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1)

第44章第44章

“夫人,快上马。”

莫娴见状,轻声让高夫人先上马。

因着高夫人还抱着稚子,只能爬上小马驹。流民们初见高夫人上马还未反应,待见莫娴也蹬了马蹬,方觉她们欲驾马而逃。

瞬时蜂拥而上,要抓了她。

她一个翻身上马,还未坐稳就差点又被那小牛犊的男童扯下马,幸而方才划拉了裙尾,裙摆也是夫人赐的绸缎,才让他滑了手。可那男童又疾扑上来,抱住了她的绑腿。

眼见着愈来愈多人奔近,她抽出腰间的飞镖,狠狠往男童背上扎,血溅到了脸上,反而越刺越猛。

当剧痛袭来,男童发出凄厉地惨叫,松了手。她一脚将其踹飞,小马驹如利箭般冲了出去,将正冲到马前的人,狠狠踢了个正着。

高府其余人见状,纷纷效仿。

跟着他们的流民,本就多为亲人逃窜时丢下的老弱病残,自是比不过高头大马,马匹们皆突围了出来。

被踢飞的,或撞上山石崖壁,吐血不止;或摔下山崖,死无全尸。人挤人,有那倒霉被撞翻的,众人踩,群马踏,很快就没气了……只要堵上来的人,无一躲过死伤,一时哀鸿遍野。小马驹撒丫子狂奔,莫娴回头望去,欣赏了他们七死八活的惨状,骤然扬起了笑。

她默默告诉自己,这是他们应得的。

从今以后,她再不会对大隋人心,抱有妄想了。因着高府众人驱马四散开来,她们二人同其余人走散了。待小马驹跑远,成功甩掉未参与围攻,还能尾随的人后,莫碉方贴着它的小马耳道:

“小马驹,能找到回牧场的路吗?”

小马驹嘶鸣一声,左瞅瞅,右闻闻,探索着往前走,似是在找路。她见乳白的小马驹,已渐渐化为粉红,忙扶着高夫人下了马。不远处,有条约莫六尺宽的小溪,潺潺地流,高夫人正欲用溪水搓掉脸上、手上的脏污,便被她阻止。

她还帮着高夫人将发上的珠钗、脖颈的项圈、手腕的镯子,甚至小小的耳珰、戒指都取了下来。

撕掉夫人一截裙摆,更便于行,还用这截布将金银首饰裹了,塞进包袱深处。

一抬头,瞧见夫人的穿着,忽觉二人的衣裳亦颇为打眼,就算撕出些破洞也不抵用,只好将身上捆好的包袱都拆了下来,翻找着。方才虽紧急,除了她自己的包袱外,她还抓了些一摸便知其中放了干粮的布包。

只是手黑,还抓着个高母的包袱。

里头全是些梳儿、镜儿、护膝,竟还藏了三五个晾干的缚饦,就是这些迷惑了莫媚。

“婆母贯好这口!”

见扯出一大堆无用之物,高夫人无奈解释。缚饦,授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煮时多加肉羹,晾干盘成团,类似于现代的面饼,老人家很是喜爱。

也算是口粮了,莫娴将裹着缚饦的桑皮纸重新包好,怕碎还又套了层棉布,总算在最下层,翻出几件灰褐色长袍。高夫人见状更不好意思了些,复言:

“婆母嫌路上尘土多,这是用来罩灰的。”应是来时用过,上头果真沾了些泥浆、草灰。莫娴见着更满意了些,唤了高夫人,找了个草陇。换完衣裳,天空中乌云聚得更拢了些,方才还涓涓流淌的小溪,眼见着都宽了寸余。

莫娴再不敢耽误,让小马驹领着,扶着夫人,沿着坚实的崖壁,往高处走,躲避山洪的同时,更是为了找个能躲雨的地方。终是找到一处崖洞,她吹燃火折子,往里照了照。见石壁上只有些苔藓、蕨根,没有蝙蝠、灰鼠等生物,遂放下心来。将马背上沿途捡的干草枝丫堆在山崖里,莫媚又同高夫人多搬了两趟,连崖壁上的藤蔓都砍了几笼,直将崖洞堆满了,方觉心中踏实了些。让小马儿自己吃一圈草回来,她在崖洞周围找了些平整的石块,寻了崖洞深处挡风的平地,搭了个简易灶,燃起火来。火光方闪动,小马驹嘴中含着丛灌木,哒哒跑了进来,洞外忽而电闪雷鸣,下起暴雨。

翻出自个包袱中熬药的圆头纹双耳罐,煮了锅祛除风寒的汤药,同高夫人一道用下。

就着火,又将干粮包袱中的蒸饼,热了两个咽了填肚儿。小马驹继续踱着马蹄过来,将咬着的灌木丢她面前,她仔细辨认,发现竞是野生的小桑甚。

用荷包里的手帕,擦巴了两下,同高夫人用了些,外头的雨听着又大了,雨声中还夹着士石翻腾滚落的响动,让她心v惊肉跳。警惕四周,多观察了半响,见此间崖洞始终安全,才从包袱中多搜罗了两件袍子裹着。

往火里添了些柴,在火堆旁铺了干草,小公子被夹在中间,她同高夫人相拥躺着,打了个盹儿。

“哇哦一一”

二人是被小公子的哼唧声吵醒的,约莫是饿了。幸而高夫人一直自己喂养,不若这般情况,去何处找奶娘啊。高夫人一面庆幸,一面熟练地给小公子喂食。而莫娴却是走到山洞口,瞧着连绵不断的雨势发愁。这雨眼见着是轻易不会停的,幸而之前多囤了些柴火,省着用,还能坚持。但她们这点干粮是啖不了几顿的,也不知此处离牧场有多远,路上还需要耗费多久。

况且高夫人还要喂奶呢,光啃干粮营养断是不够的啊。光发愁也无用,莫媚搬了块石头,坐到洞口不远处,一面编着手中干草、藤蔓,一面瞧着雨势。

手眼不停,编了顶草帽,穿了个草笼,还织了件蓑衣,见雨始终不歇,又用藤蔓结了张细密的网。

检查崖洞口有无积水时,瞧见外头的倾盆大雨终是缓成了绵绵细雨。也不等了,同高夫人打了声招呼,不顾其阻拦,她顶了草帽,披着蓑衣,手提塞了藤网的草笼,腰别锋利的环首弯刀和飞镖,冲了出去。“小马儿,你就在山洞等我。”

阻了要跟出来的小马驹,还将怀中的小狼崽塞到它背上,莫娴三两下灵活闪身,到了山崖下的小溪处。

溪边,大雨时躲在深处的鱼儿,也趁着雨小浮上来换气。莫媚见状撒下藤网,鱼儿很是机敏,趁其还未收网,就挣脱了出去。无奈,她只好捻了些饼子屑,趁鱼吞食时,方将它们一网打尽。足足捞了六七条,约莫一寸长的鱼,方作罢。将鱼塞进草笼,在溪边安置藤网时,还瞧见不远处的坡上,摇着几丛野葱。只留了些细根,长成的野葱都扯了,又去来时路过的竹林转悠了一圈。搬了些春笋的嫩尖尖,还取出腰间的弯刀,砍了些竹子下来,捆好拖回了崖洞。

山洞中,高夫人亦挽了袖子,帮莫娴熬祛风寒的药。见她回来了,忙帮她换了衣裳,拧干头发,拥着她,一面让她烤火,一面哄她喝下汤药。

待暖和过来,莫娴用方才扯的芭蕉叶铺着,将草笼中的鱼倒了出来。经历过山洪的鱼,似乎都要耐活些,离水这般久,竞还活蹦乱跳的,她眼疾手快按住了两条想要翻筋斗的鱼。

高夫人还学着,同莫娴一道手起刀落,杀鱼刮鳞。这鱼应是鲫鱼,鱼鳞为青褐色,体型较长,腹部较窄,眼是青黑色的,鱼肚肠少,瞧着应是野生鲫鱼。

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能帮着高夫人下奶,莫调心下稍安。将刨出的内脏,都喂给了小狼崽。

先就着雨水冲洗掉鱼上的黑垢,再在鱼身两面各斜划二刀,抹上粗盐。腌鱼时,又从包袱中翻出块姜切成两半后,擦在鱼身上。再用洗净的稻草沾了些油,在鱼上涂满后,串了根竹扦子,烤得两面焦黄。高夫人已剥好了嫩竹笋,还按着她的安排,接雨水涮药罐后,将水壶中剩得不多的水都倒了进去。

水煮沸后,莫媚将鱼推了下去,掰了剥好的嫩竹笋尖尖,一道炖。从羊皮囊中,倒了些酒去腥,又将野葱理了几棵,扭成短段,扔进了鱼汤里。

待再揭开盖子时,鲜香扑鼻,原本因着紧张而急剧痉挛,感觉不着饿的胃,猛地泛起酸。

同高夫人一人一碗,喝得大汗淋漓,畅快无比。最后一口,还掰了高母的缚饦,发泡成了汤面,吃了个肚圆儿。掏了火堆,又加了把柴火,将洞口用石块填垒高了些,还挂了蓑衣挡风,吐出的鲫鱼骨砸成粉末,撒了些在周边防虫。吃得饱饱的高夫人同莫媚,睡了个好觉。

醒来,想着告急的饮用水,她又将搬回的竹子砍成竹筒,都接满雨水静置,剩的边角料还编了顶斗笠。

待雨小些,又去了趟小溪边,收了藤网,里头除了三四条鲫鱼,还有窝泥鳅,泥鳅旁竞有三四只溪蟹耀武扬威,就快将网磨出破口了。割了溪边的芦苇,将溪蟹五花大绑后,一道扔进了草笼,又找了些大小不一的砂石,回了崖洞。

将竹筒中沉淀好的水,用砂石多层过滤,再倒入药罐中煮沸杀菌,收进水亚。

饮用水得到解决后,她们又在崖洞中苟了三日,天方蒙蒙亮时,雨终于停了。

快速拾掇好能带走的物件,莫媚同高夫人踏上了寻找牧场的路。小马驹甚至将小狼崽顶到了头上,仿佛是一道找着。从晨时走到黄昏,终是见到了四周熟悉的场景,忙拉着高夫人快步往山下走。

约莫离了还有十来米,便瞧见应是绿草茵茵、马羊成群的牧场,已成一片汪洋。

汪洋上漂浮着肿胀的羊,白的、黑的、杂毛的都被腌成了黄褐色,在水中载沉载浮,像被丢弃的破布娃娃。

马儿庞大的身躯,发泡了一圈,或是四蹄朝天,或是鼓着巨眼,毫无生机。细看,众多羊马间,还有吹成气球的人尸,五官扭曲,辨认不清模样。见着已成”巨人观"的尸体,至少死了三日。断裂的木桩和残破的围栏,在汪洋中打璇儿,多数牧寮已被冲毁,只剩汪洋中央一处屋子颤颤巍魏地立着。

想着蔺夫人调笑的脸庞,蔺管事耙耳朵的作态,还有牧场爽朗的汉子们,莫碉握紧了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