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永乐大帝
“这不妥吧?“郑和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遥控器,眼中闪过一丝挣扎。
原因无他,这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情节要是让皇帝朱元璋看见,怕是要气得当场吐血三升。想到那个杀伐果决的开国帝王,郑和的后背已经沁出一层冷汗。“有什么不妥的?看了也好,长痛不如短痛。“尉迟敬德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铜铃般的眼睛瞪得溜圆。“再说了,有几个人能有机会窥见未来?你还在纠结什么?”
这位大唐猛将说着就站起身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郑和肩上,差点把身形单薄的郑和拍个规趄。“虽说未来有太多不如意,但早一步知道就能早一步防范。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就是要为主上分忧解难吗?”郑和抿了抿嘴唇,犹豫再三还是压低声音道:“我怕殿下日后起兵的约·…会被陛下知晓。"他不免生出警惕之心。“虽说现如今太子殿下已然薨逝,但陛下属意皇孙继承大统。若是让他知道燕王会起兵造反,那后·果..…“怕啥?!”
郑和话音未落,就被尉迟敬德一声暴喝打断。这位大唐名将拍案而起,震得茶几上的茶盏叮当作响。“不就是起兵造反吗!俺们陛下当年带着八百府兵就敢反,你看现在大唐不是治理得蒸蒸日上?”尉迟敬德越说越激动,络腮胡子都跟着一颤一颤的:“要俺说,这治国安邦的本事,跟怎么得的天下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能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你看俺们贞观年间,那电视剧上演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夷宾服万国来朝,这不比那些酸儒整天念叨的正统强多了?”
“要是让太上皇早些看见这电视剧,说不定就没有玄武门这档子事了。“李世民一直对玄武门之事颇为介意。
他说着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郑和:“再说了,你们家燕王要真像这电视里演的那么有本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总比.……“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
是个明眼人就知道谁更适合当皇帝。
郑和闻言一怔,随即苦笑着摇头。话虽如此,但想起皇帝那雷霆手段,还是不由自主打个寒颤。
看还是不看.…
郑和心里暗自下了决定,但是现在还是上值时间,他还要去忙活他的砖窑。灵堂内的众人,看着原本郑和站着的位置,现如今变得空荡荡。檀香缭绕的灵堂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死死盯着郑和消失的地方,连呼吸都变得小心心翼翼。朱桃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双腿不自觉地发着抖。
这世间是否真的有神?
这个念头在每个人心头盘旋。方才还活生生的郑和,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凭空消失,连片衣角都没留下。朱棣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胳膊,确认自己还真实存在着。
秦王朱椟打了一个寒颤,人脆弱惊惧的时候就想找大人主持公道。即使那个大人现在已经老了。
“参….…“朱椟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他踉跄着扑到朱元璋跟前,像个闯了祸的孩子般抓住老父亲的衣袖,“我、我刚刚瑞了神.…老皇帝缓缓转过头,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睛此刻布满血丝,他没有立即说话,只是用冰冷的目光在朱桃脸上扫过。就这一个眼神,就让朱椟如坠冰窟,慌忙松开了手。
朱棣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二哥别怕,郑和应该不会生气的.….…“他说着偷瞄了一限朱元璋的脸色,又补充道:“就是不知道那个姜县令会不会生.……谁要管一个太监会不会生气啊,他害怕的是仙人啊。灵堂内的烛火突然无风自动,吓得几个侍卫差点拔刀,朱爽更是直接瘫坐在地上,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哎呀没事的。"朱棣伸手去扶朱楝,却发现二哥的里衣都已经被冷汗浸透了。
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可怕:“都给咱闭嘴。"他拄着拐杖站起身,浑浊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儿子,“老四,他什么时候回来?”要是一去不返,他们就看不到郑和,因此朱元璋猜测郑和还会回来。“西时三刻。"换算过来也就是下午五六点左右。“那就等,等他回来。”
朱元璋转过身去,看着躺着的朱标,眼泪流了下来,有仙人招聘,怎么不招聘标儿呢?
如果要是早几日知道,得到仙人相助,说不定标儿就不会躺在这里。一个老父亲的心狠狠揪在了一起。
众人安静下来,时不时还有抽泣声响起,文武百官在外面哭的倒是响。朱允坟身着麻衣,跪在灵前,哀毁骨立不过如此。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朱椟已经开始不耐烦了,到底什么时候回来?这种要死不死的感觉也太难受了。
朱椟想发疯。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太阳已经西斜,一道白光闪过,郑和再次出现在灵堂内,带着一个黑匣子。
“三保,这是什么东西?”
朱棣刚看见就忍不住发问,这个姜县令对三保实在不错,给的东西都是一些没见过的好东西。
就是不知道这个黑漆漆的东西是什么。
朱元璋没有说话,他也想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此物名为电视机,可以看到未来。郑和抿了抿唇,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说不定燕王殿下的造反和唐太宗一样,虽是污点,但瑕不掩瑜。再说,他也很好奇七次下西洋。
可以看到未来?
灵堂内人们的瞳孔不自觉放大,呼吸声渐渐加重,谁不想知道未来呢?朱允坟原本专心跪在蒲团上,听到可以预见未来,也转头看了过来,他已经知道皇祖父已经有意让自己继承大统。
他这个皇帝会做的怎么样呢?
郑和手里拿着遥控器,正准备打开电视机。“且慢!”
朱元璋突然抬手,老皇帝浑浊的独目死死盯着那方寸屏幕,喉间发出风箱般的喘息。“先告诉..…“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标儿的死….可有转圜?″
灵堂内众人猛地一颤。郑和垂下眼睫,在苍白的面颊上投下两片阴影。“陛下恕罪.…“他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姜县令说天命难违。”这六个字在灵堂内沉沉落下,仿佛给朱标的棺椁又钉上了一层无形的封钉。时光难以回溯。
命定的结局也无法更改。
“放屁!“朱元璋突然暴起,“咱不信什么天命!打开它!咱要亲眼看看,到底是什么狗屁天命!”
天命?
那个在濠州城外放牛的小乞丐若信天命,就该老老实实饿死在破庙里,那个捧着破碗讨饭的行僧若信天命,就该在乱世中化作枯骨,那个提着脑袋造反的红巾军小卒若信天命,更不该妄想坐这龙椅!可他朱元璋从尸山血海里杀了出来,把命运踩在脚下,坐上了帝位。打开它?
这可是朱元璋亲口说的,郑和也不再犹豫,按下遥控器。这个电视剧也是姜县令给他找的,说是什么纪录片。姜县令性格温和,应该不会坑他,郑和想。却没有料到刚一打开,就听见。
“燕王万岁!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灵堂内众人一阵惊讶,他们知道下一任皇帝应该是侄子朱允炫,自打大哥去世,爹就是这个意思,爹下定的注意,没有人能改变。所以,朱棣又是怎么做了皇上呢?
朱椟不爽,凭文治武功,他哪一点不如朱棣?“老四,你这可是篡位啊!爹可还在这儿呢!你难道想造反吗?”电视机里还有画面,朱元璋紧紧盯着那个画面,一个人一匹马入主紫禁城,万人高呼万岁。
“燕王万岁?“朱元璋从胸膛飘出一句。
眯起的眼睛显得杀气腾腾。
朱元璋,一个除去朱家自己人外,几乎杀的是人头滚滚,那些陪他打天下的兄弟也杀,为了这天下朱允坟可以坐的稳,杀了不稳定的蓝玉。现在他的亲儿子朱棣要反,朱元璋也想要杀吗…随着朱元璋的话音刚落,朱楔和一众兄弟的眼神悠幽幽盯着朱棣,犹如狼群扑食。
朱棣跪在地上:“爹,这个画面无头无尾,怎可相信?”是啊,没头没尾的东西,朱元璋轻笑一声。他还不知道老四竞然有如此大的野心。
说话间,屏幕开始切换,明明没有人却能听见声音,这是一个厚重的女声,仿佛带着历史的气息: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在数以百计的帝王中,明成祖朱棣的功业堪称空前绝后。虽一生背负篡位者的骂名,但这位年号“永乐”的帝王,将缔造中国封建史上最辉煌的盛世之一】
当纪录片的恢宏解说在灵堂内回荡时,凝固的空气中骤然炸开无数道抽气声,篡位者还空前绝后?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朱棣能做的那么好吗?上面那个人真的是老四吗?
朱椟后退了几步,眼神却紧紧盯着朱棣,其他皇子反应虽然不一,但眼神都是紧紧盯着朱棣,上面说的那个人真的是老四?其中眼神最炙热的还数是吕氏和朱允纹一个是皇帝的位置近在咫尺,一个是太后的位置就在眼前,哪能想到还有人造反。吕氏的眼神几乎要把朱棣凌迟。
可朱棣不在乎,自从知道自己会造反,以后会抢了侄子的位置,他就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他想知道史书会怎么写他,他篡位的这个行为是不是已经被镇在了耻辱柱上?
现如今听到史书如何评价,朱棣心里松了一口气,嗯,干得不错!朱元璋没有说话,这小兔崽子空前绝后?
把他这个当爹的放在什么位置?
本来他还想处理朱棣篡位的事,但是一牵扯到比较排名,他就想继续看下去,他要知道这个小兔崽子做了什么,才能得到如此评价。【他五征漠北,将蒙古残部驱逐至斡难河畔;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东岸;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保存了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他迁者北京,奠定了“天子守国门"的政治格局,后人都称他为永乐大帝。)画面陡然展开:蔚蓝海面上,郑和的宝船舰队如移动的城堡劈波斩浪;紫禁城太和殿前,万国使节跪拜如潮;漠北草原上,明军火炮的烈焰照亮了半个天空.………
宝船.…
那是郑和带领的舰队,他抬头望着那幅画面,仿佛要把这一幕深深印在脑海中,总有一天笼中鸟会飞向大海,飞向远方。飞到那些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灵堂内的内侍也趁着混乱,抬起头看着这一幕,宝船舰队史书留名,谁不想呢?
而且那人身上穿的服饰和他一样。
他们这样的人也能青史留名吗?
要知道太监常在史书中出现都是以奸佞的角色,内侍还没有见过像郑和这样留名青史的呢。
这些事迹一出,皇子们安静了下来,老四干的…好像还不错..这让他们咋给老爷子告状…
朱桃动了动脑子,不能从实力方面反驳老四,那就从道德方面谴责他。“老四,大哥还在这儿躺着,你就敢篡大侄子的位,你怎么当叔叔的?”这个亲侄子嘛麻….
朱棣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允效,守灵几日的朱允坟水米未进,麻衣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孝顺温和,这是朱棣对朱允纹的印象。嗯。
道德较为薄弱的朱棣难得也有了一丝内疚,这可是在大哥的灵堂之上,他还是比较避讳的。
所以朱棣没有回应。
周王朱楠是唯一一个为哥哥朱棣开心心的,清俊的面容在素白孝服映衬下更显苍白。他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声音不轻不重地砸在朱椟脸上:“说的跟二哥你讲情份似的。”
讲情份?
一个连人性都不太有的人讲什么情份。
这是明晃晃的讽刺了。
朱元璋缓缓转身,双目紧盯着朱棣,灵堂内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老四。"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得像磨过粗粝的砂石,“咱是不是.…也该唤你一声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