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千转百回】第16节(1 / 1)

扫冢赋 夫苏 2932 字 2014-10-24

苏仙看得出来,关边楚所激起的民愤根本就不是因为民众怜悯死去的小二,他们甚至乎连小二叫什么名字、在什么酒店被打死的都不清楚。究其原因,是因为“官欺民、官不为”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民众大多已经麻木,变成了性情冷淡,生死漠然的旁观者;而民众之所以把矛头指向刚刚打死豹子的关边楚,是对衙门无能的愤怒宣泄到了他的身上。

罗伟在一边说:“没法子,镇压吧。”

苏仙只拿耳朵听,不用眼睛看,露出一副不屑的眼神。他心想:任用关边楚为军,以达到关边楚戴罪立功的目的与能够帮助官府剿匪的初衷,本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但官府却秘而不宣,认为这是件丑事,有损威严形象,所以拖延或掩饰事件,找一块遮羞布来蒙蔽民众,自欺欺人。当民众得知详情或者戳穿真相后,官府将得不偿失。倒不如当初直截了当地直白呢!大多民众有理性去判断事情好坏的。因此,苏仙知道该怎么处理此事,便主动请缨,上前拉着关边楚的手,说:“兄弟,我保你。跟我出来。”

“小哥,小哥。”关边楚尚不知他是谁,抽回被苏仙拉住的手,说:“你保不了吾,吾也不能出去。因为百姓要杀吾,吾不敢还手,只能躲了。”

果然是个老实人,苏仙扑哧一笑,道:“你姑且信我,若是不行,把头斩下来让你当凳子坐。”

实在执拗不过,关边楚只好任凭苏仙把他往外拉。

当关边楚一出现在衙门前,就马上引起骚乱。士兵筑起人墙,把潮水围在外头。苏仙喊了几声不要吵。百姓见是苏仙,便安静下来。苏仙撅嘴皱眉,道:“你们派个代表出来与我讲话,不然连谈都不与你们谈了。”

“我!”死者的掌柜自告奋勇。

“好,大哥你上来。”苏仙将他牵引上来,与关边楚近距离相待,有几分怯色。但关边楚难过地低下头,说:“吾失手致死小二,希望掌柜能谅解吾,吾是个可怜人。

掌柜还没有回话,就被百姓抢了话:“你可怜,难道死者不可怜吗?你与官府有甚勾连我们不管,但你必须一死以慰死者在天之灵。”

“嘿嘿。”苏仙觉得好玩,便赶了掌柜下去,把说话人拉了上来。道:“你的话如此之多,来好好说,不要动不动就扯嗓子。”不曾想,说话人与健硕的关边楚面对面时,也胆怯起来。关边楚说:“兄弟你切勿怕吾,吾是戴罪之人。”

闻言,说话人哆哆嗦嗦,不敢说话。

苏仙摇摇头一阵苦笑,道:“据我所知,命案的发生,关边楚真的是无心之失。县令大人让他戴罪立功一事,虽然没有公诸于众,但不代表见不得光,知县更没有徇私枉法。关边楚在关闸口里,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天天替百姓顶着炮火,剿杀土匪;大街小巷,他又把性命挂在头上,站在百姓前面,去找咬死人的土豹。关边楚是外地人,为什么全然不顾自己性命,连番保卫我们这一乡人?这不是功又是什么?我觉得大家可以原谅他,也要相信他接下来能为大家做更多的好事。特别是死者的家属,要替全城百姓的安危着想,原谅关边楚,让他将功补过,为百姓奔前线,保卫大家!再有,死者的敛葬费和抚恤金、家属日后的生活费都由我出。不知大家满意吗?”苏仙的身份与名望都很高,他所表达的意见在百姓心中占据的分量很重,直接影响了百姓们的决定,尽管他仍有些乳臭未干的味道。百姓们沉思了许久许久,尚未作出决定。苏仙又道:“此人日后若有半步行差踏错,即逐出本县,一切责任在我苏仙。如何?”

掌柜暗想一遭,不敢与“全城的安危”为敌,只好带头同意,说:“既然苏三少力保关边楚,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关边楚日后一切事干都与苏三少挂钩。只望他能为百姓多做些好事,否则小二死不瞑目。”

看着民愤稍平,罗伟与石家鉴等人才敢露脸。罗伟怨道:“真是想不明白你们为何会对一个毫无交情的犯人说情,甚至乎让他出任要职,很是滑稽。何况本来就僧多粥少!”“征兵难,征强壮的兵丁更难,眼下战事告急,只要有男丁参军,我们就都收于帐下,可谓宁滥勿缺啊!官衙内的银两也花得七七八八了,不让苏仙这个大财团来接手,行吗?”石家鉴正答着,百姓突然发现罗伟,又起骚乱,连声大喊:“这个狗官刚才骂我们是贱民!快下来受打!”

罗伟见形势不妙,赶紧躲了。百姓们哈哈大笑,拍手称快。苏仙暗自心想:两广的百姓真是生性鲁莽,敢于直言,胆大包天呐!他叮嘱关边楚说:“你是穷苦人家,以后切忌耍官威,盛气凌人。”

关边楚应允着,刚想拜谢苏仙解围之恩情,苏团练便对他说:“不用谢他,他是我们老板,必须得帮我们。”

“老板?”关边楚感到十分讶异。在他看来,苏仙像个天天风流快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纨绔子弟。他究竟有何神通,连石家鉴都对他毕恭毕敬,还能如此淡定地面对发了疯的百姓?

面对不懂兵制的关边楚,苏仙指指他军服上所写的“勇”字,耐心给他解释与教导。并嘱咐道:“切记,你只听命于我,不属任何人。虽然我任官职,但苏团练、欧团练都是我私有的武装。而你新任副团,在军中除苏团练外,你的权利很大,地位很高,可要严肃对待一切事干,多动脑子,不能蛮干。”初来乍到、涉世未深的关边楚哪里知晓这如此之多的规矩和说法?对于他来说,能找到栖身之所便已满足。何况礼尚往来,为苏仙卖命也是应该的,不管他是不是自己的老板。所以唯唯诺诺地对苏仙点头,执笏以记所受教诲,显得很乖。

当夜,苏仙在家中宴请官衙文武,除了罗伟。酒过三巡,饭饱八分。苏仙与诸人前前后后进了大烟房,继续享乐。

刚踏入房门,关边楚顿时叹为观止,自己何曾见过如此高贵而雅致的布置?石家鉴嘬了两口大烟,对苏仙说:“州府可能任命你为本县巡检司。”但苏仙似乎没听见,反而是文智长道长附庸风雅,与石家鉴搭上话,一味的阿谀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