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我们是一家人(1 / 1)

宇宙大探险 浮云子闲 2814 字 2013-07-11

第二天,大家骑马在大草原上疯跑了一天,尽情地玩闹,欢乐地追逐,过足了骑马的瘾。他们还举行了一场赛马比赛,结果是蒙汉和他的汗血宝马一马当先,勇夺冠军,艾伯特的英国纯血马夺得亚军。夏雨菲的骑术是女孩中最好的,她和那匹漂亮的阿拉伯马也表现不俗,夺得第三。跑得最慢的是奥摩罗多和他的青灰马,不过他倒是一直乐呵呵的,说自己的宝贝坐骑最胖,骑上去最舒服,谁都不换。

欢乐的一天很快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孙满仓跑了过来,说是联合国方面已经安排好了,希望大家今天就过去交流。于是众人简单收拾一番,由孙满仓领路,策马前去。

俗话说:宴无好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联合国的饭确实不是白吃的。火星联合行动小组下属的各个机构,纷纷派人来接应,邀请探险队先去他们的组里去研讨交流,别人都排在后面。为了最先把探险队员抢到手,他们一改往日的斯文,争吵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后来他们看到白立文等人面露愠色,离开他们躲到了一边,才感觉太过火了,逐渐平息下来,公推孙满仓尽量以公平的原则统一安排。

孙满仓当仁不让,按照重要性排了先后顺序,才算化解了这场可笑的小小纠纷。

宇航业是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到的方面太多,火星联合行动小组下属的机构有几十个,每一家都是诚恳相邀,苦苦挽留,尽可能要求多带一天。探险队十三名成员就是有分身术也应付不过来。

况且他们也是有选择的,詹姆斯、付子成和中村太郎三人最受欢迎,在宇航领域,航天器是当仁不让最大的一块,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没有安全可靠的航天器把人们送上太空,一切构想宏伟的研究都是空话。在人们的心目中,詹姆斯、付子成、中村太郎三人,俨然已经是全世界最具权威的航天器技术专家,空天飞机的设计和制作者非常热衷于和陀螺公司技术三人组交流。

詹姆斯、付子成和中村太郎也很喜欢跟联合国的同行们整日泡在一起,三人在这里找到了知音,大家都有共同的话题,互相交各种流航天器的性能,探讨下一代航天器的设计理念,以及器材工具的配备,其它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在宇宙航行的知识,火星着陆的注意事项等等。

每一天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技术是他们最好的纽带,很快就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大家成了好朋友。随着交流的增多,越来越深入到许多深奥的专业问题,詹姆斯三人向他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联合国的专家感觉眼界大开,收获巨大,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迎刃而解。人们还越来越惊讶地发现,詹姆斯、付子成、中村太郎三人天生就是干这个的,领悟力极强,极有灵感,三人不仅仅是极聪明的天才,还是横跨多学科的通才,他们精通机械、电气、材料、电子、通讯、电磁等等各个领域,在很多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詹姆斯等三人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甚至比联合国的几百名专家收获更大,因为他们三人极有悟性,记性超好,技术方面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几番交流下来,联合国的核心技术在他们眼前一览无遗,已经不是秘密,全部被三人牢牢记在了心里。

史蒂夫也是香饽饽,寻找矿物是这一次火星行动的重头戏,他与地质同行们反复探讨了火星上有几种常见的矿藏,大致的分布区域,储量的多少,矿石品位的高低,有无开采价值等等。

蒙汉和梅克尔则受到天文学家的热请招待,他们讲述在火星上,在外太空才体会到人类的天文知识的贫乏。我们只是处在小学阶段,宇宙有数不清的谜团等着去解开。天文学要想学以致用,太空是最好的用武之地,并且离地球越远,用处越大,重要性越明显。因此,不能老呆在地球上坐井观天,要走出去,到太空、到外星球去。他们两人断言,随着人类迈向宇宙的脚部加快,旅程更远,天文学将迎来春天,天文学有望上升为仅次于航天器的重要研究领域。

专业人员成了人们抢手的香饽饽,本是情理之中。奥摩罗多也受到一抓一大把的博士们的热烈欢迎,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他只有小学文化,不懂技术,听不懂多少专业名词,人人都知道他只会瞪着眼睛坐在飞船上往外看,和他有什么可交流的?

原来,奥摩罗多是又一次沾了没文化的光,由于他整日蹲在窗前向火星大地眺望,飞船所飞过之处,很多风景尽收眼底,加上他的记性也很好,好多奇异的画面牢牢定格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向围在身边的工程师们谈到在火星上的种种见闻,描述的火星的种种瑰丽神奇,勾起他们强烈的向往。

工程师们又拿出从火星上发回的许多图片,把不明白的地方指给奥摩罗多,请他认真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有没有印象?他自己亲眼看到的是怎么回事?奥摩罗多凭着记忆给大家一一讲解,指出了画面中隐藏的信息,联合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豁然开朗,受益颇多。

奥摩罗多上学不多,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他用词恰当,描述准确,再加上他天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他讲解在火星的种种见闻体会,生动传神,听者感觉仿佛是身临其境,专家们从中得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信息,不禁对奥摩罗多刮目相看,由衷地感谢。

一位专家曾这样感慨地说:奥摩罗多就是当代的马可波罗,历史上的一本奇书《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把中国介绍给欧洲,而奥摩罗多则是通过自己的嘴巴将火星介绍给了地球人类。假如能把奥摩罗多先生送回到“侏罗纪时代”,让他游历一番,通过他的描述一定能解开恐龙消失之谜,科学家们再也不用对着一堆石头绞尽脑汁了。

奥摩罗多现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科学家群里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百闻不如一见”,蹲在地球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研究,终归雾里看花,不如去火星上跑一趟,哪怕呆上一天,看上一眼也不得了。

通过这件事。原本那些抱着老思想,头脑僵化,自以为智力超群,不愿意出远门,坐等着航天员将资料带回,宁愿整日对着一大堆资料死啃的专家,转变了观念。他们纷纷报名,愿意乘坐飞船亲自出征,登临太空第一线,零距离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交流深入,联合国的专家们逐渐发现,陀螺探险队带回来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放在诺大个火星身上,仍是九牛一毛,甚至是九十九牛一毛,九百九十九牛一毛!

探险队毕竟只有十几个人,在火星上也是走马观花,他们解答了一些疑惑,同时又引发出更多的的迷团。火星的不解之谜更多了,对天空那颗荧荧惑惑、发出红色光芒的星球,人们原本以为很了解,现在反而觉得更陌生了。大规模登陆火星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大家都卯足了劲,盼望着早日起航,再次远征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