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红薯
尉迟敬德心里委屈,,根本憋不住,还说周瑜不是小白脸呢,给周瑜的工钱都快顶他们两个人的工钱了。
这还特意给周瑜买什么杂交水稻。
这不是偏心是什么?
不光是东吴百姓吃不饱饭,大唐百姓也是如此,全历史朝代那个朝代的百姓过的幸福?
怎么偏偏就给周瑜杂交水稻呢?
而且大唐百姓因为隋末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李世民上位后,通过减免赋税、提供农具的方式想要招流民返乡。效果,聊胜于无。
毕竟大家现在吃不饱肚子,干活也没有劲,怎么可能想去开荒土地。大唐要是有了这么高产的农作物就完全不一样,天下人肯定都愿意回家种两亩地,种种地,生生孩子,这小日子过的多滋润。秦叔宝也意识到了杂交水稻的重要性,心情激荡,秦叔宝出身于军功世家,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均为北朝至隋朝的官吏。父亲秦爱曾任录事参军。
算得上是小贵族阶级。
但即使是这样的出身,秦叔宝也是吃过不少苦的,隋炀帝统治后期,民变四起,天下大乱。他先后效力于隋将张须陀、瓦岗军李密、王世充等势力,这些势力均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粮草供应常不稳定。秦叔宝这样的人才顶多饿几顿,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秦叔宝见过活生生饿死的人,还不少。
在所有的死法里,饿是最难受的。
许多战士在战场上拼命都有一句口号,那就是死也要做一个饱死鬼,只有赢了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他们要吃饱!
这也是大部分平民百姓投军营的理由,在家吃不饱就到军营来了,也不管是做什么,管饭就来了。
其实在军营里也不可能吃饱饭的,都是一群半大小子,让他们放开了吃,一头牛都能吃完。
肯定要在饭里掺点什么。
就这样也已经是很好的。
黑夫眼泪顺着方宽的下颌往下流,别看他那么大一个人了,还是来松阳县做工才知道吃饱的滋味。
秦国税赋很重,在这么重的税赋下,百姓能吃饱者,寥寥,大部分的百姓都挣扎在温饱边缘,随便吃一顿面糊或豆饭就去做活。要是一不小心,天气不好或者生了个病,饿死是很常见的事情。即使是遇见好时候,家里人往往也不会让孩子吃饱的,他们坚信胃会撑大,一次吃饱饭,胃口就撑大了,往后就饿不住了。不吃饱勒紧裤腰带,多扎几圈,还能撑撑。黑夫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哪有偏心?"姜戈不得不安抚一下众人。“就光给周瑜买杂交水稻,俺唐朝人还在饿肚子呢,俺也要种杂交水稻!俺也要填饱肚子!俺还要涨工钱!"为什么周瑜一个后来的人什么都有。尉迟敬德一番唱念做打,他可不是蠢货,不会作无用的功。“大唐不是还旱着吗?光种一个杂交水稻可不行,估计还要再加一样,等会我给你看看其他的农作物,至于涨工钱,等到松阳县人多了,衙役也有高一点的职位,你努力上工,到时候我头一个考虑你。”涨工钱?
第一个考虑?
尉迟敬德忙不迭点头同意。
如果尉迟敬德在现代上过班,他就知道这是典型领导画大饼的话术,不过,谁让尉迟敬德只在唐朝和松阳县上过班,李世民是一个不给属下画饼,净于实事的领导。
姜戈则不同,能画饼稳住就先画着吧。
给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定下了杂交水稻和红薯,两样高产农作物。“这个红薯适应能力强,抗灾能力强,耐旱、耐涝,可以适合大唐的天气多变,而且亩产可以达到三千斤。”
要是大唐有地窖技术就好了,红薯的储存时间也就更长了。本来想选择土豆的,土豆耐储存,可以用来做军粮,但是土豆有疫病,一旦出现难以控制。
还是红薯好,种植方式也简单。
《农政全书》说:"五谷不熟,不如薯绩",红薯当为盛世之基,可见红薯的厉害。
买了两样高产农作物的种子,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只剩下二十几块钱,这点钱怎么花还要问过殿下。
好不容易挨到中午,当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怀揣着种子,手里拿着黄焖鸡米饭返回大唐时。
“陛下!天大的祥瑞啊!“尉迟敬德刚冲进太极殿就扯着嗓子喊,险些被门槛绊个跟头。
正在批阅奏章的李世民抬头,见两位爱将风尘仆仆,怀里却像捧着珍宝般小心翼翼,不由失笑:“敬德这般模样,倒像是给朕偷了谁家的新媳妇回来。话音刚落,大殿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李靖.……可都在呢,大家伙都知道今日是发工钱的日子,特意都等着呢。秦叔宝可没意思调笑尉迟敬德,郑重解开包袱,露出两个粗布口袋:“此二物可活大唐百万生民。”
百万生民在秦叔宝心里感觉都说少了。
“叔宝怎么也开起玩笑来了?“百万生民是什么概念,即使有姜县令相助,一个月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工钱两个人加一起也不过560,太少了。“殿下,没有开玩笑,姜县令今日给买了两样高产粮食,一样是杂交水稻,亩产千斤,另外一样是红薯,亩产可以达到“秦叔宝咽了口口水:“三千斤当听到亩产三千斤时,李世民手中的毫笔啪嗒掉在奏折上,墨汁晕开一片。他猛地站起身,玄色龙袍带翻了案几上的茶盏。“当真?!”
李世民的声音有些发颤。当年打仗时时,他亲眼见过饿羿遍野的惨状一一妇人抱着枯瘦如柴的婴孩,饿极的流民连观音土都挖尽。见李世民怀疑,尉迟敬德抓起一个红薯比划:“真的!姜县令说,这玩意插根藤就能活!"他手劲太大,红薯被捏出汁水。“别捏!”
太极殿内,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拔高,连殿外值守的金吾卫都忍不住侧目。房玄龄上前抢过尉迟敬德手里的红薯,心疼道:“这么好的东西,捏坏了怎么办?”
“急啥?急啥?老秦,把麻袋打开给陛下看看。”尉迟敬德将沾着红薯汁液的手指在衣服上蹭了蹭,咧嘴笑道:“陛下,姜县令说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若是土地肥沃、照料得当,四千斤也是有的。”秦叔宝解下大布袋,露出里面满满登登的红薯,取出一个沾着泥土的红薯:“此物便是。姜县令说,只需切成小块埋入土中,三月便可收获。“他顿了顿,“至于产量…臣以为姜县令不会骗人。”他们信的过姜戈,有这么大神通的人,根本不屑于骗人。李世民三步并作两步走下御阶,一把抓过那沾着新鲜泥土的红薯。粗糙的外皮格着他的掌心,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跳加速。“传司农寺卿!"李世民的声音有些嘶哑,“立即在皇庄辟出十亩良田,朕要亲眼看看这红薯是否真如所言!”
程咬金挤到前面,用粗壮的手指戳了戳尉迟敬德手里的红薯:“这丑疙瘩真能当饭吃?”
破了口的红薯流的汁水和泥土也一并在衣服上蹭了干净,两只手一掰,掰成了两半,递给了程咬金。
“老程,你可要好好品尝红薯,这可是俺出卖相貌得来的。"说起这个事,尉迟敬德还是有几分得意的。
尉迟敬德靠相貌吃饭?
程咬金听见这话,红薯都咬不下去了,被膈应的:“敬德啊,我只听过你的相貌能吓哭小孩,这啥时候你能靠相貌吃饭了?”要是人人都靠相貌吃饭,尉迟敬德绝对很容易挨饿。程咬金认为尉迟敬德也不难看,但是吧,就是有一股凶气,比秦叔宝看着都吓人,能止小儿夜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秦叔宝大笑,“什么靠相貌吃饭,明明是靠耍赖皮。把尉迟敬德对着姜戈撒娇的事一说。
连李世民都不由得笑了起来,“那看来姜县令还挺喜欢敬德的相貌。”“殿下。”尉迟敬德对李世民也是一样的耍赖皮。这副作态,李世民可受不了。
“好了好了,不再说了。”
程咬金看着红薯的果肉,看着红红的,闻着还有一股淡淡的甜,他从来没见过这个粮食。
“敬德,这东西真能生吃吗?还是做熟了吃?”红薯从明代传入我国,现在都没有人见过呢。尉迟敬德算得上是大唐吃红薯第一人。
“生吃也能吃,还香甜可口。“尉迟敬德神秘地压低声音,“现在不吃,等殿下反应过来,可吃不上了。”
程咬金点点头,说的对啊,现在不吃后面全留种了,两个人啃着红薯不吭尸□。
这句话像火星落入干草堆,大殿顿时炸开了锅,生吃能吃,做熟了也能吃,产量又高。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地捋须:“若真如此,倒是可以缓解关中缺粮之急”“何止关中!、李世民突然拍案,眼中精光四射,“传旨:各道州县立即点闲置官田,征调壮丁开垦。司农寺选派得力干吏,分赴各地指导种植。“他转向秦叔宝,“叔宝,姜县令可说了种植之法?”秦叔宝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这是姜县令给的《红薯栽培要术》,上面详细记载了育苗、移栽、施肥等方法。”
李世民接过册子,指尖触到那光滑的纸张时不由一怔。这纸.…比宫中最好的澄心堂纸还要细腻!翻开内页,工整的印刷字体排列得密密麻麻,配着精细的图画,连红薯藤怎么扦插都画得一清二楚。“这.…"杜如晦凑过来看了一眼,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如此精妙的农书,怕是集贤院所有藏书都比不上!”
栽种方法太清晰了。
即使是没种过地的人,只要看上一眼图片,也能种出红薯来。尉迟敬德三两口就把一半红薯给啃完了:“殿下,我和老秦的钱总共买了净水药片,杂交水稻和红薯,还剩下几十,还要买啥?”光顾着介绍红薯了。
连杂交水稻和净水药片都给忘了、这两个东西也是够厉害的。一听净水药片可以净化水源细菌,防止疫情,李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殿下.…”
话虽然没说完,但是大家都懂。
不就是想要几瓶吗?
但是总共就买了四瓶,这个分配就要看李世民了。李世民看了看,不光李靖眼睛亮了,其他人也亮,这么好的东西,平时放自家井里,还能防止拉痢疾,多好的东西。“我们还是先研究研究剩下的钱怎么花吧。”怎么分配?
李世民自己也需要,分配的事还是再等等。“其他人都是怎么花的?"李世民手指摩挲着已经卷边的小册子,眉头紧锁。这册子他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遍,贵的买不起,便宜的又拿不准主意。尉迟敬德挠了挠头,掰着粗壮的手指头数道:“周瑜那小子是让姜县令帮着挑的。买了净水药片,往浑水里一扔就能喝;还有个叫望远镜的物件,说是能看清一两里外的东西;大喇叭能让声音传出老远;还有什么阿米西林的药,俺也闹不清治啥病的;对了,还有杂交水稻种子。”“望远镜?!"李世民猛地合上册子,眼中精光一闪,“此物必须买!”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帝王,他太清楚这东西在战场上的价值了。转念又皱眉道:“大喇叭暂且不急…”
正沉吟间,房玄龄轻抚长须,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余下的银钱,当购置活字印刷之术。“他目光炯炯,“五姓七望之所以能世代簪缨,无非仗着家中藏书万卷。若得此术,不出三年,天下寒门士子皆可读圣贤书矣。”他从在小册子上看到活字印刷的那一天就在等待发工钱。杜如晦闻言立即附和:“玄龄所言极是。现在一本书要抄写三年之久,抄写不易,若有活字印刷.…″”
唐代五姓七望(崔卢郑王等)掌控大量藏书,寒门学子借书困难还需抵押田产,寒门学子读个书本来就不容易,还遇见这种门阀。活字印刷可以有效大力的打破门阀的知识垄断。房玄龄、杜如晦与五姓七望无直接姻亲或政治同盟关系,且因推行科举、抑制门阀,客观上站在五姓七望的对立面。活字印刷还可以方便政令传播。
李世民目光在几位心腹大臣脸上扫过,有人目光躲闪,但无法回避,抚掌大笑:“善!就依二位爱卿所言。"他转向尉迟敬德,“敬德啊,这活字印刷术…”尉迟敬德寒门出身,和五姓七望没什么牵连。“得嘞!"尉迟敬德一抱拳。“俺这就去找姜县令,保准把那个什么…活字印刷给陛下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