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好事情
为了节省些,村里人家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晚上少有人家点油灯的。张家今日不同,顾家父女俩一进张家院子,,就瞧见微微火光在屋里窗下摇曳着。
张世南写了封信已晾干,他默默把信装好,递给站在一旁的儿子:“明儿去松江城云来客栈,把信交给他们。”
张隐山接过信一瞧,收信人写的是张家族长张世文的名字。“信送到了就回来,不必跟他们说话。”
“知道了。”
张世南推开窗,见顾家父女俩进来,笑道:“你们父女怎么这时候来?”张世南语气淡淡,脸上瞧不出什么不妥来,顾稳也就不多问了,也笑道:“为水渠的事儿,傍晚村口的吴大郎家找我说,他家的地离水渠远,纵使去水渠挑水浇地能省下些事,到底还是赶不及,他想从你家地里,挖条沟引水过去。”顾稳慢慢走到屋檐下,道:“知道你家今日有远客,吴老大不好上门来,咱们两家住得近,吴老大特意托我来问问你。”张世南不在意道:“从我家地里挖条水沟倒是不要紧,只是这地里挖的水沟不比水渠好用,一桶水引过去,只怕要渗半桶到我家地里浪费了,如今各家都在水渠里挑水,他要引水,别家可愿意?”
“他跟人说好了,过几日等大家伙儿浇完头一遍,他再引水。”“那你跟他说,我答应。”
说完水渠的事,旁的话也不好说,顾稳只道:“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两家相交不久,但是情谊还是在的,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张兄尽管开口。”“多谢顾兄,叫顾兄操心了。”
张世南不是个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既不愿多说,顾稳点点头,天儿晚了,就此告辞。
顾佑安喊了声张隐山:“明儿可有空带我上山认药材?”“明儿不得闲,后日吧。”
“行,那就后日。”
张家的事外人不好掺和,张世南不开口,顾稳想从张家人那里打听打听朝廷的事,全没了可能。
顾佑安知道她爹的意思,第二天一早张隐山去松江城送信,顾佑安也去松江城。
顾家的菜园子里各种菜蔬长得好,自家人吃不完,摘了些晒干菜存着,其他吃不及的,杜氏摘了叫郭素送回平安镖局,给镖局的孩子添个菜。郭素和顾佑安一人背着一背篓菜去平安镖局,出发得晚,快午时才到松江城。
两人背着菜从东城门进去,穿过东街,拐到南街,往西直走到平安镖局。“有人在家吗,我回来啦!”
郭素吆喝一声,镖局里跑出来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一个个就似那山里的猴子一般,又精神又利索,嘻嘻哈哈的,叫人看了就高兴。“素姐姐,你回来啦!”
“义父咋没回来?”
“呀呀,素姐姐给我们送菜来了,今儿又省下一笔菜钱啦。”“素素,听说你去给人当先生了?当先生可威风?”一群孩子抢着说话,郭素这个话多的都插不上嘴,还是一个年纪大的嫂子出来按住一群小不点儿,叫他们把菜送去厨房,再把背篓送回来。郭素擦擦汗道:“张嫂子,这是杜婶婶家的菜,杜婶婶种了许多吃不完,叫我送些回镖局来。除了菜之外,还有配的消暑药茶,嫂子记得煮给他们喝。”“哎哟,真是有心了,多谢杜夫人惦记着我们。”张嫂子对顾佑安笑着道:“这位是顾家的小姐吧,辛苦你走一趟。”“嫂子客气,家里人叫我安安,嫂子唤我安安便是。”客气寒暄一阵,三人进门,张嫂子叫人送来茶水,郭素喝了一碗解渴后才问:“张哥他们不在家?”
“不在,前几日有几家关内来的商队来松江城,你张哥带着镖局里那几个年纪大的去南街上扛活去了,估计要忙几日。”每年六月到九月这几个月,商队来往最为繁忙,也是散活儿最多的时候。张嫂子问道:“你和你义父在顾家可顺利?你们去邻山村这么久了,连中秋都不知道送个信回来,我们昨儿还在商量,过两日去邻山村看你们去。”郭素哈哈一笑:“义父忙,我也忙,在邻山村日子过得自在,就没想起来给家里送信。”
听郭素这般说,张嫂子看顾佑安的眼神格外柔和,这顾家人看来人品不错,没有苛待他们家的人。
郭素塞给张嫂子几两银子:“这是我和我义父的工钱,义父叫我带回来给您入账。”
“都给我?你不留些在身上使?”
“不用,我花不着什么钱,嫂子,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了哈。”郭素见顾佑安冲她眨眼,郭素几句话说完,带着顾佑安就要走。“哎,你这孩子,留下吃了午食再走。”
“不用了,我们还有事,嫂子回头见。”
顾佑安冲张嫂子点点头:“我们先走了。”从平安镖局出去,两人背着空背篓,顾佑安问郭素:“云来客栈在哪里?”“云来客栈在南街上,听说是韩家开的客栈,里头住宿的多是关内来的客商。”
“云来客栈的饭菜可好?”
郭素连忙点头:“听说云来客栈的大厨都是从关内请的,云来客栈的饭食特别香,我以前跟哥哥姐姐们去南街上扛活,只要碰到饭点儿,坚决不去云来客栈,那香味呀,馋的人口水直流。”
“听你这般说,今儿我们去尝尝,我请客。”“真的呀,咱们赶紧走。"郭素犯了馋瘾了。两人走着去云来客栈,门口招呼客人的小二哥看到她们两个穿着普通,还背着两个背篓,愣了一下,见其中一个气质与寻常小丫头不同,他慌才笑着迎她们进门。
“两位小娘子要住宿还是用饭?”
“用饭。”
“那两位真是来对地方了,我们云来客栈虽是客栈,大厨做的饭菜比酒楼还香,前面那家迎宾楼里大厨的手艺都比不上咱们。”郭素小声说他在吹牛。
顾佑安忍不住笑,左右瞧了瞧,见大堂里有七八桌客人,打量一番后,顾佑安指着靠小巷的窗边,道:“咱们坐那里,窗边敞亮。”小二哥带她们过去,边走边介绍:“今儿早上掌柜买了一头猪,大厨做的红烧肉尤其好,小娘子可要来一碗?”
“来一碗吧。”
两人坐下,顾佑安瞧见墙上挂的菜牌子,又点了一条红烧鱼,一盆蔬菜汤,一盆饭。
小二大声唱完菜名,一会儿又给倒上茶水:“您二位慢坐,菜一会儿就上。”
小二走了,郭素小声道:"他们家的茶水要收钱的。”顾佑安给她倒了一杯:“客商们坐下谈生意不能没有茶水,免费供又亏得很,茶水收钱也正常。”
“前面东南角的迎宾客栈,只要在他们家住宿或是用饭,茶水都是送的。”顾佑安嗯了声,端起茶慢慢品着。
“张世南写给族长的信,刚才你们也看了,张世南被吓破了胆,自己不思上进,还不肯助张家一臂之力,咱们走这一趟,倒是白费力气了。”“我瞧着世南说得也在理,上面的主子今天好明天说不定就不好了,下面的人一不小心被牵连,就是抄家灭族的祸事。”“糊涂,你难道不知张家如今如何艰难?张家没个御医支撑门庭,如今连洛阳城里三流的药行都敢扣咱们张家的药材给别家用,这几年来,我们家的大夫受了多少委屈?″
“唉,那几个妇人保养的方子都是他的,他不应,咱们也没法子。”“我看呐,下午再去邻山村一回,他既不肯给,咱们就花银子买。他张世南清高,可他儿子张隐山年纪不小了,成家立业娶媳妇儿,哪样不用钱财?”“再者说,柳家人也跟来了,他们是一定要方子的,张世南不给,既为难了我们,也为难了他们一家。”
顾佑安眼神一凛,柳家人来松江城了?来讨要张世南的药方的?还是去看柳氏那一家子?
“两位,你们的红烧肉、红烧鱼、菜蔬汤,饭菜上齐了,慢用!”郭素一直等着呢,菜一上桌,她连忙给顾佑安夹菜:“快尝尝他们家的红烧肉。”
顾佑安吃了一块,嗯,确实好吃。
郭素笑道:“我就说他们家的菜好吃吧。”郭素吃得满足,顾佑安吃得三心二意,耳朵一直关注着张家人那一桌。那几人说了几句张家处境不易,什么张世南身为张家子弟没良心的话,唉声叹气地走了。
顾佑安吃饭的动作快起来,用完饭,又买了两碗红烧肉带走。也不歇了,顾佑安和郭素两人赶回邻山村,一进村子就碰到她爹在跟里正说水渠规划的事,顾佑安在一旁等他们谈完,这才上前说张家的事。顾稳:“你不须管,我会去跟你张叔说。”“爹,张叔会给方子吧。”
她爹昨儿晚上才教过她,大家族都是剪不断理还乱,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顾稳叹气道:“他们一家在松江城,柳家管不到这里,自然可以硬气,山东张家仰人鼻息,也是没法子。”
顾稳父女俩料定了张世南的脾气,最后果然如他们所料,张世南交出了方子,待人走后,张世南硬生生把自己气病了。顾稳和田清德去张家探病,田清德劝他:“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争端,你踩我我欺负你的,都是常事。就说咱们村里,为了争水争地打架生事的也不少,你活到这把年纪,难道还看不开?”
“你若是独身一人我就不劝你了,可你有妻有子,你这个家中顶梁柱这般不顶事,一家子该如何过活?”
张世南叹气道:“人活一世,怎的难求一个两全。”顾稳笑道:“你管得住自己,难道还能管得住他人不成?两全其美的事本就是世间难求。”
“张兄,你的本事我们都是知道的,纵使你不求名利,也该求个上进,求个将来,若是不然,以后再碰到别人欺上门来,你可就再无路可退了。”躲是躲不掉的!
世外桃源在这世间是不存在,若是存在,也不是他们这等人享用得到的。入世难,出世更难。
张世南长叹一声,也罢,也罢!
张世南的病养好时,邻山村的地已经浇过二回了,第三回即将浇完,玉米棒子逐渐成熟,风里吹来了秋收的味道。
杜氏去地里掰了几个青皮棒子,丢锅里煮熟,捞出来过一过凉水,一家子一人捧着一个啃得香咧。
杜氏感叹:“以前也吃过鲜玉米,我怎么感觉自己种的就是要好吃些。”“自己劳心劳力种的自然要好吃些,不过我觉得,会不会是因为松江城水士的缘故?”
郭师傅赞同顾稳的话:“松江城虽不比江南,一年只能收一回粮食,我也认为种出来的瓜果菜蔬粮食味道都比南方要好,应该就是水土不同的缘故。”郭素忙点头:“好吃!”
阿萱嘟囔着小嘴:“红烧肉最好吃!”
阿萱还惦记着上回姐姐买回来的红烧肉呢,噔噔噔跑到姐姐跟前:“姐姐,阿萱想吃红烧肉。”
“想吃呀,你去求娘做。”
“想吃外头买的。”
杜氏眼睛一横:“怎的,嫌我做得不如外头好吃?”“没有啦,阿萱就是……就是怕娘累。”
小丫头机灵的很,歪缠着杜氏撒娇:“阿娘阿娘,咱们去买红烧肉吧。”杜氏终是忍不住,扑哧笑了,没好气捏她小脸蛋:“你这丫头倒是嘴刁,会吃。”
顾稳笑道:“想吃就去买,咱们家虽穷,一顿肉还是供应得起的。”“顾先生家若是穷,我们郭家只怕要上街要饭去了。”“哪里的话,郭先生膝下儿女多,又有房有产,哪里是我家能比的。“顾稳笑道:“您瞧,我家还住着土窝子。”
顾稳跟郭师傅两人说笑起来,阿萱一下扑到顾稳怀里,小身子扭成麻花儿:“爹爹,吃肉吃肉。”
顾稳一把搂住小闺女:“明儿叫你姐姐去买。”一直没吭声,埋头苦吃已经啃了三根玉米的顾文卿开口道:“两碗不够吃,买四碗,五碗也行。”
顾文卿自从跟郭师傅习武后,饭量大增,要叫他放开吃,他一人就能吃两碗肉。
顾佑安点头答应,既然要买,就叫一家人吃个够。杜氏:“快秋收了,身子骨要养好,安安顺便买几只鸡鸭回来,一家人也补补身子。”
“好。”
顾佑安要去松江城,郭素自然要跟着去。
时隔一个月再去松江城,城里南街一带,似乎比一个月前更热闹。郭素:“听他们说,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来松江城的商队了,天儿若是冷得早,这里秋收完就会下雪,关内再没有其他商队敢出关来松江城了。”两人去云来客栈买红烧肉,付了五碗的钱,五碗红烧肉不好拿,掌柜叫厨房里找了个干净的坛子装肉给她们带走。
“小娘子只管带回家,下回得空再来时,把坛子还回来便是。”“多谢掌柜的。”
买了红烧肉,郭素带顾佑安去东街坊市买鸡鸭。因松江城外开的荒地都在东边和北边,北边还在开荒中,还未成气候,松江城外的寻常百姓多住在松江城东边,百姓们进城卖些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的鸡鸭,以及江里捞的鱼,山里抓的野物等,都是走东城门进城。进城做小买卖的百姓多了,东城门附近的坊市就越发大了。顾佑安买了鸡鸭,碰到卖药材的,若是她认识的她都买了来,拿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她最多上前问一问,断不肯出价。逛了一圈,时辰不早了,两人这才赶着出城,赶回邻山村时,家中刚好要吃午食了。
“肉肉!”
阿萱高兴疯了。
一坛子肉呀!
小丫头眼大肚皮小,又跟顾文卿坐对桌,见哥哥一口一块红烧肉,她三四口才能吃完一块肉,给小丫头急得呀。
“哥哥你等等我。”
顾文卿一块接一块,嗯,这肉可真香呀!
阿萱快急哭了,顾佑安拿了个空碗,给她夹了三块肉放着:“给你留着晚上吃。”
“哼,不给哥哥。”
“嗯,都是你的,我们都不吃。”
阿萱满意了,油腻腻的小嘴儿撅着要亲亲,顾佑安连忙躲开。“姐姐!"小丫头不满。
顾佑安:“还不快吃,大哥又吃完一块肉了。”阿萱小嘴儿张得老大,一口咬下半块肉,咀嚼几下咽下嘴里的肉,小丫头脖子一缩,双手捧着小脸蛋摸摸:″姐姐,我嘴巴酸,好累哦。”一桌子人顿时开怀大笑,这丫头!
秋风把笑声送远,月落月升,许多日夜轮转,山里跑下来的风,终于吹黄了叶子,吹熟了粮食。
秋收的号角响起,全村人都下地抢收,郭师傅和郭素这对顾家和田家人请来的武先生本来回家歇几日的,他们也不回去,留在顾家帮着收粮食。有郭师傅父女俩帮忙,顾家的手脚也快不了,地里的粮食收到一半时,请了忙完的罗家人来帮忙,又花了几日才把近四十亩地收完。顾家的屋里和院子堆满了粮食,顾稳来不及管家里,拿着他规划好的水渠图纸出门。
里正招呼了村里各家青壮,他们要赶在地里冻上之前把水渠修出来。邻山村的水渠动工了,平安镇周围的其他几个村落都过来瞧,瞧完回去一商量,都来请顾稳过去帮忙看看,看看他们村的水渠该如何修。顾稳一个人忙不过来,邻山村的水渠交给田清德监管,他带着田大郎和顾佑安前去各村帮着修水渠。
顾稳显然对女儿很信任,勘探、水渠线路规划、画图纸等等,父女俩有商有量,只要顾佑安说得在理,顾稳从不反驳。田大郎原以为顾叔带他和安安一块儿,是为了教他们如何做事,田大郎跟了几日后,发现只有他什么都不懂需要人教,安安仿佛是天生就会。田大郎归家把这些话告诉他爹,田清德轻哼:“生你们两个有什么用,我和娘辛苦把你们养大,一个两个的都快及冠的人了,一点不顶事。”无辜被牵连的田二郎有嘴难言:“爹,我今年才十八,快要及冠的是我哥。”
田清德训道:“你难道少叫我和你娘费心了?一顿吃一大盆,比猪都吃得多,长一身肉有什么用?”
田二郎光着胳膊,肌肉硬鼓鼓的,这些都是他这大半年跟郭师傅辛苦学武得来的。
田二郎还想为自己辩解一二,瞧他爹一肚子邪火没处撒,给他哥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悄咪咪跑了。
溜了溜了!
唉,他哥也是自找的,明知道爹羡慕顾叔有个聪明的女儿,他还去爹跟前说这说那,活该被骂。
田二郎想起那晚上,在芦苇荡里,顾佑安杀人时利索的手法和冷静的眼神,顿时一哆嗦。
那是个狠人,惹不起惹不起!
田大郎挨了一顿骂,隔天还是要跟着顾稳父女俩去做事,这一忙就忙到了下雪。
“下雪了!”
纷纷扬扬的白很快在田地里落了白白一层,挖水渠的村民手里的动作更快了,赶在地结冻前尽量先把水够挖出来,再慢慢去山上找石头修水渠,明年开春再费些工夫就差不多了,等到春秋用水时,水渠就派上用场了。“驾!”
忽听得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干活的村民纷纷抬起头,只见一伙二十个人背着弓箭骑马往邻山村去。
“哎哟,都忙忘了,往年下头场雪的时候,祁王府的护卫都会去山里打猎,把野物赶去深山。”
说话的村民扭头跟顾稳说:“顾先生,你家在邻山村,你们村离老虎岭最近,每年祁王府的护卫都是从你们村进山。”“话说好些年没见过老虎下山了吧。”
“五六年前我家还在东源县,邻山村开荒头一年有老虎下山咬死了四五个人,后头几年再没听说过了。”
“祁王府的护卫每年都来一趟,有老虎也被赶走了。”一群人议论一阵,雪越下越大,停了手里的活儿,各自归家休息吧。“顾先生,明儿见!”
顾稳摆摆手,笑着跟大伙儿告别。
三人回到邻山村,早就收割完毕的邻山村白茫茫一片,就跟去岁他们流放过来时瞧见的一样。
顾佑安抬头看后面苍翠的青山,白雪飘落树梢,也无鸟鸣,安静极了。初雪下到半夜,隔天顾稳带着田大郎去隔壁村,顾佑安没去。养了一年的身子骨好似终于好彻底了,吃了张世南做的许多养生丸药,昨晚顾佑安身上来了。
早上把消息告诉她娘,杜氏欢喜不已,压着嗓子道:“我的老天爷,总算来了,今儿你在家好好躺着,一会儿我去请你张叔给你把一把脉。”杜氏去张家了,郭素煮了红糖水给顾佑安端来:“肚子疼不疼?”顾佑安默默点头,有点可怜兮兮的味道。
原来她跟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外婆是个老中医,从小给她调养身子,她就没受过这个苦。
来了大周朝,这还是头一回。
张世南和张隐山父子一块儿来顾家,顾佑安瞧见张隐山肩上的药箱,忍不住惊讶,这是什么意思?
张世南给顾佑安把脉后,道:“不是什么大事,用我之前给的方子煮两服药继续喝着,再调养几回也就断根了。”
张世南叫张隐山拿金针出来,他给她扎几针。张世南行针前有洗手的习惯,他去顾家厨房洗手时,张隐山咧嘴笑道:“我爹说了,他准备明年去松江城里开药铺行医。”“张叔想通了?”
“好事啊!”
张隐山笑着点点头,对他们家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