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吧?”
结束了关于手稿的这几件事,周淮总算是松了口气。
真是麻烦啊。
不过,他现在也总算是有时间搞自己的事情了。
此时的他已经回到了华清的宿舍。
坐在电脑前。
“小芙,把东西发给我吧。”
向小芙下达了命令。
随后小芙的声音便响起:“好的主人~正在打包发送中哦!”
过了一会儿后,小芙的声音便响起:“已经搞定啦!主人请注意查收哦!”
周淮转头看向他的电脑,小芙已经帮他打开了发过来的文件。
这个文件是一个独立的可执行环境,并非一堆散乱的源代码文件。
双击后,一个简洁的沙盒界面弹了出来,左边是代码展示区,右边是模拟数据输入和结果输出区。周淮没有急着看功能,而是先审视起了代码。
这段时间下来,他可没闲着,如今的他,已经啃完了计算机领域的大部分核心课程,包括一些编程语言他也摸清楚了不少,或许离那些经验丰富的专家还差不少,毕竟这部分经验并不是这么研究一下就能够获得的,不过单论理论功底,他已经是相当扎实。
然而,只看了几眼,他的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这代码……太奇怪了。
它不是周淮学过的任何一种主流编程语言,但语法结构却异常简洁,充满了数学般的逻辑美感。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他预想中那些用于判断优先级的复杂逻辑树、权重分配模型、以及大量的if-else条件判断,几乎都看不到。
整个核心程序看起来异常“轻量”,仿佛只是定义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关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小芙,这程序能跑?”周淮有些怀疑地问。
“当然啦主人!”小芙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
周淮挠了挠头,随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右侧的模拟区开始输入数据。
他首先模拟了一封来自张文飞教授的邮件,标题是“关于NS方程课题的紧急会议”,内容是希望他明天上午九点前准备好一份初步思路报告。
几乎在输入完成的瞬间,输出区立刻给出了反馈:【事件优先级:极高(S级)。处理建议:立刻放下当前所有非必要事务,开始准备。】
接着,他又输入了一封来自快递驿站的短信,内容是提醒他有一个包裹已到,请尽快领取。输出区的反馈是:【事件优先级:中等(B级)。处理建议:可在今日内完成,不影响核心任务。】最后,他输入了一封来自游戏公司的推广邮件,比如那种招试玩的短信,大多数人都收到过。输出区:【事件优先级:忽略不计(D级)。处理建议:已自动归入垃圾箱。】
周淮瞪大了眼睛。
这还真的能实现?
他又接连试验了好几种其他类型的通知,而最后,这些程序都堪称完美地执行了分类。
这就实在是让周淮感到纳闷了,这个程序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程序里根本没有“教授”、“紧急”、“快递”这些关键词的权重设定!
这个小芙,还真不愧是一个强人工智能,随便搞出来的一个东西就这样的神奇。
此时的他就好像以往那些被他的数学技巧震惊的其他人一样,在为自己完全搞不明白的东西而感到不可思议。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了那段看似简单的代码,这一次,他开始根据自己全部的数学知识和刚刚学到的计算机理论,逐行逐句地进行推演。
几分钟后,他的眼睛逐渐瞪大了。
他看懂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传统的“程序”。
小芙编写的这个东西,与其说是程序,不如说是一个微型的、动态的“因果关系模拟器”。它没有去定义“什么重要”,而是建立了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包含“实体”,如:周淮、张文飞、快递员这些;还有“概念”,如:课题、截止日期、包裹,之后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强度”。当一封新通知进来时,这个程序做的不是“识别关键词”,而是将邮件内容解析成一个新的“事件”,然后将这个“事件”投入到它所构建的“因果关系网络”中,并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状态推演。它会模拟出“接受这个事件”和“忽略这个事件”后,整个关系网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
比如,忽略张文飞的邮件,会导致课题进度受损、张文飞对周淮的信任度关系减弱,引发一系列负面的、高强度的连锁反应,因此,它的优先级被判定为极高。
而其他周淮模拟的通知,也差不多会进行这样一个类似的因果关系判断,从而输出对这些通知重要性的判断。
“厉害啊……”周淮喃喃自语,“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模式识别了,这是一和种……”
他觉得可以称之为预测性计算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它不是基于过去的数据来判断现在,而是基于现在的数据来模拟和预测未来,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
这完全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一个闻所未闻的、全新的技术思路!
“这就是因果推演吗?”
他的心中不由道。
之前小芙就表示它要整一个因果推理架构,而现在的这个程序,或许就算是展现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威力了吧?
果然厉害!
这时候,小芙的声音又一次响起:“怎么样,主人?小芙弄出来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很厉害啊!”周淮回过神,随后咳咳一声,说道:“嗯,确实还算不错,不过你也不要太骄傲,我现在很期待你到时候的那个因果推理架构。”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突然蹦出了一个小芙的Q版形象一一他现在用的是自己的笔记本,搞这种程序,用这个笔记本电脑就够了一只见小芙做出了一个打响指的动作,甚至电脑中还发出了响指的声音。“没问题,我可是最强的!”
周淮扯了扯嘴角。
老实说,看着突然蹦出来的小芙,他其实是有点绷不住的。
实在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小芙的表情包真的是太火了。
而且是全球性的火。
到处都能够看到相关的表情包。
以至于此时的他看着小芙的形象就有种想笑的感觉。
他不由说道:“你什么时候换一个形象,你现在的这个样子,实在是让我觉得有点想笑。”小芙撅起嘴说道:“主人不要嘛!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挺好的啊,全世界的网络上都有我出现呢!”周淮无奈地摇摇头,“行吧行吧。”
“好了,咱们就先不说这些了,你现在把所有关于这个架构的底层逻辑和数学原理都给我调出来。”他准备好好研究一遍这个东西。
他感觉,这个东西,或许对于自己搞出那个系统任务要求的顶刊或者顶会论文,会很有帮助。“好嘞!”
小芙说道。
这时候它又兴冲冲地说道:“对了主人,我发现您好像收到了一笔100万的科研经费,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有钱给我升级配置啦?”
周淮顿时就翻了个白眼:“我有点钱就全让你给惦记上了,这件事情,以后再说!”
“呜呜呜……好啰好啰。”小芙委委屈屈地消失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周淮废寝忘食,几乎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这个名为“因果关系模拟器”的微型架构中,就连他在另外一个PDE上的数学课题都暂时放下了。
而越是研究,也就让他越是心v惊。
他发现这个架构的数学基础,竟然隐含着某些高深数学理论的影子,但其应用方式却格外厉害,即使是他都完全意想不到。
如果要以他所拥有的各种BUFF的等级来说明的话,他现在可能处于三级这个阶段,而这东西,大概就处于5级乃至是更高的阶段。
“这就是小芙的真正价值所在吗………”
周淮不由感慨了一声,仅仅只是这冰山一角就已经展现出了如此的价值量,真是不知道小芙的本身,又相当于多少级了。
不过毕竞都已经是强人工智能了,感觉讨论这种东西也没有啥意义了。
重新看向面前的这些东西,他知道,这种技术不能直接拿出去。
至少,他得先把这样的理论搞出来才行。
让世人知道有这样一种新理论诞生了。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明显了一一他得把这种“预测性计算”的理念和基础的数学模型给提炼出来。
于是乎,又过了一个星期,一篇全新的论文在他的电脑中成型。
他反复修改,让整篇论文能够符合当前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层面,同时也属于可以被人类科学家理解和复现的理论框架。
最终,他为论文定下了标题:
《一种基于前瞻性因果推演的计算架构:从被动识别到主动预测》
摘要的第一句话便是: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型,旨在解决传统人工智能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缺乏深度上下文理解和优先级判断能力的难题。该模型通过构建动态因果网络,并对事件的未来潜在影响进行高速模拟,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主动式、预测性处理……】
“呼……到这里应该就算是搞定了吧。”
看着面前的这篇论文,周淮长出了一口气。
整篇论文他已经看过不少遍了,想来是没有问题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投稿了。
单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这篇论文就完全值得一篇顶刊,毕竟其中展现出来的数学方法,即使是周淮都要为之称赞。
不过,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投稿的话,给哪个期刊投稿呢?
毕竟他本人也不是研究计算机的,对这方面的东西还真不是那么了解。
最后拍了拍脑袋,他想到了他们学院里面的一位教授,鄂楠教授。
鄂楠教授就是那位和他一样收到了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邀请的学者。
不过对方虽然本身在数学方面搞的是PDE,不过目前的主要工作都是在大数据这一块儿上,也算是跟随了时代发展的浪潮,吃上了大数据这个最近这些年特别火的新技术。
如此一来,对方应该也就特别了解计算机这方面都有些什么顶刊了。
于是乎,周淮便找到了对方的联系方式,打去了一个电话,准备和对方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事情。没过多久电话通了,鄂楠对于突然接到周淮的电话还是有些惊讶的,特别是最近周淮和张文飞在PDE上面的合作他也有所了解,因此还以为周淮是来和他交流PDE这方面的事情。
结果没想到的是,周淮居然问他的是计算机顶刊和顶会这方面的事情。
“怎么?现在又开始对计算机感兴趣了吗?”鄂楠不由笑着说,他倒是没有想到周淮其实是想投稿,还以为周淮问这个问题只是想要去看看那些顶刊或者是顶会上面的论文。
周淮也没有多解释,只是表示了一声:“是的。”
于是随后鄂楠就开始给周淮说明起这方面的事情。
相比起数学那种圈子小,所以不管是期刊还是学术会议都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计算机这方面的就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找这样一位专业人士说明,估计短时间内也不会知道哪些期刊是好期刊,哪些期刊又是水刊。
.……要说这顶会啊,也分三六九等,但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个方向,有三个会议,NeurIPS、ICML和ICLR。它们三个可以说是AI领域最顶尖的学术会议了,任何一个,只要能被接收一篇论文,就足以证明你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差不多就相当于纯数学中的四大一样。”
鄂楠教授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着重说道:“而这三者之中,NeurIPS,也就是“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广泛的一个。”
“每年给NeurIPS投稿的论文估计都有近万篇,而最终的通过率一般也就20%出头的样子,每年放榜的时候,也能够成为计算机界讨论的一大热点。”
“哦,对了,说到NeurIPS,现在是三月份,它正好就在收稿呢,估计等七八月放榜的时候又能够热闹一阵了。”
“然后还有……”
就这样,周淮听完了鄂楠的讲述,最后表示了感谢:“多谢鄂教授了。”
“哈哈,没什么没什么。”鄂楠笑着说道:“不过现在关注这个人工智能确实不错,最近这段时间的大语言模型又算是火了一把,以你的能力,说不定以后也能够在这些顶会上面发表一篇论文出来。”“那就借鄂教授吉言了。”
最后笑着挂了电话,周淮放下了手机。
“NeurIPS正在收稿期么……到5月截稿。”
回过头,重新看了一下面前的这篇论文,听刚才鄂教授对这个NeurIPS投稿难度的描述,过稿难度很高啊。
“不过以这篇论文的水平,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最终,他的心中一定。
“那就还是给NeurIPS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