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李世民看电视
尉迟敬德除了想要活字印刷术之外,还想给李世民带回去一个惊喜。一电视机。
虽然秦始皇看了暴怒,周瑜看了落泪。
但是尉迟敬德坚信,他们陛下没有秦始皇的暴躁,也不会像周瑜一般英年早逝。
大唐更不会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当尉迟敬德信心满满和姜戈提出要看电视机的请求时。姜戈难得犹豫了。
这个电视剧吧,其实对历史人物的伤害很大的,有的人物就被这个电视剧人物给抹黑的很严重。
要是说周瑜是性格上的抹黑。
那电视剧对李世民的塑造可谓毁誉参半,不说那些狗血的感情线,光是一个高句丽射瞎眼睛的造谣。
姜戈感觉二凤殿下要是看见了能气好几天。不带这样抹黑人的!
“你确定?"声音里充满不自信,上次周瑜看《三国演义》就看到周瑜之死,剩下的说什么也看不下去了。
因为啥?
道心破碎了。
周瑜自认问心无愧,谁承想死了之后被人写成那副德行,谁的道心不破碎啊?
尉迟敬德却是一拍胸膛,豪气干云:“姜县令尽管放心!咱们陛下何等胸禁?区区后世戏言,岂能动摇圣心?”
也是。
二凤的胸怀要是不大度,能和魏征成就君臣佳话吗?对待功臣也是出了名的宽厚。
应该大概没问题。
见尉迟敬德信誓旦旦的模样。
姜戈还是让尉迟敬德把电视机带回去了。
并且贴心给李世民调好了电视剧观看顺序,一部楚汉传奇就能让秦始皇破防、一部三国演义可以让周瑜道心破碎。
她还挺想知道李世民看完《贞观之治》的反应,而且姜戈还在后面李世民留了一个惊喜。
人Λ
太极殿内,烛火摇曳,映得殿中那台古怪的电视机泛着幽光。李世民负手而立,黄色龙袍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深沉。他盯着那方黑漆漆的匣子,眉头微蹙。“陛下,此物当真能显现后世之事?“长孙皇后轻移莲步,走到李世民身侧,凤眸中带着几分好奇。
一个黑漆漆的物件竞然能有如此大的神通?这个姜县令还真是偏爱陛下啊。
李世民握住她的手,温声道:“姜县令说,此乃后世之物,能让我等一观千年之后的评说。“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只是不知……是好是坏。”对于后世会如何记载玄武门之变一事,李世民心里揣揣,可能是时间淡化了矛盾,李世民有时候还会想起大哥李建成,想起少年时共同随父亲在太原生活,还想起他们并肩作战对抗隋朝官兵。
本就是同母所生,骨肉相残,也不是他想要的。长孙皇后微微一笑,指尖轻轻抚过他的掌心:“无论后世如何评说,陛下开创的盛世,必当流芳千古。”
是啊。
大哥虽然没了,但现在大唐有了仙人相助、杂交水稻、红薯…大哥,你就安心地去吧。
大唐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的。
李世民心中微暖,正欲开口,却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陛下!"魏征大踏步走入殿中,身后跟着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重臣。魏征眉头紧锁,直截了当道:“臣闻陛下得了一件奇物,能窥未来?此事关乎国运,还请陛下慎重!”
魏征是前东宫太子的人,玄武门之变后被囚,李世民惜才,破格启用。李世民朗声一笑:“魏征啊,你倒是消息灵通。"他指了指电视机,“既然诸位都来了,不如一同看看?”
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人对视一眼,拱手道:“臣等愿随陛下一观。”谁不想看看后世人怎么评价他们的?
对他们而言身后名可是比身前名还要重要的东西。李世民点头,示意尉迟敬德按下遥控器。
"贞观之治"四个大字在屏幕上缓缓浮现,伴随着庄重的乐声,画面徐徐展开一一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
殿内瞬间寂静。
玄武门之变,大殿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参与了,他们一起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开启了大唐玄武门继承法的先河。如果有人问他们后不后悔?
不后悔!
下次有机会还这样干。
屏幕上,年轻的李世民身披铠甲,手持长弓,目光冷峻。在他对面,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箭矢破空,血溅宫门。李世民的手指微微收紧,眼中闪过一丝痛色。那日的记忆,他从未忘记。从那一日起,他的名声是再也洗不白了。
尉迟敬德猛地抬头,声音微颤:“陛……”李世民抬手止住他的话,沉声道:“继续看。”画面一转,年轻的李世民登基称帝,改元贞观。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与群臣共商国事。
国家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安稳。
这些可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这…“房玄龄看着屏幕上自己与杜如晦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不由失笑,:后世倒是把臣等画得颇为勤勉。”
杜如晦捋须点头::只是不知,这后世之人,如何看待贞观之政?“然而,接下来的画面却让所有人面色骤变一一“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j逝……”
“什么?!“李世民猛地站起身,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士孙皇后,只见她面色微白,却仍强自镇定。长孙无忌面露担忧,他和妹妹感情很深,幼年父亲去世,他十岁,妹妹八岁,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二人。虽然在史书中几乎没有两人直接交流的记载,但是从长孙皇后多次劝阻李世民不要给外戚太大权力、长孙皇后在世时长孙无忌非常知进退、长孙皇后病危时,特意召见长孙无忌交代后事、向李世民求情保全兄长…他们是亲兄妹,也是互相的依靠,但是这种血缘关系到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就势必会掺杂一些政治利益。
屏幕上,长孙皇后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李世民跪在榻前,紧握她的手,眼中含泪:“观音………”
“陛下。"长孙皇后轻声唤道,伸手抚上他的脸颊,“臣妾…不能再陪您了”“不!"李世民一拳砸在案几上,茶盏震翻,茶水泼洒一地。他猛地转头,死死盯住电视机,“这不可能!观音婢如今身体康健,怎会……长孙皇后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陛下,生死有命,何必动怒?”李世民胸口剧烈起伏,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口气:“联….…绝不会让此事发生。”
既然有仙人相助,这种事情就绝不会发生。“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谋……”
“荒谬!"李世民怒喝一声,“承乾本就是太子为何要造反?"目光如电般射向站在一旁的太子承乾。
李承乾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下:“父皇!儿臣绝不会…”造反。
这两个字,他不敢说出口。
李世民没有理会他,继续盯着屏幕。只见成年的李承乾神色阴鸷,与侯君集密谋造反,最终事败被废。
“侯君集?!"李世民猛地看向武将队列中的侯君集,眼中杀意凛然。侯君集浑身一颤,跪伏于地:“陛下!臣对天起誓,绝无二心!”至少现在的侯君集从没想过。
李世民冷笑一声:“是吗?”
“魏王李泰争储,晋王李治继位”
画面中,李泰与李治明争暗斗,最终李治登基,而武则天逐渐学..一个女子掌权。
糊涂!
“够了!"李世民厉喝一声,猛地关闭电视机。殿内一片死寂,唯有沉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这个李治肯定是观音婢所出,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怀上了,这么糊涂的孩子,李世民不想要。
长孙皇后心里的想法和李世民一样,这么糊涂的孩子还不如不要算了,省的十月怀胎的辛苦。
帝后夫妻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这个孩子还是不能要。
但是他们两个没想到的是,《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李治“贞观二年六月庚寅,生于东宫之丽正殿。”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李治已经在长孙皇后肚子里了。父皇母后我来啦(孕肚版)
李世民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扫过殿中众人。他缓缓抬起右手,指尖在御案上轻叩几下,每一声都似重锤敲在群臣心头。“承乾。“帝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少年太子急忙出列,衣袖因动作太急而带起一阵微风。他单膝跪地,仰头时眼中闪烁着期待:“儿臣在!”
“即日起,每日辰时,立政殿候着。"李世民微微俯身,冕旒的玉串轻轻晃动,“朕要亲自教你批阅奏章,讲解为君之道。”骨肉相残的痛苦,李世民不想尝,就让玄武门之变截止在他这一辈吧。子孙后代不要再自相残杀。
李承乾重重叩首,额头触及冰冷的金砖:“儿臣定当勤学不怠,不负父皇教诲!”
李世民直起身,目光转向殿侧。他的视线如利剑般穿透空气,落在那个身形微胖的少年身上。
“青雀。”
李泰浑身一颤,急忙上前行礼。他动作看似从容,但宽大的衣袖下,手指却在微微发抖:“父皇…”
李世民凝视这个最宠爱的儿子,眼神渐渐柔和:“你的文采斐然。“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转冷,“但储君之位,关乎社稷存亡,非才学可轻取。”李泰脸色煞白,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他深深俯首,声音哽咽:“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殿中气氛凝滞,众臣屏息。李世民突然转身,龙袍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武将队列中的侯君集。“君集。”
这两个字如冰锥刺入侯君集心脏。这位沙场悍将竟踉跄了一下才出列跪倒:“臣.……臣在。”
“幽州都督之职,明日交予李绩。"李世民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你回府静思己过,无诏不得出。”
留下他一条命,是李世民的仁慈。
侯君集浑身颤抖,铠甲发出细碎的碰撞声。他重重叩首,额头撞击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大殿中:“臣.…领旨。”
长孙皇后悄然上前,纤纤玉手轻轻搭在丈夫紧绷的手臂上。她的声音如清泉流淌:“陛下…″”
李世民反手握住妻子的手,温情脉脉,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此刻安稳。众臣有些不忍直视,尉迟敬德手被肉麻的攥了起来,却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遥控器。
只听见:
“唐朝皇帝,你真的投降吗?”
画面中一个身着奇异甲胄的将领,正用长刀抵着一位眼覆白纱、跪地求饶的帝王。
“请饶我一命,将军。"那帝王颤声哀求,态度卑微。唐朝皇帝?
殿中死寂。
众人死死盯着荧幕,看了好一会原来那个卑微的帝王竞然是陛下。“阿这…”
魏征喉结滚动,竟一时失语。
李世民缓缓起身,黄色龙袍无风自动。他眯起眼睛,一字一顿:“这画中之人一一是朕?”
“朕从不会如此作态,朕也不会败!”
李世民大袖一挥:“看来这电视剧并不可信,侯君集!”被点到名字的侯君集浑身一震,急忙出列跪倒:“臣在!”李世民大步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声音低沉而危险:“朕记得,你擅奇袭,精骑射。”
侯君集额头渗汗:“陛下过.…”
“朕要你一一"李世民骤然提高声调,“踏平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