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个新闻链接,周淮可谓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这些顶尖的数学家们啥事情都不干,净过来给他捧场了呢。
之前的陶哲轩就不说了,前段时间,还有位叫彼得·舒尔茨的菲尔兹奖得主也是一样,对他的论文给出了高度的评价,顺便还提到了他的那篇证明K3曲面上的佐藤-泰特猜想的论文,也让他的名字在数学界又时不时地被人提起。
他那时候也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论文是这位彼得·舒尔茨审核的。
彼得·舒尔茨的大名他自然是听说过,去年的菲奖得主,算术几何领域的顶尖学者,之前詹姆斯·梅纳德也和他提到过这位的名字,数学界内普遍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而现在,居然又换了一位更牛逼的大佬出来了。
“丘老师之前也说过,当前数学界最厉害的人有两位,一位是让-皮埃尔·塞尔,还有一位就是这位德利涅大佬莫属。”
即使连丘桐都很佩服这两位的成就。
“这两位大佬都叫做皮埃尔,还真是巧了。”
周淮感慨一声。
听说这两位和格罗滕迪克之间也都是关系匪浅,让-皮埃尔·塞尔是格罗滕迪克的好友,至于德利涅则是格罗滕迪克的弟子。
这数学界最顶尖的人都是一个圈子的嘛。
“看看这位德利涅大佬是怎么评价的。”
怀揣着好奇,周淮也点进了这个链接。
虽然是全英文的,不过现在的他,阅读英语网站当然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就算是法语他都能够看懂不少。
点进去一看,文章就主要介绍了他这段时间完成的两项主要成就,将素数间隔缩小到156以下,以及K3曲面上的佐藤-泰特猜想。
然后将他比作【又一位拉马努金】等等。
看着这样的比喻,周淮耸了耸肩。
老实说,虽然这是对他的夸奖,不过他还是挺不喜欢把自己比作其他人的。
就像是当初有人问他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他的回答是“成为自己”。
不过嘛,这种事情心里想想就好了,以后总能够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继续做出更多的成果,直到最终,别人就会知道,他并不是什么又一位拉马努金,他就是他。
继续看向这篇新闻的下面,总算是引用到了皮埃尔·德利涅的评价。
【是的,这两篇论文都非常的优秀,如果是一位钻研数学多年的博士写出来的,那么我会称赞这名博士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付出收获了应有的回报;但如果是一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写出来的,那么我会惊叹又出现了一位有能力给数学界带来新时代的天才,我非常看好这位年轻人未来的前景,我也相信数学界会因为他而变得更加精彩起来。】
看着这个评价,周淮露出了笑容。
虽然对于别人的夸奖已经习惯了,不过像是这种大佬的夸奖,还是会让他高兴的。
但随后他就扶住了自己的额头。
“虽然很谢谢您对我的评价,但我现在可没那么想要出名啊!”
叹了口气,重新回到了之前的那个群聊中,然后回复了一句:【感谢各位的关注】
而随着他一发消息,顿时就直接让这个有差不多两百多人的群聊炸锅了。
【我去!周神发话了!】
【活着的周神!】
【周神,啥时候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啊?】
【周神在哪?周神在哪?怎么一下炸出来这么多潜水的,别耽误我看周神啊!】
……】
消息直接一下就被刷上去了。
周淮摇摇头,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右下角弹出了一条通知,自己收到了一封邮件。
打开一看,他便是一愣。
邮件的主题叫【Polymath8c项目邀请】。
而发件人,正是陶哲轩。
Polymath8,就是当初在陶哲轩倡导下开展的寻找更小素数间隙的项目,之前张唐的成果做出来后,开启了a项目,然后将7000万缩小到了几千的数字;之后随着詹姆斯·梅纳德用另外一种方法直接将这个数字缩小到了600之后,陶哲轩就邀请梅纳德开启了b项目。
陶哲轩开展这个项目,除了是为了群策群力,号召数学界合作寻找更小的素数间隙这个主要目的之外,同样也是为了避免众多数学家们单打独斗,为了竞争谁能够更快找到更小的间隙而陷入内卷。所以现在邀请他加入到这个项目,应该也是为了集合数学界的共同力量,尝试将156这个数字缩减到更小的情况。
对于周淮来说,这自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也想看到在数学界的合作之下,自己的谱筛法是否还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
这对于他之后开始尝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也会有帮助。
于是他便开始撰写邮件,准备给这位世界知名数学家回信。
上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办公室。
虽然现在还是暑假期间,不过作为院长,平常也还有公务,不像是大多数老师那样能够享受暑假假期。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随后一位院长助理走了进来。
“陈院长,普林斯顿大学那边给我们发来了一封邮件。”助理说道。
“普林斯顿大学?”
陈岳一愣,虽然他们和普林斯顿大学也有一些合作往来,不过最近也没有什么事情吧?
“邮件里面主要说了些什么?”
“呃,是关于……周淮的。”助理迟疑地说道。
“周淮?”陈岳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难道又是想要挖墙脚的?
“邮件发给我,我看看怎么个事儿。”
陈岳说道。
很快他就看到了那封邮件。
果然,普林斯顿大学也盯上了周淮的天赋。
上次丘桐就带着那位来自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菲奖得主阿克萨伊·文卡特什来了一趟,当时那位文卡特什教授就向周淮提出了邀请。
结果对方没死心,现在又来了。
唉,这就是手里的宝贝太耀眼的后果啊。
陈岳无奈地摇摇头。
特别是这段时间周淮搞出来的事情,他甚至能够在孪生素数猜想上面做出一个巨大的突破,也着实让他们燕大数院和华清数学系都吃了一惊。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兴。
不枉费他们对周淮的重视。
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又做出如此杰出的成果,也许周淮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华国数学界的崛起。随后他继续看向邮件的下面,顿时就惊住了。
半个小时后,还是陈岳的办公室。
不过不同的是,这里又来了另外两个人。
田康院士,以及华清数学系那边过来的唐建斌主任。
“确定是那位德利涅教授?”唐建斌惊讶地说道。
“普林斯顿除了那位德利涅还能有哪位德利涅?”陈岳说道,“所以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决定,就把你也喊过来了。”
“不是,凭啥普林斯顿只给你们发了邮件,但是没给我们发邮件?”唐建斌有些不忿。
周淮现在也是他们的学生啊!
陈岳呵呵笑道:“说明人家就是默认周淮是我们燕大的学生。”
“放屁。”唐建斌没好气地说道,“我估计就是当初那位文卡特什回普林斯顿之后说的。”“好了,好了,现在不是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这时候,旁边的田康院士说话了,“所以总得来说就是,普林斯顿希望和我们达成合作,对周淮进行2+1+3的培养计划?而且德利涅教授愿意收周淮为学生?”“嗯,就是这样。”陈岳点点头。
2+1+3指的就是周淮在燕大这边接受2年本科加1年博士生的教育,之后就去普林斯顿大学继续3年的博士生教育,毕业之后共同颁发两校的毕业证。
硕士期就略过,直接上博士。
“他们这是生怕周淮一年出头就博士毕业了啊。”田康感到有些好笑。
确实,以周淮的水平,博士生毕业似乎也变得简单了不少。
以他最近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如果真的要快速毕业的话,指不定一年就能够满足条件了。“那咱们……现在怎么说?答应还是拒绝?”陈岳说道,“我个人倾向的话,那就还是答应,毕竟只是博士期间过去,对于周淮的发展来说确实好,特别是还有德利涅这位大神当导师。”
“不过需要考虑丘桐教授的意见,他的话,估计不会答应吧,毕竟他算是专门为了周淮回国的,听说他这个月下旬就回来了。”
唐建斌说道:“我认为咱们还是直接联系丘桐教授问一下最好。”
陈岳看向田康,田康点点头:“那就问吧。”
随后唐建斌便拨通了丘桐的电话。
很快,电话那边通了,唐建斌将情况和丘桐说明了一下。
听到这个消息,丘桐也感到相当的惊讶,“德利涅都已经退休好久了,居然愿意重新上岗?”陈岳说道:“事情就是这样,估计那位德利涅教授也是发现了周淮的天赋,我看他还接受了美国《纽约时报》的采访,在采访里面对周淮大加赞赏呢。”
丘桐沉思片刻,若是在和那天和弗里德谈话,以及和周淮的那通电话之前,他大概会思考片刻后拒绝,但是现在,他说道:“那就问问周淮的想法吧,告诉他我也支持他去普林斯顿。”
无论是德利涅这个名字,又或者是普林斯顿大学这个世界数学的一大中心,对于任何一名数学家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唐建斌没想到丘桐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甚至也表示了支持,他不由喊了一声:“丘教授,这不好吧……丘桐说道:“这有什么不好,这对周淮的发展来说不是很好吗?”
他笑道:“更何况又不是答应了,周淮就不是我的学生了,咱们华国文化讲究一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就算是周淮成为了德利涅的学生,那也是我认可的孩子。”
听到电话中的丘桐这样说,办公室中的三人都面面相觑一眼。
田康也在心中感叹一声,自己算是又输给了这位老师一回啊。
因为他之前的想法就是拒绝,他本来就完全不想和其他学校分享周淮这样的天才,华清都算是当初各种原因加起来,让他最后选择了同意。
“行了,我就先挂电话了,你们给周淮打电话,等结果出来了再告诉我,当然也别让周淮那么快就做决定。”丘桐说完,便直接挂了电话。
大概也是为了避免周淮考虑到他在场,而直接拒绝了吧。
听着电话中传来的忙音,陈岳他们相视一眼。
“那就给周淮打电话吧。”
“我来打吧。”
田康拿出了手机,给周淮打去了电话。
然而,等田康刚说明了普林斯顿的事情,周淮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田康他们顿时又是一愣。
“你先听完,不仅仅只是普林斯顿,皮埃尔·德利涅教授也表示只要你去的话,他就当你的导师。”“德利涅你知道吧,你论文里面引用的不少文献都是他写的,要么就是间接和他相关的,当前数学界代数几何方面最厉害的差不多就是他.……”
周淮说道:“我知道的,不过……反正就是不想去。”
说点比较嚣张的话,他能有今天的这个成果,完全不依靠任何导师,所以就算是自己的导师再厉害,哪怕是格罗滕迪克,他也不会太在意。
如果上学不需要导师的话,他大概也不会选择导师。
他之所以尊敬丘桐,主要也是因为对方为了自己专门放下所有工作后回国,其次才是因为对方在数学界确实是非常厉害的一位数学大师。
“丘桐教授也支持你过去。”
听到周淮依然拒绝,就算是之前同样不是很希望周淮去的唐建斌,也主动说出了这一点。
周淮一愣,而后便笑道:“丘桐老师这样说肯定是为了我好,那我就更不会答应了。”
“放心吧,田老师,陈老师,还有唐老师,不管我在哪里,我都可以做到一样优秀,所以你们也不用担心我在哪里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了。”
因为我是最强的!
周淮在心中中二地说了一句。
而田康他们听到周淮都这样说了,他们还能说啥了。
相视一笑,而后田康便道:“行,既然你做出决定,那么我们也就不多说了,另外,记得8月13号的时候到学校啊。”
“我记得的。”周淮笑着说道。
他们今年大一新生是8月17号到学校报道,至于他为什么要提前四天到校,主要就是要到那边和学院讨论一下他本科期间的培养方案。
之前就已经说过,周淮能够参与到关于他培养方案的制定当中,所以到时候过去便是为了这件事情。而后他们便不再多说,挂掉了电话。
周淮放下手机。
“嗯,既然要成为最强的,那也得继续努力啊。”
他看向了桌面上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各种草稿纸,便继续了开始了研究。
而另外一边,陈岳的办公室中,放下手机后,三位教授都安静了半响,最后笑了起来。
“真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孩子了。”
“诶,今天你就见到了。”
“行了,那唐教授,那边就麻烦你来联系了,我先走了。”田康起身道,而后离开了办公室。唐建斌点点头,随后再度拿出了手机。
大洋彼岸,哈佛大学,丘桐在数学系最后的办公室中,接通了电话,听到那边的回复之后,说了几声后,也结束了通话,而后看着窗外的风景,露出了一个无奈又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