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澜一路走一路跟两边的人击掌, 接收到了不知道多少语言的祝福。
混采时媒体问丛澜高兴么,现在短节目的分数都90+了,这太amazing了!
他的这个词汇发音很有意思, 尾部上扬,咧着大白牙, 透露着本人的激动与高昂。
丛澜站在logo墙前面,她对面是一群乌泱泱的人头,离得最近的是五六个悲惨的志愿者, 正在坚强地用后背抵着半高的挡板,以隔离她与媒体的距离。
一块小小的不足一米的空地, 就是她唯一的空间了。
考斯滕还是最后的模样, 侧边裙摆多了一块灰黑色的薄纱, 双臂各一条飘带,丛澜抬手摸自己的鼻子时, 会随着她的动作垂落而下。
“当然高兴!一定是非常兴奋的!”她狠狠点头,用大幅度的动作回应, “我非常非常非常高兴!”
她很早之前,甚至无数次地在各种采访里表达了对ISU现行打分的不满。
那个时候,丛澜就反复强调,分数对一个运动员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它是衡量尺度, 是一个人努力过后的结果。
人需要反馈, 也需要被肯定。
分数高了, 就说明她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训练方向没有问题;
相反,分数低了,就要去想办法弥补不足之处,以求提高。
混乱打分的导向是不良的, 那是一个黑暗的未来。
丛澜:“我们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拿奖,升国旗奏国歌。在这种目标下,93.62当然是对我的肯定与奖励!它让我知道了我现在的状态如何,我的努力是否有错。我很高兴被肯定。”
媒体:“会觉得这样的分数,是一种偏爱吗?”
丛澜反问:“那你认为,我被偏爱过吗?你觉得这个分数哪里有问题吗?说出你的疑惑,我可以请求冰协和国际滑联进行官方解释。”
嚷嚷着的人不吱声了。
之后,又有人在前三名的新闻会上提问。
“当你的节目内容分以满分表达时,你是否能察觉到自己的退步或进步呢?按照你的说法,分数是对运动员的评判,你认为与上赛季里世锦赛的《皓月》相比,这一场《朱鹮》值得这个分数吗?”
这也是国际滑联对外一直使用的借口之一。
他们说,我们对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打分要更为苛刻,比如丛澜。
当人们质疑他们的打分不公,并以现在的俄萝、美萝的Jr得分来询问,为何她们的P能高得跟Sr似的,ISU回复这是因为要鼓励孩子们在花滑之路上多多努力。
但等面向了丛澜,以及被抛弃的莉莉娅们,就说,对于这些已经成名的运动员们,我们需要用更高的要求来督促她们继续在花滑上进步。
正是由于丛澜的水平过高,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懈怠颓唐,就干脆压她的分数,这样一来会时刻提醒她不要骄矜自满,也告诉其他选手你们是可以努力追上来的。
双标得令人发指。
一个远超满分的选手,被压成了2018赛季SA那样,是ISU的新规打算。
可惜被张简方把这个打算消灭了。
此时,又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
从问题本身看不出来对方的倾向,它可以是一个客观的提问,也可以是一个主观的为难,端看提问者本身的出发点。
丛澜伸手扶了扶桌面的话筒。
这个新闻会议里她是主角,开始至今接到了几乎所有的问题,第二第三在两侧坐着无所事事。
慕清晖紧张地看向丛澜,为这个刁钻的问题心头发紧。
她脑袋转得不算快,属于那种当面被谴责的时候会发懵,直到夜深人静了才能惊觉原来可以有更好的回答!
于是懊恼不已。
但这也是因为锻炼得少,慕清晖之前的成绩不显,被媒体狂轰滥炸的机会太少,缺乏了面临危机时的经验,难免捉襟见肘。
之后只要多练,就没什么了,自然会形成一套保护自己的机制。
丛澜轻笑:“所以你认为,满分不是一种进步,对吗?”
她扫视了全场,视线飞速却又一一落在了满屋子的媒体人脸上。
有人求知,有人雀跃,有人满脑子等着爆个大新闻。
上学的时候老师有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在讲台上,她真的可以看清楚下面坐着的众人,到底在搞什么小九九。
丛澜的停顿很短暂,她继续说道:“花滑滑冰是一项竞技运动,在这种性质的体育项目中,任何运动员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不断地精进技术又不停地回退技术,我们在与时间赛跑,与伤病赛跑,所持有的最好身体状态也不过是两三年。在之后,可以说每一天都在走下坡路。”
她坦诚地道:“满分为什么看不出来我的进步?我非原地踏步,我在逆行的洪流里不住向前,才有了你以为的毫不费力,这样不是进步吗?”
考试得到了一次满分,第二次就不珍贵了吗?
是随随便便就得到的吗?
“你认为我这次的短节目应该有什么样的节目内容分?30?35?37?39?39.5?”
在说到30的时候,在场的众人发出了一阵笑声。
似乎在说,你开什么玩笑,30?太低了!
丛澜提了几个数字,直到39,还有人在摇头表示不够。
所以她问,39.5吗?
这时有过半的人在点头,随后却摇了摇头,好像在说还是有点低了。
丛澜耸耸肩:“40很高吗?我配得上,它当然不高。”
这话说得轻松,背后的努力和天赋确实他人难以企及的。
在场众人轻笑。
慕清晖在一边狠狠表示赞成!
对,就是!
“数不清的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我,相反,正是不曾停歇的进步才有了今日的节目内容分,我当然可以察觉出来我是在进步还是退步。”
“至于《朱鹮》与《皓月》,我自认世锦赛那一场是我迄今为止的巅峰。两套短节目各有优点,但我既然把《朱鹮》搬上了冰面,就自信它不会逊色于《皓月》。”
丛澜盯着对方的眼睛:“每一场比赛的表现都受到环境和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无法确定何时自己会表现得无比之好,但我无愧今日的短节目。”
她确实可以这样说。
只论那一个3A,就能称得上这句话了。
如卓铮所言,它不单单是一个能进入花滑教科书的3A,它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跳。
在场万人,直播数百万人,就在一秒多的时间里,灵魂都被蒸腾了起来。
丛澜的发言还在继续,一个又一个问题被快速抛出,再迅速得到回复。
控场的负责人稍稍选了熟识的自家人,用眼神示意不要忽略第二第三,都是前三名,不能如此的。
记者得到授意,下一秒接到话筒后,果真向着第二名提问。
而慕清晖在这次的新闻发布会里,得到的问题与丛澜刚才的一个有些类似。
他们问:“你今年刚刚升组,第一次参加大奖赛分站赛,在这样规格的赛事中骤然有了这么卓越的成绩,你对自己的表现怎么看?”
丛澜被问的时候,慕清晖已经置身她的角度去构思,如果是自己被提问的话,要怎么回答。
听了师姐的答案,再结合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此时的她并不那么慌了。
“我很满足今天的表现,固然有不好的地方,但这样的分数我当之无愧。”她先用一句话定了基调。
祁寻春在不远处盯着这边,很是关切。
她不晓得孩子们对自己的叮嘱是否还有印象,赛前集合的时候她反复说着,涉及到WINGS、成绩、分数这类,一定要斩钉截铁地肯定。
因为,一旦中国运动员表现出了对WINGS的不确定、勉强、否认,那么,AI进驻赛场的决策就将出现裂缝。
这些问题或许是客观的,但更可能是不怀好意的。
中国人喜欢谦虚,这是大众的认知。
丛澜不怎么谦虚,她经常肯定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总是用反问让来找事儿的记者下不了台。
“还可以吧”、“还行吧”,是中国运动员常用的词汇。
这些东西也可以让某些媒体自我解读,故意引申出相反表意的内容,从而发布一些恶意满满的文稿。
慕清晖不太记得祁寻春的叮嘱了,她的脑子被比赛塞满,OP之前连走路都忘记了,直接顺拐。
她现在敢这样说,就是凭借这胸腔里的一股气。
你们凭什么怀疑我澜神的满分啊?
她不配满分难道你们配吗?
咋的,现在又觉得我不配我分数了呗?
显得你们能耐了是吗?
冰箱不制冷,用户当然可以评判,但他应当表述出来他想要的制冷效果是怎样的,比如温度要到零下几度、东西放进去该有一个什么样子的效果。
这样一来,他的“我觉得冰箱不制冷”,才能说服厂商为他免费或便宜地调试、更换、维修。
“我觉得你不配。”
这话说得简单,但过于主观,无法被众人接受也是真的。
除非它之后跟了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的理由去为这句话提供依仗,才能让众人思考这人是否说得更有道理。
否则,主观感受,就仅仅是个人想法罢了。
他可以这样想,也该明白发布出来会得到其他人的反驳。
【来点颜色瞧瞧:2019/11/8最新女单sp赛后新闻发布会已更新,看我澜神舌战群儒!】附视频
【很爽,每次看见LL出面怼记者我都神清气爽】
【她怕外国记者听不懂来不及听翻译,半道还专门切了英语去骂,她真的我哭死】
【太贴心了蓝莓,你这么贴心我都有点不忍看记者的青脸了】
【求个翻译,英语战五渣真的听不太懂感觉回到了高考英语听力,痛苦】
【小慕mm也好会说,而且她好像能听懂澜神的英语哎,果然瓜队人人都会一口流利的英文是吗】
【毕竟是入队门槛,现在不会说英语都不能滑冰了】
·
俯身签好了最后一块应援手幅,丛澜合上了笔帽,将手里的东西全部递给身前的人。
守在外面一直没走的澳大利亚女单快乐接过,谢了谢她。
等之后回酒店的路上,对方也一起上了大巴车。
不过,见到丛澜跟队友们坐在一起,她只是朝这边看了看,笑笑之后自己找了别的位置坐。
慕清晖:“她怎么一个人呀?”
丛澜衣兜里的手机震动,她拿起来后看见是妈妈的电话,一边按了接通,一边回答身旁的慕清晖:“哦她就是等我签名的,教练早带着行李回去了。”
运动员本人就是想近距离看看丛澜,这次来为的便是追星。
教练不想等她,拎着东西先走一步回了酒店。
慕清晖:“……”
还能这样!
丛澜:“喂,妈妈!嗯嗯我已经在回酒店的路上了,对没走回去是坐的车子,因为还有一堆东西要拿,走去酒店得十来分钟……”
拉着行李走在这路上,轮子都得磨掉一圈。
郁红叶跟她没聊多久,问了一些考斯滕的情况,又抱歉地说临时有事才没办法来看比赛的,让丛澜好好比,回家了以后她去偷姥姥的酸菜给孩子做饺子吃。
丛澜乐不可支:“可别了,姥姥得揍你。啊对东北这会儿也下雪了吧?苏州这边还好,温度不低。”
姥姥已经买了一千斤白菜,在囤各种冬菜了。
她在自家菜园子里其实种的有,但比较少,还是得去找路边摆摊的去买。
三毛钱一斤,买多了能谈到两毛八,二三百块钱就能买一堆,回头弄好了在家里放着,一部分自家吃,一部分给郁红叶寄去,还有一部分给她干儿子留的。
大头则是等回头过年了掺上肉包饺子,送去给一些福利院的孩子吃。
也不单是白菜,还会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姥姥姥爷手脚麻利闲不住,有自己的冬天。
郁红叶和丛澜都会单独给钱,姥姥根本不差钱。
粘豆包在雪地里撒欢,跟回到了它的老家似的,一栽就一个雪坑,扫帚一样的尾巴上粘的全是雪碴子。
丛澜跟郁红叶聊到猫的照片时,就已经到了酒店门口。
“不说啦我要下车啦!”她道。
郁红叶:“行你去吧,我还有一点事要处理。早睡觉,明天比赛加油!”
丛澜:“好嘞!你也早点睡!”
东西放在房间里,她住的还是套间,自己一个屋子,旁边是慕清晖和宫融。
三个女单一屋,小客厅里还有热水壶和沙发。
丛澜拿着自己的平板和本子跑去找于谨复盘,结果在队医那边看见了抢占床位的教练。
于谨:“我腿疼,感觉苏州这两天得下雪。”
他身体也不多好,关节各种毛病,都是早些年当运动员时候落下的伤。
腿里还有一半的毛病是之前车祸那次留下的。
队医:“那我出门可得带伞,南方这边十一月根本不下雪,下的都是冷冰冰的雨。”
苏州虽然没暖气,但也是会下雪的,大多在十二月左右。
趴在另一个床上的沐修竹突然乐了起来:“冷雨,哈哈哈!”
于谨纳闷:“这傻孩子犯什么癔症呢?”
丛澜为自己第一时间理解沐修竹的笑点,感到了无声的可耻。
唉,这狗屎一样的笑点和梗啊!
沐修竹:“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他还唱起来了。
于谨:“……”
队医:“……”
死孩子没救了,埋了吧!
队医拿出了他的针。
丛澜退后一步:“哦豁,好长!”
队医显摆:“新装备,给你演示一下。”
沐修竹补充:“等等就用到你身上了。”
丛澜:“……”
这师弟真的不能要了。
埋了吧。
队医给他了一个赞赏的眼神:“非常聪慧。”
于谨身残志坚,坚强地给丛澜复盘今日的比赛,并展望明天的自由滑。
平板上是今天的直播片段,官网直接AI截取分类的——再次感谢WINGS的大力支持。
也就是时间紧,如果晚两日的话,各个角度拍摄的视频都会由WINGS分析好直接打包传到云端,于谨可以用自己的账号在后台快速下载。
张简方今年稍微有点空闲了,除了已经在弄的编曲编舞团队,和后勤团队的重组,也想再搞一搞赛事视频这方面的东西。
一场比赛,能挖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比赛的时候,COC倒是好说,自家地盘自家赛事,摄像头虽然对接的是ISU的直播频道,国内的直播却也分给了好几家。
冰迷们已经夸了好久赛事的各种技术更新,对于官网的逐步完善更是不知道要怎么夸了。
场前场后的直播,是她们最喜欢的一个布置。
但这些与首钢内部的训练日常相比,只能说洒洒水啦。
目前队内的训练日常,是有场周的监控设备时刻录制的,WINGS开启的话就更好了,高速摄像机全功率运转,不放过一丝一毫。
这也是为什么训练费的增长幅度大得可怕,科研经费的一部分被补到这边了。
教练要用就协调好时间,WINGS与随身芯片配合的话可以记录多人的训练情况,但后续的视频、分析等等,就得按照顺序来了。
毕竟算力是个问题。
队内一场模拟赛下来,WINGS连分析带打包,每个运动员能多出十好几个G的东西。
这部分是完全可以移到比赛里的,若能把运动员的当日情况快速剪辑打包复制到固态硬盘里,到时候说不准还能在比赛结束后当伴手礼给参赛选手。
张简方觉得有搞头。
熟练了以后,等到京张冬奥那会儿,从副馆训练到正赛,全部视频直接按个人分类剪辑好,带着分析报告加急写入固态硬盘,送给参赛选手当纪念。
哪怕无法获奖的,也能有一个深刻的回忆。
到时候谁不得夸京张冬奥难以忘怀呢!
张简方夸夸自己:我真是个天才!
唯一的问题就是硬盘挺贵的,这样一来就多了一笔支出。
张简方从COC延伸到了两年后的冬奥,小本本上快速地记下了此事,打算在之后的招商项目里提一嘴,看有没有愿意赞助的。
奥运会嘛,赞助商拓展名气的好时机好场地,还能拿报价单去抵税,他们可乐意了。
冰协完全可以负担这一笔支出,COC的参赛人数不算多,冬奥国家出钱也不是事儿,但能白嫖什么要自己掏钱?
反正都是薅资本家的羊毛。
固态硬盘这事儿他可听说过,几个厂商时不时就仓库起火,库存不足,然后涨价。
他就当是□□回去了。
于谨男单后才嘟囔了比赛视频的及时性不足,张简方那边就记下了,准备之后协调COC,看能不能每日赛事清查,将运动员的比赛视频拷贝给教练们,让他们晚上能复盘,多角度超高清的那种。
不过真要办下来,可能得明年COC才可以了。
也不打紧,下一场国内赛这么做就是了,反正今年比赛多,各个方面的内容查缺补漏的机会也多。
要么就得多办比赛呢?
处处都是问题啊!
此时,晚上,被扎针的于谨扒着平板跟丛澜找GOE的扣分点,顺便注重点明自由滑的注意事项。
沐修竹等这边结束,利索爬起来穿好衣服,他盘腿坐在床边,听教练和师姐谈论自由滑。
见两人唠完了,沐修竹脑袋凑过去,问于谨:“我这次要是拿了第一,你能不能让我玩两个小时的游戏啊?”
于谨斜睨了他一眼:“你拿第一不是应该的吗?”
沐修竹无语。
于谨:“你拿不拿第一我都能给你两个小时……”
沐修竹期待地看向他:“游戏吗?”
于谨:“加练。”
沐修竹:“……”
他翻身而起:“当我没说过!”
又不是要读博,读书也不跟师姐一样那么累,玩游戏可以抚慰身心!为什么不行!
丛澜“啊”了一声。
于谨:“咋了?”
丛澜摇摇头:“没什么。”
她看向沐修竹:“你拿第一我可以给你买个高配置的电脑,休赛季你再玩,到时候带我一起。”
于谨:“???”
沐修竹:“?!”
他惊喜:“当真?”
丛澜点头:“算是谢谢你帮我选自由滑。”
沐修竹:“耶!那我要液冷的!”
丛澜:“买!4090显卡也带上!但我懒得去找人给你组装了,你找好后发链接给我。”
于谨举手:“富婆,我也想要!”
丛澜看向他:“你监督小沐今年拿到总决赛第一,我就给你也捎一个。”
沐修竹:“嘶——”
于谨:“耶!”
队医摇头感慨:“以后我就叫你们4090师门。”
好贵一显卡,好贵的组装电脑。
丛澜的平板页面还是相册,里面的视频合集里满是她的训练服身影。
这次的自由滑选曲确实要感激沐修竹。
丛澜偶尔也会玩游戏,但她时间真的太紧张了,次数很少时间很短。
沐修竹不一样,他喜欢玩也爱玩,不耽误训练的情况下,于谨会限制他的游戏时长,只是并不会如大部分家长那般根本就不让他玩,认为游戏是毒瘤。
游戏,电影,电视剧,都可以帮助运动员拓展艺术修养。
沐修竹今年的短节目是《大秦帝国》,就是因为他玩游戏文明6的时候,选择了秦始皇,之后才萌生的想法。
而丛澜今年的自由滑,也因这个游戏而定。
遗憾的是游戏太上头了,沐修竹现在有点刹不住车,好在训练还正常,只是偶尔他也会跑神,便被于谨骂得狗血淋头。
于谨不是不会骂人的教练,他当运动员的时候被骂着长大的,当教练之后只是不想去骂,而非不会。
丛澜:“行了我走了,困得不行。”
沐修竹:“好嘞您慢走!小心脚下!”
狗腿子的模样很是丢人。
于谨不住地摇头:“唉……”
看着丛澜消失在门口,沐修竹扭头,目光灼灼:“教练!我们明天自由滑上四四吧!”
现在配置是三四,竞争力不错,放在今年也很够看。
因为沐修竹的技术动作没大问题,他不会扣太多分,主要还是看赛场的表现如何。
一个技术正确的四周跳,BV保住了,GOE加得不多,那也肯定比技术毒瘤们的得分高。
所以今年三四的配置,足够在男单群里打个来回了。
况且,WINGS在的地方,选手可能会选择保守的配置,将自己错误百出的四周跳舍弃掉,争取一个更合适的配置,来保自己的P分。
原因也简单,不单单是GOE,WINGS是真的会在PCS的前四个小项里,扣除错误技术带来的分数的!
WINGS可不是那群瞎眼的裁判。
于谨听沐修竹胡咧咧都不想搭理他了:“你了就行,别放屁。行了我也要去睡了,明天还得跟你一起早起。”
也不算早,男单第三个比赛,OP的时间靠后,所以起床的闹钟不用那么反人类。
沐修竹也就是随口一说:“我也去我也去!我明天一定好好发挥!”
为了师姐的电脑而努力!
加油!
·
网络上的《朱鹮》播放量正在节节攀增。
有人在分析技术如何,有人在拆编排,还有在研究这个编曲是怎样的。
也有人在问,丛澜的自由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原曲呢?
【深夜ss:两天了,都已经两天了!还没有人脉扒出来那是什么歌吗?】
【只听出来是茉莉花,还有人说是二月份那个科幻电影的bgm,可能是这两首歌掺在一起了吧】
【还用问吗,澜神不差钱一向都专门编曲的,她公开音源之前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
【不是破球的配乐吧?我感觉像是超人钢铁之躯里的一段旋律】
【茉莉花真的好听,这歌真的怎么编都好听】
【丛澜怎么也滑茉莉花啊,感觉这歌都烂了】
【有病吧,茉莉花超神好吗?你才烂了】
【罗朱假面卡门那么多才是烂了,茉莉花才出现在花滑赛场几回,我就等澜神的茉莉花】
丛澜参加了COC的长短曲合乐训练,视频也随着直播被众人看到。
尽管这个副馆里安置的收音设备一般,但人们依然能听到她自由滑编曲的宏大浩渺。
《茉莉花》的旋律太让人熟悉了,不可能有中国人不知道这歌。
它的文化感历史感让人动容,如果要选能代表a的音乐,非它莫属。
就如次日,跑来解说OP的孙娅然提到的那样:“一曲茉莉花,一份民族文化自信。”
她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今日的自由滑合乐。
因为她真的真的,很喜欢《茉莉花》。
“我在读书的时候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唱的就是茉莉花。”孙娅然与直播间里的观众们分享着她的故事。
“改编自扬州清曲《鲜花调》,现在六合、扬州都说《茉莉花》是他们的市歌,我之前学过六合的方言,唱起来真的是句句押韵。”
搭档起哄说唱一个。
孙娅然还真的唱了一句。
电视直播之外,央视网络的直播也同步开启着,虽然不如一些专门的APP那么方便,冲着官方和孙娅然过来的冰迷也不少。
【好听!】
【但澜神的茉莉花好像没这么婉转】
【怎么说呢,她的茉莉花,感觉是钢铁洪流版】
【只觉得要走向共产社会,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麻麻我升华了】
丛澜抱着自己的刀套,在冰上转了个小圈,把刀套给挡板后的于谨。
她搓搓手,很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于谨:“4Lo看情况,要是实在不行就换,知道吗?”
丛澜:“我行。”
于谨苦口婆心:“我知道你行,你一定行,我说的就是个备选。”
丛澜勉勉强强应下了。
于谨忧心忡忡,看着丛澜转身朝冰面滑去,低头看了眼自己的手机,上面是丛澜的心率数据。
他抬头之际,恰好看见滑行而去的丛澜反手摸了一把她的腰。
腰伤似乎又严重了,练4Lo的这两年,她伤病疲惫程度比其余的四周跳加起来都要厉害。
4Lo真好看。
但也真赔钱啊!
于谨很期待看见4Lo和4T3T的配置在丛澜今年的自由滑里出现,但他也同样不喜欢这个跳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
孙娅然激动地道:“今年丛澜的自由滑纸面配置里有很大不同!跳跃方面,单跳4Lo、3Lz、3F和后半段的3A,连跳是4T3T、3A3Lo、3Lz 1Eu 3S,这次又可以看见4T3T和3A3Lo的连跳了!!!”
43连跳丛澜用过不少次,去年的赛场表现也很好。
但那个4T3T放在第二位,这次却是在第六个技术动作的位置上。
在它之前,有三个跳跃、两个旋转。
丛澜近两年来自由滑配置是双四+双3A,她的四周跳种类变多,女单竞技强度虽然上来了,却始终无法超越她,这样的配置也可以当做是三四,因为双3A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男单那边已经出现了413,沐修竹也用4Lz3T为他的每一场比赛加冕助力,这些好像都比4T3T要厉害许多。
丛澜的4Lz3T也超级高飘远。
4Lo很好看,4Lz也很优秀。
这两个跳跃的难度要远胜T和S。
但,很多人还是记得索契那年,用4T和4S的三个四周跳配置杀穿赛场和冬奥的靓丽身影。
也无法忘记那个挑战43难度,成为了女单魁首的丛澜。
这个连跳真的是挑战性与观赏性俱佳的第一名,不论四周跳后面接了什么三周,它都代表着最高难度。
孙娅然也喜欢,她甚至比4Lo这个难度逆天的跳跃,要更喜欢4T3T一些。
她觉得,这个连跳代表着丛澜冲破女单枷锁的那一刻,是将世人中“女单无法挑战男单难度”踩在脚下的最有利证明。
当它在赛场绽放,也预示着,女单迎来了新的发展。
孙娅然以为今年丛澜可能会用4Lo+4Lz3T这种难度,她很擅长后者,去年或许是出于节目完整度的考量,这才用了4T3T。
她预测的同时也有点失落。
可是!今年上报的技术配置里,居然是4T3T!
而且OP中也是这样的!
孙娅然真的很快乐。
她有着小小偏好被满足的愉悦,夸了又夸:“丛澜的跳跃组合能力很强,她有许多值得一提的连跳,3A3Lo之前也有过,我看很多人都说很喜欢。”
但是,会,跟放在节目里,是不一样的。
要顾虑前后的节奏,编舞的衔接,体力的留存,所以不可能把自己的最强配置放进自由滑。
不然丛澜可以五四。
没必要,她不是为了四周跳,而是在完成跳跃的同时得到最好的效果。
但这样的做法不适合所有的运动员,如果在加分方面没办法满足,就需要尽己所能提高BV,以寻求突破和成绩。
利用BV求名次,不丢人。
丢人的是德不配位之水分。
就好像,艺术见长的伊戈尔,节目美感拉满但T分不高;跳跃能力卓越的沐修竹,P分一般但T分第一。
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分数,WINGS见证之下,有多少就是多少,便可以了。
个人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承担了相应的结果,自然就没什么问题。
丛澜今日的训练服是浅绿的一整套,有点薄荷绿,裤子和衣袖有着白色的长条拼接。
绿的明度有点高,丛澜说自己像是棵包菜。
于谨:“……”
于谨恼羞成怒,表示我再也不给你买衣服了!
这套训练服是于谨给买的,他觉得这个颜色很清淡,而且茉莉花嘛,就是白里带黄透着绿啊!
丛澜:“……”
直播间里已经有人怀念昨天那套黑色拼薄纱领口交叉绑带的训练服了,那是真的好看啊!
今天这个也行,就是冰上反光,太晃眼了。
【我好像瞎了】
【好水灵的小白菜】
【不是包菜吗】
轮到丛澜时,自由滑的音乐响起,新鲜出炉的小包菜站在了场中。
她仰望半空,等待着旋律的开始。
孙娅然:“气韵已经有了。”
东方茉莉花,一首mix了传统乐器的《茉莉花》,加上年初二月份在影院上映的《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的配乐,新编曲,新呈现。
不是婉转悠扬的原《茉莉花》,更像是能冲破云霄翱翔宇宙的巨构体茉莉。
于谨最初听到这音乐的时候,戏称茉莉花小姑娘变成邱小姐了。
沐修竹追着问邱小姐是谁。
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名称,谐音取自球。
孙娅然说昨日的短节目《朱鹮》有着无尽的史诗感,但这个自由滑才是真正的史诗感十足。
最初的灵感源自沐修竹玩的游戏。
文明6中,游戏会自动播放玩家遇到的文明所属的主题曲,当选择了秦始皇作为领袖,一直玩下去,就会遇到这个游戏版本的《茉莉花》。
有四首,皆是不同的旋律,但又很相似。
丛澜很喜欢,所以她想要参考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赛用编曲。
一开始想用的是《星际穿越》里的《No Time For Caution》,后来她想起今年国内已经有一个巨制的科幻电影了,便去搜来看了看。
然后她就有点后悔没去电影院欣赏。
但也没办法,二三月正是世锦赛筹备关键期,她在封闭训练,根本没心情看电影。
《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给人印象格外深刻,电影的剧情薄弱,但特效和主题立意做得非常好。
丛澜当时就决定,要用这个。
她反复地欣赏这个片段,在惊人的长镜头之中,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与重工业的震撼。
联想到教授提起的航空航天,丛澜在搜索资料后,直接定下了编曲的风格。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一个梦,不是一句虚话。
人类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当西方科幻电影抛弃地球时,来自东方的叙事却在描述着,人类要如何带着我们的家园一同远行。
丛澜喜欢这个缥缈的设定,举世界之力造出机械巨物,带着亿万年的家园远航,蓝色火焰点亮了希望,那是人类永不放弃的精神。
于谨说,这朵茉莉花太强大了。
他问丛澜,自由滑名字就叫做“茉莉花”吗?
丛澜想了想,说,不,叫《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于谨:“有什么区别吗?”
丛澜:“有,我要让所有人都夸它一遍再说话。”
夸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赞赏我们敢于迎接时代浪潮的自信。
芬芳悠扬,茉莉花民歌婉约,又满是大气,坚韧不屈。
中国运动员和华裔运动员里,有许多人都滑过《茉莉花》。
但丛澜的这朵花不一样。
她很喜欢,也因此,很谢谢沐修竹的贪玩。
于谨也谢谢他,却不妨碍他当即就给孩子加练了一周。
OP结束,并不是赛场竭尽全力的怒放,孙娅然有点遗憾,不过也照样喜欢。
“很不一般的茉莉花,希望晚上的比赛能让我看到它最盛大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