住了势头。
过家芳正一筹莫展,他旁边的通讯班班长金德芳一指江明开过来的装甲车,大喊道:“不好了!鬼孑的援兵来了!”
直听得过家芳的心底一沉,然后就隐约听到江明的声音夹杂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这车是咱们抢的!这车是咱们抢的!这车是咱们抢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过家芳心中一喜,瞅准装甲车开到一个障碍物旁边时,一下子跑了过去,拍了拍车门,江明一看是过营长,赶紧开门,这么混乱的场面又碰到了过营长也不容易,江明和孙治勇也是喜出望外。
过家芳上车以后大力一拍江明的肩膀,大喜赞道:“好小子!有你的!”然后他扭头对孙治勇道:“治勇,开过去压制前面那个宅院的火力,一会儿招子放亮点,里头搞不好有条大鱼!”
江明和孙治勇同时应道:“OK!”
过家芳也是学生兵出生,却是懂的,当下莞尔一笑。
江明一踩油门,猛打几把方向盘,装甲车就大刺刺的正对着那处曰军拼死据守的宅院了。
反正也是捡来的,孙治勇手中的机枪子弹像泼雨似的扫向了对面的曰军——他这二天打仗时用子弹可谓“发发计较”,可把以前烧枪烧惯了的他给憋出内伤了,这可算是又痛快了一回。
其实这处宅院已经被3营的战士们用手榴弹炸塌了好几处,还用纵火油瓶引燃了好几处,被攻下也只是时间问题,只是过家芳爱惜将士性命,没有下令强突而已。这会儿孙治勇再这么一突突,那处宅院的防御再也抵受不住,火力点一个接一个的哑了下去。
过家芳一看时机已到,命令道:“开车撞开大门冲进去!”
这么疯狂的事,和平年代的江明还真没机会,作为一个男人,江明血脉中的暴力因子终因这句话而点燃!江明猛一挂档,大声应道:“好嘞!走起!”再一踩油门,就这么笔直撞了过去!
只听“嘭”的一声巨响,装甲车就冲入了宅院!
孙治勇机枪不停,又是兜头一阵猛扫,打得院子里的曰军乱如蜂巢,乱奔乱窜。3营的战士们也紧跟在装甲车后面突入,开始与曰军敌后相接!刚到此时,由于不爱惜子弹,孙治勇终于将机枪里的子弹打光了。
过家芳对二人说道:“你俩就在车上别下去,相机支援即可!”过家芳心想,这几位可都是宝贝疙瘩,去拼刺刀可就有点浪费了。然后他跳下车去,抽出大刀加入了战团。
实际上,他这话说得非常及时,他要不这么说,江明和孙治勇二人还真是有点左右为难。
这时,宅院内217团3营的战士在数量上已占有优势,有的杀敌,有的纵火,院内已是喊杀阵阵,火光处处了,3营的战士们在这种光线下对敌,并不吃亏。但宅院内残存的曰军仍在负隅顽抗。
伊藤军曹是这支曰军炮兵中的一员,作为一名炮兵,他在14旅团曾名噪一时,原因却是他的拼刺技术非常出众,这在尚武的二战曰军并非是笑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典型。
而现在,在这种部队被包围的情况下,他依然能沉着应战,已经连接挑杀3名中国士兵,很快就引起了刚刚跳下装甲车的过家芳的注意。
29军军官多是武艺精湛之辈,过家芳也不例外。过家芳对于自己的刀法也非常自信,当下也不招呼帮手,冲着伊藤就奔过去了。
强者的气机很玄妙的互相牵引,伊滕也很快注意到过家芳。二人试探着交了一记手,都在心里评价道:“好手!”不约而同的慎重起来,二人对周围的喊杀声充耳不闻,只紧紧盯着对方,脚下慢慢着挪着步子,伺机一击。
伊滕枪刺上鲜血淋漓,看起来杀气腾腾,他双手持三八式步枪,右手握住枪把,护住腰腹,刺刀向上斜指,与眉平齐,护住头颈,左手握住枪身,护住胸部。这个姿势防攻一体,同时也是发力刺击的预备式。
过家芳单手持刀,双脚站得不丁不八,慢慢侧移,带得伊滕也微微转动。二三息之后,伊滕大喝一声,跨步拧腰,举枪突刺!
但他马上就眼前一花,自以为必中的一击竟然落空,眼前的对手过家芳竟然就这么不见了!他大吃一惊,正要防守,但眼前的画面却不由自主的离地面越来越近,到得头碰到地面时,他终于明白,他已被那个中国军官一刀枭首!
原来,过家芳这一击的奥妙全在于步法,他的身体虽然是正对对伊滕,但是他是双脚却是基本侧向伊滕。伊滕这么一突刺,过家芳双脚一旋,带动全身向伊滕侧面运动,就躲过了这一刺,再顺势挥刀,便取了这名侵华曰军人头。曰军的拼刺术,防守和进攻是一体的;而过家芳的刀法,闪避和进攻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