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雨季
韩瑞尹说完就离开了咖啡厅,留沈芝玉对照着看剧本。小说她当然提前看过,其实故事脉络也很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描述为:一个女人杀了她的亲生女儿。
李永熙,一般和哲秀一样,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字,和小明小红差不多,非常烂大街。
作为小说女主角的李永熙是典型的乡村少女,喜欢读书成绩也很好,顺利的考入一所不错的高中。
其实韩国公立高中费用并不高,去哪里差别不大,也不需要增加多少经济负担。
沈芝玉当初念的就是一所口碑不错的普通公立女高,而公立高中实行义务教育,学费、教材费、校服、午餐费全部免费。她当初经济上的压力其实来自于补习班,即使是特目高中或是自律型高中,那些本就有着高昂学费,也相应的,考取名牌大学概率高的孩子们,也要去补习班。
沈芝玉不去大峙洞上补习班,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补习班的费用即使是普通一些的,一个月也需要40万一科。
她当时每月补习班支出需要200万左右,这还是看她成绩非常不错,有可能考取名牌大学,可以为补习班宣传之后拿到的折扣价格。扯远了,总之李永熙父母不会为她支付补习班费用,也不想让她上高中,毕竞高中虽然不花钱,但也没有钱挣,而参加工作,就可以有收入。永熙被剥夺了成为高中生的权利,被父母送到位于城区的亲戚家小店帮厨,换来一笔笔收入。
可永熙总想着高中,想着念书,想来想去,就变成了心魔似的执念,最先发现永熙不对的是亲戚,她和永熙母亲说,永熙怕是得了疯病。永熙就这样念叨着,念叨着,成了疯子。
乡村少女成为疯子之后,等待她的结果就是如同一件打折待售的商品,生怕过季了砸在手里,自然而然的,她就被半逼迫着和一个智力低下的男人结婚。也许是父母嘴里的那句“孩子有希望",让她点头同意,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那么创造一个有无限希望的生命也许不错。永熙和那个男人结婚,并且很快有了孩子,可孩子并不是希望,反而像条缰绳将她牢牢的锁在方寸之地。
婚前承诺的帮忙带孩子变成空谈,男人智力低下,只会泡在自家网吧里抽烟,她一次又一次的坐上车离开乡村,去往城区,给孩子打工挣钱。那时候的永熙依然抱有希望,她的孩子,她的女儿,长大了会像她一样喜欢读书吗?
她以前想要成为教师或者科学家,总之离开乡村。她的女儿也会这样吗?
可是永熙发现,她的女儿永远都不会问出这个问题,因为她女儿遗传了男人的问题,她是个傻子。
永熙带她去看过医生,医生也没有办法。
永熙逃避这即将来临的问题,可是女儿却一天天的长大,在她想清楚问题的答案时,她的女儿经历了初潮。
“我不想她像我一样”,这是永熙的回答,她为什么亲手杀死女儿的回答。好像命运的循环,永熙尝试过挣扎,却始终没办法离开,女儿的初潮在昭示她成为大人,同样也会重复她的命运。
和某个同样有问题的男人结婚,假如也生下一个有着智力问题的孩子,那就太糟糕了。
可是那样的命运是既定的事实,在他们乡村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她尝试了,却在开学前被拉去后厨,读书没办法走出去,没有人愿意让她尝试。那么永熙的孩子,也不可能拥有什么奇迹。所以小说才被取名为《她为何挥刀》。
改编成剧本,大概因为是原作者改编,原作的框架被保留的很完整。这同样也不是一个多复杂的故事,可是却非常,非常让人觉得悲伤。就像《熔炉》取材于真实事件一样,《她为何挥刀》同样如此。也就是这样,李智侑才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韩哮周出演,那样简直是在恶心人。
女性题材在近期可是大热,全球电影市场都是这样反映的,现实题材是孔枝永的舒适区,作为她的弟子,李智侑也写的非常出色。角色也有相当不错的发挥空间,不论是商业上,还是冲着冲奖,都没有放弃的可能。
更想要出演了,沈芝玉几乎按耐不住跃跃欲试的心。之前没有拒绝公司往商业价值上靠,最主要的,一是她确实演技有限,二则是只有在证明商业价值的前提条件下,才有更多的可能。说白了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挣钱。有商业价值,就能够挣钱,得到上桌的可能,再去证明演技。沈芝玉一直被诟病演技不足,但实际上她的演技老师并不这样认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她不能理解也无法共情角色。
她当然不算什么演什么像什么的天赋型选手,也不是那种变色龙般的演员。最大的问题在于她可以理解的角色和她的脸并不适配,就是最能发挥她演技的角色,那种本子根本递不到,也不会递给她。沈芝玉长的什么样子?
她有一张天生爱人的脸,破碎的,清纯的,等待被伤害的,充满灵气的,会为爱疯魔的,摇摇欲坠的,所有文艺片女主角都长着这样一张脸,有着倾斜的气质。
但是她本人根本理解不了任何这种角色,她不懂为什么女主角一定要那么在意爱情,也不懂为什么要在感情中自苦。这种本来对她来说是极度贴合面孔,出演也会锦上添花的角色,因为理解不了,自然也演不好这种角色。
那她能理解什么角色?
就像永熙这种,现实向的,苦难的,悲剧的角色,或者干脆一点,极度利己的恶女。
但又是那个问题,大多数导演并不会给出这种出演或者试镜邀请。《她为何挥刀》也就成了沈芝玉一定要拿到手的角色。找老师特训的时候也没闲着,也不算谣言吧,毕竞对于韩哮周来说,其实她本身做的就足够让人咋舌了。
沈芝玉只有把已经沉下去的事实打捞出来,再次晾晒而已。不管是她弟弟,还是她自己,本来就黑料一箩筐。就算资方再怎么冤大头,说到底还是要卖票的,要挣钱的。请这么一位演技一般,口碑差到主演栏她的名字,观众心生厌恶的女主角,最好还是考虑是否划算吧?
当然,如果纯是为了讨好韩哮周父亲献媚,等同于贿赂的话,那就当沈芝玉没说,但是很显然,cj还是想要挣钱的。况且现在影视寒冬,cj还是按照以前的那一套,担任主投资公司。但是只出全体制作费的20%-30%。
剩下的部分,由众筹或者是创业投资公司出,但是特殊时期因为基本没有成功的电影,已经导致大批公司受损,众筹和创业投资公司,差不多宣称不再投资电影。
其实就是也在拖着韩哮周,看起来没有站队,也在暗暗站李智侑这边,不想得罪公主,又不想真不挣钱给公主打白工,非常聪明。韩瑞尹要怎样做,其实沈芝玉不是很清楚,她只是把本来就存在的缝隙越挖越大而已。
一边有选角改编权,一边又是出了钱的是大爷,已经吵了一轮又一轮,还是没谈拢出结果。
不是没牌面的李智侑摇来自己老师,导演一看,行吧,没辙了,被演员压着算怎么回事儿啊?
我可是导演,两人商量一下分别拉编剧、导演协会下场,他们可是交了会费的,协会不就是这时候用的。
这是闹的确实非常离谱,再大牌的演员哪有这么压导演、编剧的,管你爹是谁,不管用,反正给我老实点,能演演,不能就滚蛋,大不了撤资。协会的上古真神一通怒怼,韩哮周也是冒出了真火,就不撤资。行,你不用我可以,既然你李智侑声称"宁愿用沈芝玉也不要韩哮周",那你就去用沈芝玉好了,我看她给你演出什么个东西,反正那只是个精致的花瓶。李智侑也是被气的头脑发昏,头铁回应,用就用。韩瑞尹挑了多少事暂且不谈,反正她算是适时的,把本来只是气话变成了真企划。
cj虽然很想问,你是来真的?
但是人逆反心理上来,况且话都说到这种程度,说不行不是在打自己嘴巴。不管是骑虎难下还是怕自打嘴巴,李智侑还是导演都信誓旦旦的保证,就定沈芝玉了。
当天,沈芝玉也是真拿到这个角色了。
本来不管是李智侑还是导演,其实对沈芝玉都没抱多大希望,大不了慢慢磨,他俩也打听过了,别说演技不演技,反正配合度很高,人也不是韩哮周那和公主病。
让她试镜的时候一看,不知道是期望值本来就不高,看的时候却觉得非常惊艳。
能不惊艳吗?
沈芝玉经历了方法派的表演训练,这也是奥斯卡最为青睐的表演流派。不同于体验派要完全成为角色,方法派认为表演就是表演,演员要和角色分离,通过研究剧本,在心里塑造出角色,再用理智去演绎角色。而且方法派在电影幕后演员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也更有利于电影宣传营销。
比如丹尼尔·戴·刘易斯在奥普拉秀不止可以宣传电影,还能大谈自己为了角色的付出。
不管是电影还是对于他本人来说,方法派比起其他更像是营销噱头。但也不是说方法派毫无意义,比如杰昆菲尼克斯在出演《小丑》时花数月时间研究病态性发笑患者的特点,在日记本上挖掘塑造内心的小丑形象。沈芝玉做的也差不多,她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这几周除了搅动风云,也跑去闭塞封建的深山乡村住了一段时间。
通知定下角色前还在精神病院观察,永熙有的焦虑、躁郁和幻听等疾病,从而更好的理解角色。
角色笔记都快写成论文了,有些李智侑其实只是文学性的修饰都被她标注出用意。
到了临近要开拍的时候,导演不太满意沈芝玉有点太漂亮了,虽然永熙不是什么丑女,但也就是普通的程度而已。
“瘦还可以,但是能再晒黑一点吗?芝玉ssi,你有点太漂亮了。”乡村少女即使不黝黑,也不可能如此白皙,即使永熙在最为美好的学生时代,也不可能有一双如此漂亮的手。
因为她一样在做农活。
对于沈芝玉来说,这非常简单,导演把她放到拍摄地点的乡村住了一段时间,还以为她会吃不了这个苦头。
结果她不管是干农活,还是在后厨帮忙做的都非常好。随着正式开拍,沈芝玉确实变得黑了一些,皮肤也没那么细腻,有点干瘦干瘦的一条。
不管是念书时期的希望,还是随着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的学习机会,沈芝玉在后厨刷着一个个油腻的餐碟,镜头给到她的手。没有长期泡在水里,反复用洗洁精的手,被泡的脱皮,指节手背又被划伤深浅不一的细小伤口,随着她擦干手。
又切换到右手,因为握笔姿势不对,也没人矫正,中指第一个指节的侧面,是凸出的老茧。
在逼仄的狭窄空间里,只有一张架子床,被吞噬掉希望的永熙怎样都睡不着觉,自言自语。
明明一片寂静,却总是带着警惕的目光看别人,像只尖锐的小兽,充满防备。
因为这时候,永熙开始觉得总有人在骂她。沈芝玉在镜头下成为了永熙,那个充满希望,后来演变成绝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最后破灭,陷入绝望,又冷静的,搅拌着农药让孩子吃下,看她失去呼吸,几乎重演的悲剧。
冷静的,好像一点也不在意杀死的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和镜头对视的眼睛里,没有悲伤,也没有解脱,不是疲乏,只余下空洞,好像到了故事终了,所有的尾章。
不管是被车拉到厨房,想认命却又饱受折磨,脑袋里的声音不肯停下。还是,生下孩子之后为她求医无果的空洞无物,一次次坐上车为孩子挣钱,心里却毫无期望。
“完全只是活着而已,并不是生活,差点以为是同名的新人演员。”“和演技结婚,绝非花瓶的沈芝玉。”
这是电影真正上映之后得到的称赞,沈芝玉不会知道,但是在当下而言,那种心情却需要时间平复。
多少受到了影响,什么都没兴趣,什么都不想干,虽然结束拍摄的第一时间就去皮肤科,也回到了以往的节奏。
但是其实还是觉得好像被一种无望的,巨大的悲伤击中了。雨季比想象中的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