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入学第一天上(1 / 1)

1933年3月13日黄昏,吃罢晚饭,几人围坐在桌前,就着煤油灯(电灯约好明天才装得了)端详着学生证,话说,这可是第二次领到北师大的学生证了,但上一次是在81年之后,在2014年,人生无常,莫过于此。

江明开口说道:“哥几个,早点睡点吧,明儿个一早,还得拿着房契、地契和学生证去上户口呢。咱们这黑户的问题,可算是解决了。这以后啊,咱们在珉国那也是有根脚的人了啊!”

孙治勇也有些不能置信,附和道:“想不到到了珉国,咱们还是读北师大,眼见着马上就成了老北平人了。诶,你们说,咱们是住学校宿舍呢,还是走读呢?”

钱明哂道:“你这不废话吗?当然是要去住宿舍了!咱们这房子马上得整修,起码得一个月不得安宁,不好住人。我跟你们说,我在办学生证时都打听好了,北师大现在不比咱们穿过来之前,还得交住宿费,免费的咱是不住白不住啊!对了,不光不收住宿费,还包一天两顿饭!一年还发两套校服、两双皮鞋!连医药费都学校都包了!”

其余三人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江明开口问道:“这天都快黑了,炕还没人弄,诶,周祺,昨天王小莹同学教的时候,你可是学得最认真了,要不你来烧?”

周祺说:“行,我试试。”

二十分钟后,灰头土脸的周祺来报告:“搞不定。我洗个脸去找王小莹再帮帮忙。”

孙治勇打趣道:“快去快去,最好今天也学不会啊!”

第二天一早,几人掐着钟点,去办入籍的手续。有北师大校方开具的证明(要说原本也没有这么快被录取,可这次不同,一来是因为这次补招已经是在开学之后了,有些赶,二来又有钱玄同教授大力推荐。),又有北平的房地产,几人顺利的在北平落了户籍。然后又杀向北师大,办理入学一应手续。北师大现在果然是不收住宿费的,只象征性的收了一点押金,宿舍管理员告诉他们,学校还雇了“工友”,但只供扫除汲水之役,平均50学生人有一名工友服务。几人在新宿舍安顿好之后,又按照前一天的吩咐,直接找到了钱玄同的办公室报到。

钱玄同问了问他们在学校宿舍是否已经安顿下来、教室是否熟悉等情况,便直奔了主题:“师范院校,以普及教育为天职,堂堂华夏文明古国,现在论教育程度却远在世界诸强国之后,我国目不识丁者,高居十之七八,实为我师范人之耻。现用汉字多有满清遗毒,许多汉字在清朝不但未有简化,笔划字形反而更添繁复,实为推广文化之最大障碍。

我多年前便有心开展汉字的简化工作,当时是预计十年时间,但至今距完成仍然遥遥无期。我信奉唯物主义,本不信鬼神,但昨日见到诸位同学之后,整晚夜不能寐,想我中华气运不绝于缕,实为上天先民保佑所致!望诸位同学与我齐心努力,尽快的完成汉字的简化工作,并尽快的推行之!”

钱玄同一连用了两个尽快,足见其改良文字、推广教育之迫切心情,钱明等人非常感动。几人昨天还是合计了一下的,对于参与汉字简化这一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几人还是非常兴奋的。

钱明开口问道:“钱老师,我们几个昨天晚上也商量过这个事情,您昨天说要选取常用的汉字着手改良,约三千多字,是吧?”

钱玄同答道:“正是!虽说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共收录汉字48000多字…”

几人听到这里只觉眼前一黑,俱想:我从小到大真学过4万8千这么多字么?这得干到哪一年?刚刚说常用字不过3千左右么?

幸好钱玄同还有下文:“然我作出粗略统计,1千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千字可覆盖98%以上,3千字时已到99%。”

几人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要一个理工男在文字堆里穷经皓首,还不如直接一刀痛快点。几人特别佩服钱玄同教授,虽然这几个数据他说得轻飘飘的,但是中华文学巨著浩如烟海,要具备何等渊博的知识,付出何等艰辛的努力才能统计出上述数据啊!这可不是后世某些人做报告,张嘴就来,一定是在做了大量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下来哪些汉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具改良价值。

“这三千多字,我已有初稿,但是如何确定系统改良方案,却让我颇费脑筋。”钱玄同说到这里,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稿纸,往前推了推,示意几人拿去翻阅。几人拿过翻看,汉字因有许多字有共同的偏旁部首和构成部分,如改良,一定是系统性的,比如说“钱”字的金字旁,很多字都有,如何要改动这个偏旁,所有金字旁的字就都需要改动。这些事情,钱玄同都作出了大致的设想,许多字形与后世的简体字根本就是一样的。

几人俱都心中大定,相互对视一眼,还是由钱明出头回话道:“钱老师,这些字家伯在世时大部分都有改良意见,我等愚钝,倒也习得大半,一一对照您的初稿默写整理,应该也要不了多长时间,到时您再看看行不行。”

钱玄同非常欣慰,说道:“改良文字虽是大事,也不必急在一时,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休息,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饭,我早年留学日本期间,便失眠、多汗、发寒热,到近年还时常神经衰弱,诸位同学可千万别像我一样。喏,这就快到午饭时间了,你们快去食堂罢,北师大的伙食是办得相当不错的。”

大伙可能还记得中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鲁迅写的《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当时是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这所学校当时是一所女子学校,后来被并入北师大,并且在这一年已经实行了男女同校同班学习,这是时代的进步。

而江明、钱明、周祺和孙治勇则尤其热爱这种进步。

北师大的学生去食堂吃饭相当的讲究秩序,由于食堂地方小,学生太多,因此分二批进餐,二批之间间隔半小时,高年级的先吃,低年级的后吃。穿越众属于昨天才录取的新生,当然得等到第二批才能进去吃。于是穿越众自得其乐的又干起了老本行——在食堂门口蹲点看美女,他们以前能一人拿一饭盒蹲在食堂门口,每当过去一位美女就评头论足一番,以逗得美女面红耳赤为乐。当然,今天比之在后世绝对要收敛很多,因为昨天已经收到教训了。

事实证明,低调的人总是会运气好一些的,因为不多久,周祺内定的媳妇王小莹同学就出现了。王小莹看到他们之后热情的打招呼,然后邀请他们同桌吃饭。几人连声说好——王小莹背后还站着好几位美女同学呢。

终于轮到江明他们这一批人了,学生们非常整齐的进入食堂,每8人一桌,端端正正坐好,等着食堂师傅上饭菜。周祺等人非常不习惯,搞得这么正规,像国宴似的干嘛?这真的是吃食堂?还是因为今天有新生进校,所以带点欢迎仪式的意思?

不多久,传菜师傅便开始上菜,每桌6个菜,荤素皆有,汤菜俱全。主食自取,米饭馒头都有。说起北师大的馒头,还是很有特色的。北师大的馒头有三种形状,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一天一轮换,每天不同,据说这样是为了监督厨房不能给学生陈馒头吃。

要说穿越之前,几人在后世北师大的食堂小炒部,也不是没有加过餐啊,但是像这样平时每餐都如些丰盛,按这个时代平均水准来衡量的话,确实是后世比不了的,颇有“国以大烹养士”的架势。

这可是只有在北师大才有的待遇,别的学校可是没有的,北大清华也一样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理由很简单:教育的根本在于老师和学生,学生嘛中国不缺,中国当时缺老师。老师从哪里来?师范呗。

清末国门为外力洞开以来,虽然中国确实是饱受屈辱,但是另一方面,也的确为中国带来了了解世界、参与世界的机会。当局也终于认识到,国与国的竞争不再完全是少数精英上层的竞争,而是要大力普及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提供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仅仅只有资本,而无众多的、高素质的人的参与,最终国家也只是一只更肥一点的待宰羔羊。

而工业,更是这个时代强国的唯一途径,没有工业,先不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如何,仅仅问一句:钢铁从哪里来?巨舰大炮从哪里来?飞机从哪里来?精密仪器从哪里来?没有这些,等着父母妻女被人欺辱么?

因此,从清末乃至整个珉国,虽然当局贪污腐败盛行,但于教育这块却从未亏欠,尽管学校里运动一波动接着一波,战争也一场接着一场,但上层的头脑却仍留有一丝清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基础教育仍以五千年未有之速度在发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