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年刊》编辑部。
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界最顶级的数学期刊之一,即使是在四大顶刊中,《数学年刊》都称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
从1884年创刊之后,就有无数著名的论文发表在这上面,比如大名鼎鼎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而像是当初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也同样发表在这上面,等等。
有相当多菲尔兹奖级别的成果,都诞生在这上面。
此时,担任《数学年刊》主编的彼得·萨纳克教授,在他的办公室中接到了一通电话。
“阿克萨伊,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了?”他笑着说道:“听说你这段时间去了华国一趟?”电话那头的人,就是阿克萨伊·文卡特什。
而文卡特什也正是萨纳克教授的得意弟子。
“哈哈,是的,丘桐先生邀请我来华国参观了一趟,这是个很厉害的国家,完全不像是我在新闻上面看到的那样落后。”阿克萨伊先是感叹了一下这几天在华国的所见所闻,直到最后,话题一转,说道:“说起来,您大概绝不会相信,我在这边遇到了一个数学天才!”
“数学天才?”萨纳克失笑地站起身,看着窗外的风景,说道:“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还能够比你天才呢?”
菲尔兹奖得主,本身就是天才的代名词。
而文卡特什的履历,也称得上是最顶尖的那一批,光凭13岁上大学,21岁完成博士毕业也就可见一斑。居然还有人能够让他都惊呼天才?
“嗯……就这样说吧,我愿意用拉马努金去称赞那名学生。”文卡特什说道。
“哦?!”萨纳克顿时惊讶,能让一个印度裔的数学家用拉马努金去称赞的……从文卡特什的话语中,萨纳克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学生。
“所以,那还是一个学生吗?我倒是有些好奇了。”萨纳克说道,“你给我介绍介绍。”
“哈哈,您看一下他的论文就知道了。”文卡特什笑着说道:“那名学生向《数学年刊》投了一篇论文,您可以亲自去审一审,我敢保证,您会为之惊讶的!”
萨纳克一听这话,顿时便恍然大悟,笑骂一声:“早说嘛!不就是想让我帮忙看一篇论文嘛,你还跟我整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不不不!让您看论文只是其次,最主要还是想要和您说一说我在华国这边的见识,那名学生是真的天才!他今年才十八岁呢!还在上高中生。”文卡特什很是认真地说道,而随后他的语气又变得郁闷了起来:“我那天还问他要不要来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可惜丘桐先生当时就表示了反对。”
萨纳克讶然道:“才18岁?”
“是啊!总之就是这样。”文卡特什说道:“所以您还是快去看看他的论文吧,免得其他编辑直接把他的论文拒了,毕竟他的这篇论文相当厉害,证明了K3曲面上的佐藤-泰特猜想!名字是叫Huai Zhou,论文题目是……我给您发条信息过来好了。”
“行,我知道了,现在就看看。”
“好的,我也很快就回普林斯顿了,到时候从华国给您带些伴手礼。”
“哈哈,好,那我就先期待一下了。”
萨纳克笑道,随后便结束了通话。
回想着刚才自己这位得意弟子的描述,倒是让他更加好奇了起来。
十八岁?
K3曲面上的佐藤-泰特猜想?
这如果是真的,那他大概也要用拉马努金来形容一下这学生的天才了。
很快,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是文卡特什发来的信息。
于是萨纳克便打开了他们编辑部的邮箱,开始根据文卡特什发来的论文标题找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后,他总算是找到了。
《The Sato-Tate Conjecture for K3 Surfaces: A Complete Proof》,作者名Huai Zhou。这个作者名即使摆在他面前他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读,按照文卡特什的发音,好像是……
“WhyZoo?”
他摇摇头,英语中实在是不容易发出zh的音。
他懒得纠结,先查看了一下作者的资料……
好吧,确实是籍籍无名。
要是换成其他编辑,看到这种情况,再加上这篇论文的标题给的这么大,直接拒稿也不是不可能,就像是文卡特什刚才担心的那样。
但既然是自己的弟子亲自拜托,萨纳克自然是没有直接拒稿的理由。
于是他将稿件下载下来,开始看了起来。
仅仅片刻之后,他的眼前就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不错……仅仅只是这个摘要就已经成功吸引到我了。”
对于顶尖的数学家来说,有时候光看到一篇论文的摘要,就能够大致猜到作者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是怎么从头到尾研究课题的。
同样,也能够从摘要中看出这个作者的实力到底如何。
没实力的作者,大概率是连摘要都写不好的,会有很多的空话。
当然,这样的论文如果投给他们《数学年刊》的话,大概也很快就会被直接拒稿。
而这篇论文,光凭摘要便能够让萨纳克这样的顶尖数学家愿意看下去。
“看样子可以对这篇论文有些信心了。”
重新调整了一下坐姿,换成了一个更适合长久坐下去的舒服姿势。
“汤姆!帮我磨一杯咖啡!用那袋产地巴西的阿拉比卡!你知道我喜欢的口味!”萨纳克朝办公室外喊了一声。
“好的,乐意为您效劳,我的主编!”很快外面传来了一声回应。
随后萨纳克便开始接着论文往下看了起来。
虽然他被视为是解析数论领域的领军人物,不过随着后面的学习,他对于数学其他领域都有所了解,因此即便这篇论文涉及了代数几何方面的内容,但他多少也能够看下去。
更何况,他现在要做的其实也不是看这篇论文到底正不正确,而是这篇论文到底有没有价值,这样他就可以去寻找审稿人来审核这篇论文了。
论文的审核当然不是光靠编辑就行了,寻找合适的审稿人才是重中之重。
就这样,看着看着,萨纳克的目光便越发的惊叹。
“这竟然只是一名十八岁的学生能够写出来的论文?”
“各种艰深的数学工具都能够运用的如此恰到好处·……”
萨纳克感到相当的不可思议,瞧瞧这论文里面都用到了什么样的工具和概念?
“étale上同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引用,看样子这………WhyZoo是完全理解了它在计算L函数局部因子中的核心作用。还有I-adic表示,以及Galois群在这些表示上的作用……这些可都是现代算术几何的领域了。”
数学界有一个笑话就是:一名学生成为了数学博士生后发出了感慨:这下终于可以研究上个世纪的数学了。
这便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研究的数学,其实都是几百年乃至是千年前的数学,普通学生一般只有到博士生时期,才能够开始研究一些近代才诞生的数学理论。
就比如K3曲面,都已经是20世纪初的概念了。
而算术几何就更是20世纪中期之后才有的。
所以,现在这篇论文中能够运用到现代代数几何的东西,已然足够让萨纳克感到惊讶。
真的是18岁吗?
继续往下看去。
“K3曲面的Hodge结构、超越格的几何、Picard数的计算……甚至还有Galois表示的形变理论和p-adicHodge理论……运用过程更是这样的熟练。”
萨纳克翻得越来越快了起来,因为看了前面几页之后,他就基本确定,这篇论文不是自己短时间就能够看明白的,至少也得好几天,这对于一名编辑来说,效率就有些太慢。
因此,他现在完全就只是想看看这名18岁的学生,到底在这篇论文中展现出了多少的知识。“哦!这里还有……Rankin-Selberg方法和逆定理!”
一直到最后,萨纳克的眼睛再次亮了起来:“竞然想用L函数的解析性质来反向确定对应的自守表示的类型,实在是……实在是……”
他端起之前汤姆端来的咖啡,此时已经只剩最后一口,被他喝下,随后摘下眼镜,靠在了椅背上。“18岁……18岁……这fucking18岁?”
“数学果然还是这些年轻人的世界啊。”今年已经65岁的萨纳克长长地感叹一声。
数学界中这样的案例也算是相当多了,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比如说去年获得菲奖的彼得·舒尔茨。他顿时理解了,文卡特什为什么会邀请那名学生来普林斯顿了,而丘桐又为什么会立马拒绝了。换成是他站在两者的立场上,大概也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好了,现在该想想该找谁来担任审稿人了。”
他很快就有了一个选择。
“彼得·舒尔茨就很不错。”
论当前数学界在算术几何上的顶尖数学家,彼得·舒尔茨绝对称得上其中之一。
萨纳克当即便做出了决定。
随后他便坐起了身,开始给彼得·舒尔茨发送正式的邀请邮件。
邮件发送过去后,他又看了看时间。
“嗯……现在德国那边应该还没到休息的时候。”
他当即拿出手机,拨通了彼得·舒尔茨的电话。
对于一些潜在影响巨大的稿件,编辑往往也会在发送正式邮件邀请的同时,专门打个电话和审稿人进行沟通。
而毫无疑问,周淮的这篇论文就值得萨纳克这样做。
过了一会儿后,电话通了。
萨纳克说道:“舒尔茨教授,没有打扰到你吧?”
“萨纳克教授,你好。”电话那边传来了一道年轻的声音。
去年获得了菲尔兹奖的彼得·舒尔茨,今年才32岁。
他笑着道:“哈哈,并没有,我正好在办公室中休息呢。”
“那就好!”随后,萨纳克便直接说明了来意。
“………我已经发送到了你的邮箱,相信我,这篇论文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彼得·舒尔茨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一些惊讶:“18岁?证明K3曲面下的佐藤-泰特猜想?萨纳克教授,这已经足够让我大吃一惊了。”
萨纳克笑着道:“哈哈,那就好,看样子你是同意审稿了。”
“这是当然。”舒尔茨道。
“那么,这篇论文就交给你了,期待你的回复。”
萨纳克说完,而后他们也不再多聊,结束了通话。
而后,这位年迈的老数学家又站起身,站在窗前,活动了一下身子,同时感慨一声。
“啊~数学可真是有意思啊,隔一段时间就会突然冒出来一名天才。”
“也不知道这次出现的这位天才,最终能够走到哪种地步啊。”
也不知道下一个格罗滕迪克,又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