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奉天靖难
最后四个字咬得极重,每个音节都像是从齿缝里碾出来的,带着杀气。朱棣闻言,身形纹丝未动,仍保持着最标准的跪姿,额头几乎贴地,脊背却绷得笔直,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剑。
“儿臣惶恐。"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这不过是后世人的称呼罢了。”后世!
是啊,后世之人敢称他为“大帝”,不正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做得比谁都出色吗?
一一开疆拓土,五征漠北,打得蒙古诸部闻风丧胆!一一编修《永乐大典》,集天下典籍之大成,文治煌煌!一一七下西洋,郑和宝船扬威异域,万国来朝……哪一桩不是千古功业?哪一件不是万世之名?“哼。”
朱元璋鼻腔里挤出一声冷哼,浑浊的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愤怒、不甘、忌惮,甚至……一丝难以察觉的欣赏。“咱还没耳聋眼瞎到要你来提醒。”
他缓缓摩挲着手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青筋在苍老的皮肤下隐隐跳动。即便他是开国之君,即便他亲手立下的规矩被朱棣踩在脚下,可面对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继承者,他竟一时无言。
一一这个儿子,比他想象的还要像他。
朱允坟站在一旁,袖中的手指死死掐进掌心,指甲几乎嵌入血肉,却浑然不觉疼痛。
皇爷爷……这是不打算替他主持公道了吗?虽然立储的圣旨尚未颁布,可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朱元璋属意的是他!那至高无上的龙椅近在咫尺,现在要他拱手相让?不!他绝不认命!
他的目光扫过灵堂内的众人,试图寻找支持者,却发现一一朱椟的嘴角正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幸灾乐祸的光芒。他巴不得朱允坟和朱棣斗个你死我活,自己好坐收渔利。
其余人虽然不如朱椟幸灾乐祸的明显,但也没有那个叔叔是站他的,对于朱允坟投来的目光,众人纷纷躲避。
虽然爹不会把位置传给他们,但是看样子这个大侄子也不咋地。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烛火摇曳,在三人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阴影,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着这场无声的角力。
电视机不懂人心,仍旧一板一眼地播放着。“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效继位,年号建文。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皇帝,带着儒家理想与改革雄心登上权力之巅,却不知自己正站在一场巨大风暴的起点……
果然是大侄子继位,叔侄相争,怪不得一生都要背负篡位者的骂名,朱棣心里早有预感,因此无悲无喜,希望他对大侄子仁慈些。否则.…
爹肯定不会放过他。
画面上是南京紫禁城,白幡飘动,哀乐低回。朱允坟身着孝服,面容苍白而肃穆,接受百官朝拜。
文武百官分列两行,文官集团神情热切,眼中闪烁着新政的希冀,而武将们则眼神闪烁,眉宇间暗藏隐忧。
若是太子朱标,他们自然心服口服,可偏偏是刚断了奶的小羊羔,经历过洪武皇帝的暴虐,他们自然想要一个温和的君主。史书记载朱元璋曾和朱标有过一次这样的对话,朱元璋曾欲处死一名小官,朱标谏言:“陛下诛夷过甚,恐伤和气。“气得朱元璋扔出棘杖让他捡,朱标不捡,朱元璋说他杀人就是为了帮朱标拔光荆棘上的刺,好让朱标用起来更顺手朱标则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君主贤明,臣民也会贤明,若是君主滥杀无辜,臣民也不会遵从统治。气的朱元璋拿起荆棘杖就要打朱标。
在如此暴虐的君父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朱标有一颗仁心,在胡惟庸案爆发后,多次劝谏朱元璋”慎刑狱",使得部分牵连官员免除死刑,又主张取士不限资格。
朱标对文臣以礼相待,对武将恩威并用。
对于文武百官来说朱标就是他们理想中的君主,有仁慈更有雷霆手段。可若是朱允炫一-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位年轻的皇帝,手中并无真正的刀。一个没办法服众的皇帝。
为了确保皇孙顺利登基,朱元璋又开始拔刺了,他在临终前发动了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一一蓝玉案。
蓝玉,大明开国悍将,早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捕鱼儿海一战几乎覆灭北元残余,功勋彪炳。可最终,他却被剥皮实草,株连九族,数万颗人头滚滚落地。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蓝玉现在可还没死呢,且嚣张着呢。没想到爹还是那么狠啊。
这是一众皇子的心声。
朱核兴奋了,他早就看蓝玉不爽了,又不是朱家的种,竞然敢比他还嚣张!朱元璋眯着眼睛,老了之后抬起眼皮就要靠眉毛,实在有些费力,朱元璋已经习惯眯着眼睛看人了,蓝玉…
他确实想杀蓝玉,一条不听话的猛犬如果不及时打死,很可能会危害朱家,再说蓝玉是愈来愈狂傲了,强占民田,侮辱元妃,横行霸道。真当曾经一起打天下,咱这朱家的天下就有他的一份了?电视机里传来的旁白声在继续:
“建文帝登基后,立即着手削藩。”
好小子!
上位就削啊。
“呵!”
朱椟猛地拍案而起,杯盏震得叮当作响。这位秦王的脸上横肉抖动,眼中迸出骇人的凶光。他本就生得魁梧,此刻怒发冲冠,活像一尊杀神。“大哥在世时最是仁厚,待我们这些弟弟如手足!"他的声音如同炸雷,震得殿梁都在轻颤,“没想到他尸骨未寒,你这竖子就敢对亲叔叔们动刀?”那皇位屁股都还没坐热就敢拿叔叔们开刀。朱允炫面色一白,他下意识望向灵堂方向一一那里停放着父亲朱标的棺椁,香烛未熄。
“二叔此言差矣。“他强自镇定,声音却泄出一丝颤抖,“削藩乃为国本之计,非是侄儿不念亲情…”
“再说各位都是亲叔叔,侄儿怎会不顾及亲情。”朱元璋的眼神移到了朱允炫身上,没有波澜的眼神看的朱允纹几乎要发抖,皇爷爷对他很好,不会的。
作为一个把老朱家的人都当猪养的大家长,朱元璋看不得有人虐待他家的小猪,他可以让自家小猪少吃一口两口,但要是其他人虐待小猪们,朱元璋第一个不愿意。
可以说朱允纹削藩的这个举动伤到了他的心,就是还不知道是怎么削法。周王和其他皇子也想开口训这个大侄子,都被朱元璋摆手的动作给拦了下来。
殿中骤然死寂。
电视机仍在播放着朱允炫削藩的信息:“建文帝登基仅三个月,就以谋逆罪名废周王朱楠为庶人,流放云南.…”
画面切换到周王府被查抄的场景。锦衣卫粗暴地拖拽着哭嚎的周王家眷,一个五六岁的小郡主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周王朱埔既有政治上的敏锐嗅觉,又有才华,著有《救荒本草》,还曾免费施药,在明代的藩王中堪称独树一帜。
和朱棣又是亲兄弟,两人关系很好,史书记载两人经常抵足而眠,但和朱棣不同的是朱楠对朱允炫而言,几乎没什么威胁。第一个削他的原因是为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打击他就相当于警告燕王朱棣。
这个意思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朱楠猛地攥紧了拳头,指节发出可怕的咔吧声。他死死盯着电视屏幕,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化为实质。
削藩不是不能理解,说到底都是为了权利集中在皇帝手里,但是推恩令还知道温火煮青蛙一代一代来,这个大侄子可好,一下子就给削成庶人了。电视机继续播放:
“建文元年,一道削藩诏书送至湘王府。曾经骁勇善战的朱元璋第十二子,此刻面对的,是亲侄子的屠刀。湘王朱柏被控"私造兵器,建文帝派兵围困荆州。湘王不愿受辱,阖宫举家自焚…”
画面中,湘王府燃起冲天大火。隐约可见一个身着亲王服饰的身影,在烈焰中站得笔直。
殿内温度骤降。
所有藩王都变了脸色。自焚!这是何等惨烈的结局!朱柏面色愤红,虽是未来之事但确实是他心中所想,士可杀不可辱,况且这个罪名完全是莫须有。
“在湘王自焚后,建文帝犹嫌不够还给湘王上了一个恶谥“戾",也就是他的这个举动让朱棣彻底反了。”
古人对待身后名很看重,尤其是宗室子弟,一个谥号就可以概括他们一生,这能不看重吗?
恶谥。
朱柏没想到他的谥号居然如此侮辱,什么叔侄亲情,都被他抛到了一边,面色涨红,扑到朱允纹面前想要质问。
“你尔.…!”
朱允纹的脸色比纸还白。他慌乱地看向朱元璋,却发现皇爷爷的眼神已经变了一一那里面不再是慈爱,而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审视。“允坟。"朱元璋的声音很轻,却让朱允坟如坠冰窟,“这就是你说的顾及亲情?”
朱允坟双腿一软,几乎要跪倒在地。
从朱允炫的削藩顺序中不难看出,这位年少的帝王,把四叔朱棣-最具有威胁的藩王,放在了最后一个削。
初握天下权柄的年轻帝王,有了傲视一切的底气,对待朱棣的方式就像猫抓老鼠,不吃,就是恐吓玩虐。
他没有想过朱棣不是老鼠,他也不是那只掌控全局的猫。“湘王之死,是建文削藩最血腥的一笔。他以自焚这种极端方式抗议,不仅震撼了其他藩王,更让朱棣找到′诛奸臣、清君侧′的道德借口。”什么道德借囗?
怎么说话的!朱棣不满,他都是为了兄弟,这是兄弟情,知不知道什么叫兄弟情?
就在这时,电视画面突然切换一一
“当削藩的矛头指向燕王时,这位久经沙场的藩王选择了”“奉天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