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扶余乡(1 / 1)

官翔 红运关头 3444 字 2013-05-18

扶余乡坐落在榆林河下游的群山之间。榆林河流至花河镇开始改道。主流汇入了双江。支流部分穿过花河镇。汇聚群山流下的小溪最后流入扶余乡的莲花泡子。也正是有了莲花泡子的灌溉。才哺育了扶余乡数万居民。

从公路上到花河镇和扶余乡需要经过双江。但从行政区划上看。花河镇和扶余乡却是紧贴在榆林县的。中间隔着的就是莽莽的群山。花河镇还好点。多少离双江城区较近。借着双江市的发展。占了不少的便宜。城镇经济发展的很快。而扶余乡。却因为群山隔断了道路而始终处于贫困之中。说是榆林最困难、最落后的乡一点不为过。

自从李国良把在莲花泡子兴建大型水电站的建议交到严宁手中以后。严宁就把目光聚集到了扶余乡。翻看县志。查找资料。从地质、人文、交通、资源等多方面了解扶余乡的具体情况。别说。这扶余乡山体地貌属于花岗岩地质。作为水电站的根基却是具备了一个前提条件。如果过水量真如李国良估测的那样。这兴建水电站的前提条件算是都具备了。

目前榆林的现有的经济模式已经固定住了。发展状况基本上处于了停滞状态。若想要刺激经济增长。沒有大项目上马是不行了。在了解了扶余乡的基本情况以后。严宁终于下定决心谋划这个水电项目。并把初期的一些想法形成了材料。交到了钱立运的手中。如此大的项目。别说是钱立运。就是双江市委书记林宪国也不敢轻易下决定。不过。钱立运看过基础资料以后。对这个项目也是动了心。嘱咐严宁要在这个项目上下点功夫。做足前期数据。如果确实可行。就提交常委会。然后逐一向上级部门审批。

和钱立运达成了共识。严宁便开始着手准备了起來。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这个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上。为此。严宁在政府办下成了一个专门应对水能开发的办公室。人员从水利局抽调了两名水利技术人员。李国良就是其中的一位。另外又把初莹从信息办借调了过來。充当后勤管理人员。配合李国良负责基础数据的录入汇总。

架子搭了起來。严宁开始带着李国良进入扶余乡实地展开了考察。从花河镇绕出來以后。沒走上多少时间。前行的道路就变成了乡间的土路。蜿蜿蜒蜒。盘山而上。一圈绕着一圈。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矮爬爬的五针松。在深秋的季节显得黑黑的。看不出一点绿意。

“严县长。扶余山这边比不了东海镇。东海镇是依山而起。林木种类繁多。水量充沛。山体属于金鸡岭山系。而扶余山却是属于荒山枯岭。在老爷岭中间的断层中建立的村镇。少了原始森林的地气。这山体的养份不够。树木也长不起來。除了落地松和灌木丛。基本上看不到其他的树木……”看到严宁很是关注着车外的环境。和严宁一起來的技术员林一伟开始给严宁介绍起当地的环境來。林一伟也是水利局的技术员。是和李国良一起抽调到水能办公室的。他的性格和李国良正好相反。十分的健谈。也十分的有眼利见。严宁的目光扫到哪里。他就能根据严宁的脸色插上几句。多少也算是消磨了严宁旅途的疲惫。

“呵呵。沒看出來。你还会看风水……”严宁考虑的可不是什么山体、风水。从榆林县城跑到花河镇总共用了两个多小时。从花河公路下來进入这蜿蜒的盘山道。走了一个多小时。连个边际都看不。估计沒有他三四个小时想要到地方是不可能的事。要想富。先修路。堵在大山里。交通不便。任你有再多的资源也是一堆废物。只是在这连绵的山脉中想要修条高等级的公路实在是太难了。

“严县长。扶余乡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沒什么大发展。基本上算得上是榆林最穷的乡镇了。若不是有个榆林铁矿在顶着。这乡财政都要有崩盘的可能了。您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可把扶余乡成全了……”自己的风水说沒有得到严宁的认同。林一伟又把话題转到了严宁推进的乡镇财政改革上。一个劲的给严宁唱赞歌。

“哦。你知道的倒不少。榆林铁矿我也是略有耳闻。知道的倒是不多。你既然知道就说说吧……”林一伟这人倒是个机灵人。只是这机灵有点用的不是正地方。说的都是一些扑风捉影沒边的事。相比起來。李国良端坐在坐位上一声不吭。倒是显得稳重了许多。

“榆林铁矿。听说榆林铁矿的蕴藏量还是很大的。不过受开采条件的限制。每年的出矿量不高。这企业效益也就……”林一伟明显沒想到严宁把话題转到了榆林铁矿上。他对榆林铁矿的了解不过是一知半解。肤浅的很。真要让他说出一二三來却是问错人了。

“榆林铁矿是榆林境内最早的国有企业。处级构架。和榆林老钢厂一样隶属于北江省有色金属局。位于老爷岭的未端。现在的矿道是日本入侵时期开出來的。属于浅层矿道。解放后。接连开采了数十年。浅矿层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深层矿区含量巨大。但是要想深度开采受环境、施工条件和技术方面的影响。很难扩大生产。因此现在的出矿量大不如从前。加上这几年设备老化。污染严重。榆林铁矿已经处于半停厂的状态。人员大都被上级管理部门抽调到北江铜矿去了。只留下部分人员进行尾矿清理……”林一伟面露难色。却是回答不上來了。李国良便把话把接了过去。简要的把情况跟严宁做了介绍。他成经数年研究扶余乡的地质情况。对榆林铁矿的情况是如数家珍。张口就來。倒是解决了林一伟的难堪。

“嗯。榆林铁矿。还是有继续开发价值的……”通过几天的接触。严宁对李国良的了解逐步加深。这印象也越來越好。纯粹是一个技术人。脑子里装的也都是工程生产的数据。沒那么多弯弯绕。性情虽然木讷。但肚子有货。一提起工作能说个滔滔不绝。

李国良这个性格却是和省旅游局的李少军有得一拼。都属于那种技术型的实干派。不过李少军机遇好。年纪轻轻的就上了副处。而且。凭借着这几年北江大肆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时机。一展才华。受到了领导的好评。上升的空间很大。上回严宁到冰城。两个人在一起吃饭时。李少军又将赴党校学习了。学成归來。沒准就要上正处了。也算是年轻有为了。

对于李国良、林一伟、初莹这几个被严宁抽调到水能办公室的人。严宁有着更深的打算。无论这个水电项目能不能开展下去。都要借着这个时机把这几个人拉起來。最不济也得给他们几个穿上个马夹。提个副科级。特别是李国良和初莹。怎么也得安排个差不多的岗位。也算是自己对他们的投靠给予的一个安慰吧。

盘山路蜿蜿蜒蜒。仅仅能够容纳两辆车來往。老李开车很稳。认可慢一点。也要保证安全。这路跑了一上午。早就过了饭时。严宁二十多岁。身体消耗量最大。却是最不禁饿的。走到半路的时候就饿的心发慌。不过自己是领导。可不好意思喊出來。而且既使严宁想找个地方补充一下能量也不行。放眼过去全是山头。目光所及都超不过一千米。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家。更别提什么饭店、小吃店的了。

终于转过了一道山岗。路边终于有了人家。李国良告诉严宁。刚才翻过的那道山岗叫做卧牛岭。过了这道山岗就算是进了扶余乡。因此。有好事的人把扶余乡称做卧牛乡。意思只要到了这里就窝着出不去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严宁却深有同感。若不通上一条高等级的公路。这卧牛乡的称号却是名副其实。

受路况的影响。严宁一行赶到扶余乡的时候时间接近了下午一点钟。由一事先沒有通知。扶余乡的党委书记张东盛下村调研去了。并沒有呆在乡里。出面接待的是扶余乡的乡长魏明慧。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乡长。

县委常委、副县长亲至扶余乡。魏乡长很吃惊。虽然跟严宁沒有直接的接触。但严县长的名头。严县长的威风。严县长的狠辣那一样都听得魏明慧心惊胆战。好在扶余乡穷。离县里又远。严县长的威风再大也刮不到这大山里來。可谁想。怕什么來什么。这严县长居然不声不响的摸到扶余乡來了。这种突发事件让一向不怎么主事的女乡长一下子沒了主意。

“不管严县长來做什么。这都一点钟了。先让食堂安排午饭是最重要的。另外。快点给书记打电话。让书记抓紧时间回來。若是严县长等的时间长了。书记还不露面。怕严县长会挑礼。等严县长吃过饭。再把会议室打开。召集班子成员听严县长指示……”好在这有些泼辣的女乡长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很快的清醒了起來。稳定了一下心神。很是迅速的理出了头绪。沒过几分钟就带着满脸的浅笑。把严宁等人请到了食堂。这个时候沒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