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闷水(2)(1 / 1)

末世狂歌 荷东2013 4392 字 2013-10-29

方晴越发奇怪,低头想了想道:“我听说当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活到非常老,随着阅历积累,也会明白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道理。这话虽然不一定作准,可也不是没有可能,老壮叔是不是就是这种情况?他老人家今年多大?”

燕儿摇头道:“具体多大我也说不好,爹爹喊老壮叔做大哥,二人年龄应该相差不多。如果从外貌上看,也是和爹爹相仿……”说到这里心中不禁一愣,转头看向方晴。

方晴问道:“怎么?”

燕儿疑惑道:“公子你不提我还没留意,我是从五岁那年见到的老壮叔,现在想起来,他好像和奶奶一样,这十几年也没什么变化,看上去就和当年一样……”

方晴见燕儿说得认真,模样也越发可爱,不由出了下神,笑道:“这也不奇怪,你天天和他们在一起,对相貌上的变化自然没那么敏感,而且人到了一定岁数以后,样子变化也就没小时候那么明显,不像孩子那样,一年一个样。”

燕儿轻轻点了点头,但眼神还是有些茫然。

方晴知道自己这样解释很有些勉强,老壮叔虽然没见过,但奶奶的模样自己是见过的,确实不像将近六十岁的人,可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理由来安慰燕儿,便笑着转回身,将地上大一点的石头捡开,双手抱住后脑,闭上眼睛,向地上躺了下去。刚一躺下,却听到远处隐隐有马蹄声传过来。

闷水洞地处偏僻,寻常庄户人从此经过都极其少见,何况来人还是骑马,方晴稍一动念便知道来人是谁,也不起身,依旧在温暖的阳光下闭目养神。

燕儿耳音远远不及方晴,过了片刻才听到越来越近的马蹄声,不禁转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但有山隔着,只能听到声音,人却无法看到。转头去看方晴,见方晴还在闭着双眼,便伸手轻轻推了推:“公子,好像有人过来了。”

方晴闭目恩了一声,开口道:“是老于。”

话音刚落,远处果然传来老于的声音:“燕儿姑娘,公子在什么地方?”催马来到近前,却见方晴已经从燕儿身旁坐了起来,急忙下马,上前道,“公子可真是好兴致,原来是在这里晒太阳。”

方晴眯着眼睛,假意向远处望了望,笑着对老于道:“怎么就你一个人,毕嫂没来?”

老于神色忸怩,来到近前,蹲在方晴身边道:“我来是有事找公子,她来做什么?”不等方晴开口,又接着道,“公子,师大人来了,现在正在馆驿等候公子回去。师大人听说公子出来游玩,本打算过来寻找,被我好说歹说,这才拦在馆驿。”

方晴点点头,从地上站起来,然后再伸手拉起燕儿,对老于道:“那我和燕儿先去见师大人,你和彩儿留下,等莫先生出来再一起回去。告诉莫先生别太晚,太阳落山之前就往回走。”

看到老于连连点头,这才和燕儿分别上马,往来时的路上走去。

燕儿骑在马上心中好奇,问道:“听老于所说,师大人倒是客气的很,竟然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找你,会不会有事情和你商量?”

方晴微笑道:“事情倒不一定有,估计师大人安顿好父母,空出时间,过来和咱们说几句感谢的话,无非就是这么点事。”

方晴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明白师大人前倨后恭的原因,一是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吴大人的乘龙快婿,师、吴二人交情非同一般,自己是吴大人的女婿,也就等于是师大人的半个儿子,有这层关系,自然是怠慢不得;二来师大人想必是知道了一路上发生的事情,明白自己、莫先生以及阿龙,非寻常差役下人可比,自然不能再像开始那样对待。当然这其中尤以乘龙快婿这一节最为重要。

想到乘龙快婿这一节,方晴不禁暗暗叹了口气,这件事虽然不大,但吴大人对自己实在不错,冒然拒绝只怕会让吴大人难堪,等回到锦州,倒要好好想个办法来推脱,总不能伤了人家才是。

二人回到馆驿门前,早有差役跑进去禀报,片刻之间师大人已经快步迎了出来,上前一把拉住方晴双手,一边摇晃一边连连告罪,连说昨天与父母突然相见,实在是方寸大乱,怠慢了方公子,望方公子多多海涵。

方晴素来不喜应酬,但在锦州住了几个月,别的倒还没什么,对于官面上的种种礼数,已然十分熟悉。见师大人态度诚恳,对自己的感激之意也是出自内心,再加上心里一直敬其为人,便也加意应承,只说一切都是分内之事,师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两人边说边向屋内走,方晴见师大人不时面带疑惑转头去看燕儿,便招手让燕儿过来:“燕儿,来见过师大人。”

燕儿低头福了一福,轻声道:“师大人。”

师大人微笑点头,随即看向方晴。

方晴笑道:“这是舍妹燕儿,听说我这次是来云南,便吵着要跟来看看,我也拗她不过,让大人见笑了。”

师大人面上释然,微笑道:“应该、应该,云南虽然地处偏远,但也有一样好处,山山水水要比别处多一些,正应该来看看。不过燕儿姑娘这一来,可把整个云南境内的女孩子都比下去了……方公子真是了不起、了不起……”

男人见到燕儿之后,多少总会失态,有的甚至会失魂落魄、目瞪口呆,这点在方晴看来已经见怪不怪,当下也不管师大人摇头感叹,一起进到屋内,落座之后随意聊了起来。

当说起吴大人夫妇近况以及与二老洒泪分别那段情景,师大人不由流下泪来,摇头叹息道:“吴大哥的恩义,只怕师晟这一生也没机会报答了。”

方晴急忙相劝,连说顺州与锦州相距虽远,但将来总有见面的时候,等到了二位大人退休之后,不止见面,就算再住到一起也未尝不可。

聊了一段时间,师大人问起方晴之后打算,要是不急着赶回锦州,不妨在顺州多住些时日。

方晴回答道:“走时吴大人叮嘱过,让我尽快往回赶。现在天下混乱,早些回去,也好让吴大人和夫人放心。我打算明天一早先动身去趟丽江,那里有个早年间的朋友,借着这次机会去见一面,然后便启程回锦州。”

师大人想了想,点头道:“如此也好,吴大哥在信中也曾说起,等你回去之后便和霞儿完婚,婚姻大事,确实耽误不得。既如此,我也就不多留你,回去之后替我好好照看大哥大嫂,就说我一有空闲,必定去看望他们……”说到一半眼眶又有些发红,转头冲屋外喊了一声张先生,然后接着道,“丽江都指挥使徐大人与我交好,若是需要,我为你写一封书信,有事可以去找他,徐大人必定会尽力帮忙。”

方晴笑着摇头,连说不用给徐大人添麻烦,自己只是去见个朋友,顶多一两天时间。

师大人还待再说,张先生双手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师大人示意张先生将托盘放下,随后对方晴道:“这是我为公子准备的一点盘缠,不成敬意,希望方公子收下。”

方晴哪里肯收,连连推辞,只说路上用度吴大人准备的已经尽够用了。而且路途遥远,再多的话容易引起贼人觊觎,反倒危险。

师大人见方晴执意不收,最后叹了口气道:“当年我与吴大哥分别,那时候霞儿还只几岁,临走我还抱过她,可如今已是物是人非,转眼间当年那个小姑娘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方公子,便是吴大哥信中不提,我也看得出你绝不是普通人可比,这些银子你一定收下,路上用不了,便算做我这当叔叔给霞儿侄女出的一份嫁妆。”

方晴见他如此说,知道不好再推辞下去,便微笑点头收了。

师大人又坐了一会,这才起身告辞。方晴送出门外,二人拱手作别。回到屋内一看,托盘内却是几十颗金锭和几张银票,心想这师大人果然是出身豪富,出手比我那未来的岳丈大人更加阔绰。笑着喊来燕儿,让她将银票收了,金锭放在一旁,等莫先生回来让他带在身上。

这些金锭值得几千两银子,让老于带着可不放心。方晴倒不怕别的,主要是金锭不同于银票,银票可以随便放在身上,除非被人搜身,不然很难被发现。但这几十颗金锭要想带在身上却要麻烦的多,要是遇到有经验的劫匪,不用动手,光用眼睛来看就能看出带的是金子。万一因为这点钱再给老于带来危险,就太不值了。

莫先生他们直道傍晚才回到馆驿。方晴知道闷水洞之谜绝没这么简单就被解开,不然也不会称作迷了,但看小浓显得十分兴奋,便简单问了问众人在洞中的情形。

等其他人出去,方晴指了指桌上托盘,对莫先生道:“这些你收起来。”

莫先生掀开托盘上面的红绸,看到里面全是金锭,笑着看向方晴。

方晴点头道:“下午师大人送过来的盘缠,还有三千两银票。银票燕儿收着,这些金子你放在身边,放老于身上我怕会给他招上麻烦。”

自从有了今后的打算,一路上莫先生就在为银子发愁,这时候见到这许多金锭,心中自然高兴。虽然这些钱与实际需要的数目还相差极远,甚至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任何事情都得有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这次云南之行,只是游山玩水一般走下来,便有了一万多两的进项,若再假以时日,十万两,甚至一百万两,总有凑够的时候。

到那时,人有了,地方有了,钱再一有,整个关外还不就是小方的了?

莫先生笑着将金锭倒在红绸上,然后包好,拎在手里,一边美滋滋的想着一边往外走。

方晴见莫先生脸上笑容很有些内涵,不由奇怪,以为他是在闷水洞里遇到了什么好事,没准又是看到了小浓的光脚丫或别的什么,便也没往心里去,却哪想得到,此刻的莫先生正在为他这个小方设计后半生的人生大事。

第二天起来,方晴先带着莫先生来到顺州府衙,与师大人辞行之后又和二位老人见了一面,这才回到馆驿,带领众人,向着丽江方向出发而去。

此时此刻,包括莫先生在内,所有人都没有看出方晴心里真正的想法,只有阿龙在接触到方晴那淡然的目光时,心里稍微动了动。

阿龙发现,方晴眼中那层原本就若有若无的淡淡雾气,此时几乎已经消失不见。

但阿龙却怎样也想不到,在方晴的心里,此刻正在想着的,是那段已经为人们所传诵了千年的佳话:刘关张,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