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螺钿香(〇三)
九鲤像没听见他们在说什么,只管盯着娘妆手上的那只螺钿漆面方匣子在看。匣子虽小,可上面的螺钿手艺简直巧夺天工,嫦娥仙子背后的宫阙一角熠熠生辉,美轮美奂,连身上穿的衣裙亦随光影变幻,多姿多彩。渐渐又闻到一股幽香,沁人心脾,醉人神魂。
幼君瞧见她的目光,便从娘妆手上接来匣子打开,递在炕桌上给她和老太太看,“上回初见姑娘时我就十分喜欢,同姑娘说好的,一定要给姑娘预备件像样的礼物。可巧叫我在我们珠宝行里找到这两个,我因不知道姑娘素日喜欢什么首饰,没好自作主张,就没叫他们雕琢,姑娘喜欢嵌个什么就另请师傅雕了嵌上去吧。”
老太太眼前一亮,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也看得出是顶好的玩意,连她也不敢受,忙摇撼纨扇,"这样好的东西,我从前真是见都没见过,大姑娘送两把扇子也就罢了,这样贵重的东西我们哪敢收!”“东西再贵重也只是个东西,玩意而已,老太太再要客气,我下回可不敢登门了。况且我上回就同庾先生讲过,这样的东西只有和鱼儿姑娘才是正配,我才不忍心见它们流落到那些俗人手上。”
九鲤鬼使神差伸手去接,还未接到手,听见庾祺咳了一声。旋即幼君将盖子阖上了,啪嗒一声,九鲤还魂,缩回手,有些茫然地抬头看向庾祺。庾祺一味从容客气,“上回的话不过是彼此客套,当不得真,关大姑娘也不必放在心上。人参就罢了,这两颗宝石价值不菲,鱼儿万不能受。”幼君见他一家子都拒得坚决,只得微笑点头,又看九鲤还盯着匣子看,便将两颗宝石取出来交给娘妆,匣子仍递给九鲤,“里头的东西我拿回去,匣子给姑娘留着玩吧,我看姑娘喜欢这小匣子。”说话一笑,“这匣子虽精致,可却不值什么钱,是人家拿来典当的物件,多少年也没人来赎,我是见它好看就拿来装这两颗石头,庾先生可不要再说什2贵重不能受的话。”
庾祺见九鲤实在喜欢,想这东西也不算很贵重,倒没说什么,看了九鲤一眼,“那你谢过关姨娘。”
九鲤接了匣子,到跟前福身。
幼君托住她的胳膊,“不必不必,再施礼我倒要受不起了。”一时杜仲进来,也来跟前见礼喊“姨娘”。幼君又望在他脸上,笑着笑着,心头不由得泛起一丝倨愁。
稍过须臾,她猛地眨眨眼睛,从沉湎中回神,由袖中摸出件东西递去。杜仲低头一看,是一件金打的双鱼戏莲佩。
九鲤亦够眼去瞧,那佩子她认得,原是关展的,只得一半,后来托庾祺还给了她,想来另一半是在她手里,如今她将两半又融成完整的一块,送给杜仲,不知是个什么意思。连娘妆眼中都有丝诧异闪过。她在这里客气了半日,此刻倒是不见了虚伪客气,剩一脸温情注视着杜仲,“我实在猜不到你这岁数的少年郎君喜欢个什么,只好送你这个。”她仿佛是推让得累了,不容拒绝地拉过杜仲的手,将鱼佩塞在他手中,“我兄弟英年早逝,你就承了他往后的寿数吧,要长命百岁。"又横眼看看九鲤,“和你姐姐两个相互扶持,共进共退。”
这祝词倒令庾祺说不出什么,只好命杜仲收下道谢。幼君再坐片刻便起身告辞,老太太原要送她,她却说外面日头晒人不必送,老太太只得叫庾祺相送。
庾祺并她主仆二人慢慢走出来,一路无话,走到铺子里,幼君却说要抓一副药。庾祺看过方子便知是关家太太吃的药,随口问:“你母亲的身子还不见好?”
“旁的都稍好了些,只是精神头还是不好。弟弟的死对她打击甚大,心病难医。”
庾祺因见丰桥在为别人抓药,只得自己绕到柜后亲自去抓,“不知时至今日,姑娘有没有后悔过?”
幼君在柜前淡淡一笑,“庾先生常有后悔的事么?”庾祺举着小秤回头看她一眼,她将脸略微歪着,眼中仿佛暗藏一丝冷冰冰的挑衅。
庾祺笑了一笑,仍旧扭头抓药。一个个装药的小抽屉拉出来,散出各式各样的药香,别有种古朴神秘的韵致。
“我真喜欢闻这股味。"九鲤道。
杜仲见她又凑去闻那螺钿匣子,轻蔑地笑起来,“这不就是一般的沉香木?有什么稀奇。你这人就是没出息,放着两颗值钱的宝石不要,要人家装东西的空匣子。哼,要是我就收下,横竖关姨娘有的是钱。”“你不是已得了个黄金鱼佩么?看样子也有几两重,你还不知足?”杜仲走来倒在她铺上,“那鱼佩是空心的。”“空心的也有三四两重!你就是贪财。”
“我贪财?真是没良心,我还想将那东西拆做两半,咱们各执一半,这才像亲兄妹,看来也不必给你了。”
九鲤乜一眼,“谁和你是兄妹,明明是姐弟,你非要同我争大小做什么?”她坐在妆案前,把先前的妆奁打开,翻来翻去,总算翻到只红玛瑙镯子。这匣子实在小巧,一般的步摇簪钗装不下,匣子里正好做了棉垫子,放这只镯子正好,黑的匣子与红的镯子,颜色也是相得益彰。她将盖子阖上,弱转腰朝杜仲扬一扬,“我正缺个像样的匣子装这只镯子呢。”
杜仲坐起身劈手夺来打开,“这不是你十四岁那年师父送你的?你一向都不戴,我还当你不喜欢呢。”
不是不喜欢,是太喜欢,怕戴上给磕坏了,连放在妆奁内也怕给别的钗环步摇剐蹭到,终于今日得了这么个精致匣子来装它。“别给我摔了!"她一把抢回来,又嗅了嗅匣子,抚摸着上头的嫦娥,“你看这面上的螺钿画,有只玉兔,正好我是属兔的。”杜仲哈哈笑她,“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九鲤剜他一眼,仍转回来对着镜子。用的是一面方形雕花座玻璃镜,比寻常铜镜清晰,她一抬眼,恍惚看见镜角照着碧纱橱一角,那角落里竞站着个女人猛地回头,碧纱橱下却根本没人,只放着一张高几,几上摆着盆鲜红的月季。杜仲见她紧盯着那角落看,也朝那头看去,“你在瞧什么?”家里就这几口人,哪会有什么陌生女人,想是看花了眼,她摇摇头,“没什么。”
杜仲便复倒下去,适逢老太太进来,见他睡在九鲤的床上,忙走进卧房来狠拍他腿一巴掌,“都这样大了,还不分个地方乱倒乱躺的!快起来回房去睡,我和你姐有话说。”
他笑呵呵坐起来,“什么事情不能给我听啊?”老太太又打他一下,连带着嗔他,“男人家,怎么偏好听这些家长里短?快回房去睡你的,睡不着就到前头去看铺子。”杜仲只得让将出去,老太太笑他一回,拉过九鲤走到外间榻上坐着,“才刚来的那位关大姑娘,我听说是因为她兄弟给人杀了才认得你叔父的?到底怎公回事,我也不好问她,你告诉我听听。”
九鲤便将关展一案说给她听,不过对于关幼君的怀疑没提半句,全按结案卷宗上的话来说。
老太太听后直叹,“原来是这么回事,真是怪可怜的,年纪轻轻就死了。不过那关大姑娘也真是难得的厉害,一个女人家,独自担着那么大一份家业,连许多男人也比不上她。”
“可不是嗥,论做生意可是南京城数一数二的人物。"九鲤将两手压在腿下,仰面傻兮兮地笑着,“我要是有她那么能为就好了。”“听雨青说她还没嫁过人?”
她摇摇头,“为守住家里的生意,所以没嫁人。”“那怎的不招个女婿上门?”
她还是摇头,“不清楚,不好问人家的。”老太太含笑点头,“我问她年纪,她说与你叔父一般大。好懂礼的一个人,倒比那些常拘在家里的女人大方。”
九鲤心头一紧,窥她的笑脸似乎冒着别的念头,她想问不敢问的,终于忍不住,还是问了:“您喜欢她?想给叔父说亲?”“我喜欢管什么用,人家心中对你叔父有没有意还不清楚。"老太太无奈笑着,将两手搭在腹前,“不过我瞧她与你叔父站在一处真是极登对的两个人,年纪又相当,容貌身段也相称,对你们晚辈也和气大方,难得是像她这年纪又没嫁过人的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就是她府上想来是个大富的人家,咱们小门小户的九鲤许久没正经听过要给她找个婶娘的话,眼下骤然听见,十分不习惯,又像回到当年提心吊胆那一段。也是奇怪,现如今都长大了,还是怕庾祺娶位娟娘来约束她。
她低着头呵呵讪笑,太阳照在后脖颈上,像有只手从后头圈过来,捏得她有点呼吸不畅。
老太太自己摇着手,“算了,我也就是随口说说,你叔父怎肯听我这些话?我也不好和他说,从前每逢说起这话,他都是闷不吭声的。”闷不吭声倒是庾祺一贯的做派,九鲤从不知道他到底在娶妻这事上是何态度,原来总是忐忑不安地等,等到这事了无踪迹就完了,从没有问过他的意思,何况哪有做晚辈的去问长辈的私情?
这时候却忽然想知道他心里对这件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是因为无暇打算,还是不想打算?或是从没遇见一个动他这念头的女人?她心里一忖度,这倒是个难得的时机,因而笑道:“那我去替您问问叔父的意思?”
老太太稍想须臾便点头,“也好,反正你一向有些没大没小的,他也不会怪你多事。”
如此这般,九鲤誓到铺子里来,四下一瞧,关幼君已走了,庾祺正在隔间内替人看诊,杜仲与丰桥都在柜后忙着抓药,那侧面墙下还坐着好几个等着抓药的客人。
她便也绕到长长的柜台后头,朝那几个客人打量,其中一个男人身形瘦小,短褐不完,人虽老老实实坐在凳上,可一双眼东跑西颠地朝四下里乱看。她因看他有些贼头贼脑的,便拍着柜喊他:“嗄,那人,你把药方拿来,我替你抓。”
那男人眼睛一亮,嬉皮笑脸走到柜前,“你?你认不认得药啊。”“我不认得药开什么药铺?啰嗦什么,只管拿来。”他色眯眯地望着她笑,“我没药方。”
“没药方?那你是要先看诊?”
“也不看诊,嗯一一我也没什么要紧的病,就是心头有些火燥,你替我随便拣些祛火的药就是了,要便宜的。”
九鲤打量他身上不像揣着钱的主,便随便替他配了三味药,包成一包丢在他面前,不过三十几文钱。这男人倒真摸出钱来数在柜上,却不忙走,一双眼睛不住向周遭打量。
九鲤跟着他乱看几眼,板起脸来,“你在瞎瞧什么?”“没什么,没什么。”他嘿嘿一笑,拧着药包走了。可巧街对过开酒肆的老板娘走来,和这人错身而过,扭头看了他两眼,一径走到柜前来和九鲤道:“姑娘不该理他,他是这街上一个泼皮。”这老板娘姓周,九鲤管她叫“周姐姐",因道:“周姐姐放心,我才不会给他蒙,他才刚是给了钱的。”
周掌柜倚柜笑着,“不是这意思,这人平日专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我看他来抓药是假,背地里还不知安着什么坏心呢,可得当心点。”九鲤答应着,说不到两句,丰桥便凑来和这周掌柜搭讪,“您怎么过来了?是来抓药还是怎的?敢是病了?”
她甩着帕子一笑,“我想配一副耗子药。”九鲤因见隔间里头的客人出来,便趁势让开,走进隔间里,一屁股在椅上坐下,歪着脸看庾祺在桌前收捡腕枕,“那关姨娘是几时走的?”庾祺朝她瞥一眼,没搭腔。
“您怎的不留客?”
“你要是想留客,方才在里头为什么不留人家?”“是老太太想留客。"她敛回眼,两只脚一抬一落地好玩,“老太太问我您与关幼君的关系。”
庾祺斜下眼,见她腮帮子有些鼓起来,两只眼睛是硬管着不朝他看。他轻描淡写笑道:“我与她能有什么关系。”
她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我知道啊,可老太太不清楚,她老人家很喜欢关大姑娘,还说,这样的人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她想试试您的意思,又不好问,只好我来问曪。”
“我能有什么意思?"他自旁边椅上坐下,理着衣摆,“你的事都叫人操心不完,她又操心我做什么?”
“要是关大姑娘中意您呢?”
他倦淡地笑着,“你哪只眼睛瞧出来的?”“不然她为什么如此殷勤,您与她不过是因关展之案相识,说起来泛泛之交,她却到咱们家来,还送那么些贵重东西。"她有一种直觉,关幼君虽常与人来往应酬,可看着断不是那种好交朋友的人,关展的死早已告一段落,根本没必要再同庾祺来往。
他仍然不以为意,“咱们开着门做生意,就挡不住别人要来。你去回老太太,关家是富极之家,非寻常人家可高攀,咱们切不可有非分之想。”九鲤在沉默中窥他,他半低着脸,手只管摘着衣裳上落的药渣,神色全无半点异样,眼神和平时一样清冷。她渐渐放心,抿起一线微笑来,朝旁边门上看门板上糊着高丽纸,透进一片光斜罩在地上,空气中弥散着药香,进进出出来抓药的人,街外也有些戚戚叽叽的动静,一切动与静都使人觉得光阴悠长而稳固。
倏然听见个熟悉的声音,还未进门先就笑着与丰桥打了声招呼,九鲤探头望去,原来是张达进到铺子里,穿着差官服色,朝碧纱橱这头一望,便笑呵呵向这头走来。
“张大哥,你是来抓药还是瞧病?"九鲤起身相迎。张达摇头,和庾祺打了一拱,“我到附近街上公干,王大人命我顺便领个人来给先生瞧瞧,先生是不是昨日曾说起要寻个手脚干净懂礼数的妇人服侍小姐?可巧就有这么个人。”
说话往铺子外叫了个妇人进来,这妇人穿件蟹壳青长衫,月白百迭裙,头上包着块蓝色巾子,瘦条条的身段,十分识礼地垂着头,太阳光蒙在她光洁饱满的额上,两条月眉显得分外温柔。杜仲正在柜后抓药,掉过身一看见她,眼里便迸出一丝异样的光彩,伸着脖子直盯着她走到里间。九鲤看她两回猛地想起来,这不就是上回在衙门里替她上药的郭嫂。她原本不大情愿要人服侍,此刻一见是熟人,又没抱怨了,反笑嘻嘻和人打招呼,“郭嫂,原来是你呀,怎么你衙门的差事不做了?”郭嫂笑着向两人福身,“衙门虽好,可进进出出的多是男人,我一个寡妇到底有些不便宜。昨日听王大人说起您家想找个人服侍小姐,我就央张捕头替我和王大人说了,想来试试。”
庾祺因问:“你叫什么?会做些什么活计?”“我姓郭,叫绣芝,家常活计都会。”
“认得字么?”
“认得不多。”
认得字倒难得,庾祺自头至足打量她一遍,见她穿得虽旧,却难得干净,有的地方料子都洗薄洗透了也不见一块污斑,可见她还勤快。“你多大年纪,家住何处,家中还有何人?”绣芝道:“我今年整好三十,家住春山巷,家中只有婆母和小儿,都只能靠着我吃饭,所以听说先生愿开三两银子的月钱,我就来了。先生只管放心,我从前虽没在人家长日当过差,可也走跳过,大户人家当差的规矩我都懂些,手脚勤嘴巴严这是头一件要紧,还要时时能劝着主子。”九鲤笑着拉过绣芝在旁边椅上坐下,张达走来庾祺身旁帮腔,“要说郭嫂这人,干净勤快还是其次,要紧是懂规矩,在衙门当差这几个月,不该打听的事她从来不问。”
庾祺睐见九鲤与绣芝在旁叽叽哝哝地说着话,因想她们既然认得,日后更好相与,于是便对绣芝道:“原是想找个人服侍小姐,可我们家这位小姐倒自强得很,用不着人时时在旁端茶递水,所以你只需费心教她些规矩。另外,我家还有位少爷,和她一般年纪,他也不要人如何服侍,只是少不得替他做些缝补浆洗之事。我知道经管两个人不免麻烦些,月钱我给你开到四两,不知你意下如何?绣芝忙起来福身,“多谢庾先生肯容留!”“那好,你回去收拾好细软,明日到家来。鱼儿,你带她到后头去给老太太瞧瞧,而后送她出去。”
九鲤先领绣芝进了后院,不多一时又领她出来,送出门去。门上转身,看见杜仲在柜后直朝她招手,她见庾祺还在里间与张达说话,便拖拖拉拉走过去,眼珠子懒得理会地朝上翻着,“做什么?”“那郭嫂是来瞧病的?”
“你猜。”
杜仲暗暗咬牙,歪斜了身子撑在柜上,“你爱说不说!我才懒得跟你费工夫。”
“你急什么?前头师父不是说要找个人服侍我墨,张大哥带她来看看。”“她衙门那头的差事呢?”
九鲤笑道:“她在衙门做事,一月不过一两银子,到咱们家来一月是四两,你说拣哪头?”
他笑起来,目光荧荧,“那师父留下她了么?”“叫她明日来上工,老太太也是这个意思。“九鲤睐他一眼,见他笑得窃窃的,登生疑惑,“你这样高兴做什么?噢,你想着往后就有人替你浆洗衣裳收拾屋子了?”
他立刻敛了笑,“去去去!还不快进来帮忙抓药?”此刻已近晚饭,来抓药的人仍是络绎不绝,全赖庾祺在荔园挣下的名声,好些治愈的病人出来一力替他宣扬,经过一段,他怪手神医的名号已满城皆知,更兼药价公道,自然生意好。
张达伸头望着,连道恭喜,“昨日才开张,今日生意就这般红火,先生日后少不得是要大富大贵的。”
“借你吉言。"庾祺睇他一眼,端起茶碗慢呷一口,“早上我路过荔园,见那园子在装潢,怎么,总算是脱手了?不知到底花落谁家?”张达凝眉一想,“好像就是那个外地商人楚逢春。”庾祺记得,正是此人惹出的林默被杀一案,他搁下茶碗,“我听说他是蜀地人氏?他此刻还在南京?”
“不清楚。"张达笑着摇头,“先生有事要找他?我可以替先生打听打听。”“不必了,我只不过随口一问。“庾祺将眼落在他身上,见他坐在那里暂无告辞之意,便提醒,“你不说有公务在身?”张达还不自觉,笑着摆摆手,“嗨,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只因下月是陈国舅的生日,王大人想找个可靠的人押送生辰纲,我想到前两年有位被贬斥回乡百户长,是我的旧识,就来托他,业已和他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