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会议(1 / 1)

穿越1550 三十未疯 5273 字 2014-11-01

和八个抱着打酱油心理而来的小旗相比,剩下的两名小旗,黄涛和赵之林无疑是场上最迫切希望在付梓枫面前好好表现自己的。

方才付梓枫问到关于马家荡目前的一些问题,主要也都是黄涛和赵之林在为付梓枫讲解,只不过在听到付梓枫说想要增加人口的时候,黄涛和赵之林的第一反应都是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要知道,在如今的大明,军户制度早就已经腐烂得七七八八了,各地户所的军户逃亡现象十分突出,其中最严重的一些地区的户所,军户的出逃率都已经快接近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如今的一些户所,就已经只剩下一个空壳罢了。

江浙地区经济相较其他地方要好上一些,军户日子勉强还能过得去,因此出逃比例相对也少一点,但是大都也在百分之五十不到,像马家荡这样还能存有五十六户军户的百户所,都已经算是多的了。

军户出逃严重,作为军户制度的基本单位,各地的百户所的百户以至更上一级的千户甚至于各都司的一些高官,对此却都是乐见其成,这些出逃的军户原本的户籍并没有被撤销,反倒是便利了他们吃空饷。吃空饷也成为了这些户所军官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至于遇到朝廷方面需要用到这些户所兵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这些军官们之间也会相互拆借,甚至是花钱雇佣一些平民临时充数,以用来掩盖自己户所人数的不足,以维持能够从朝廷那边获得足量的饷银。

也就是说,在如今大明的百户,有的只是希望自己辖下军户数量少一些,以便自己可以多吃些空饷的,而像付梓枫这样提出想要增加人口的,就算不是独一份,至少也是极为罕见的。

“大人,您是说,想要增加马家荡村的人口?”黄涛有些疑惑的问了付梓枫一句,想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听错。

“没错。”付梓枫点了点头,对黄涛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好主意了?”

“没,没有。”黄涛并没有什么好建议提出,而是向付梓枫问到:“大人想要增加人口是为何故呢?”

付梓枫当然不会告诉黄涛说自己这是要快一点壮大实力,好早一日实施他谋朝篡位的大事业,而是反问到:“一个百户所的正常编制是一百一十二人,可如今的马家荡百户所辖下,包括在场的各位在内,却一共只有军户五十六户,足足有一半的缺额,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官提出要补充人口,这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付梓枫拿百户所的编制人数来说事,黄涛也不确定付梓枫是否知道有吃空饷这一回事,于是想了一下之后回道:“大人有所不知,虽说这百户所编制人数有一百一十二人,但是朝廷方面每年的饷银往往不能足额发放,因此各地户所人数多有空缺……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了。”

黄涛并没有说的太细,毕竟他自己也只是小旗一个,并没多少机会去深入了解这些事情,虽然知道有户所官员吃空饷这回事,但是具体情况如何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也只是隐晦的说成了朝廷方面每年饷银的发放不足。

其实黄涛也没有说错,这些地方户所的百户吃空饷是没错,但是他们每年拿到手的饷银却也都不是足额。不过这倒不是朝廷方面的问题,朝廷每年下发的饷银都是足额发放的,只不过这些饷银每年从户部下发,需要通过五军都督府到各地都司,然后才是地方千户所,最后才会发到各百户身上,经过这其中的层层克扣剥削,最后落到百户手里的往往只有足额的六到七成,有的甚至更少,因此对于大部分的百户来说,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吃空饷,而是不得不吃。

同样的,也正是由于大环境如此,各地方百户所的百户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控制自己辖下军户的数量,在自己能够拿到手的饷银数量的基础上,自己或多或少也会吃上一些空饷,因此也进一步加剧了军户出逃的现象。

马家荡百户所辖下如今还能保存有五十六户军户,这还得多亏了上一任的老马百户,正是由于老马百户空饷吃得比较少,拿到手的饷银大部分能够如数发放到手下军户手上,因此现在的马家荡村才能拥有比附近其他百户所多一些的军户。

付梓枫从小到大,一直就都是个学渣,说是个历史盲也毫不为过,自然不会知道这其中那么多的弯弯道道。不过好在在离开福江岛来到大明之前,陈光特地给付梓枫恶补了一下这个时代大明的一些历史知识,也正因为如此,付梓枫对时下大明军户出逃,军官吃空饷的事情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

付梓枫知道,如今大明军户出逃情况严重,军官吃空饷与其说是造成其现象的原因,还不如说是军户出逃之后顺势而为的一个结果。实际上,造成军户大量出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久无战事,许多地区的军户一早就失去了原本作战的职能,而明朝廷方面,为了节省开支,则将大量的劳役赋予到这些军户的头上,这些军户除了要负担一些基本的赋税之外,每年还需要负担一到两次比较长时间的劳役,若是不去的话则需要花银子交由官府另雇他人代为服役。

因此,即便这些军户每年有一定数额的饷银可拿,但是用来抵消这一年一到两次的长期劳役之后也就都所剩无几了,而若是想剩下这笔开支选择前去服役的,其服役地点路途遥远不说,一路上的路费伙食还都得服役者自行解决,加上劳役的强度也十分大,在劳役中致残致死的也不在少数,军户的日子实际上是非常难过,因此才会大量出逃。

说白了,这些都是银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付梓枫这个大土豪来说,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因此在听了黄涛的话之后,付梓枫点了点头表示了解,然后说道:“这个本官自然知道,我现在问的,是要如何才能增加这马家荡百户所辖下的人口,最不济也要先把百户所这一百一十二人的编制补齐了先,至于饷银方面的问题,这个本官自有解决的办法,无需你们多做考虑。”

听到付梓枫这样说,赵之林也是站了出来,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如今各地户所军户数量都不足额,其原因并非只有饷银这一项……”

没等赵之林说完,付梓枫就接过话来:“主要还是劳役的问题是吧?”

赵之林点了点头。

付梓枫想了一下,说道:“那若是本官承诺,今后这马家荡百户所辖下的所有军户,其每年劳役的买代钱都由本官代付,那样如何?可否吸引到人口前来?”

付梓枫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十个小旗顿时都是一震,似是被付梓枫话里的内容吓了一跳,要知道,这劳役正是这些军户生活困苦的最大元凶,在场这十位都是小旗,每年拿到手的饷银要比普通军户多上一点,但是在需要交劳役的买代钱的情况下也是过得十分艰难,此时听到付梓枫说要为他们代付这笔钱,自然都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付梓枫的魄力,一个满编制百户所辖下军户每年的买代钱估计都要超过五百两了,这对他们这些穷掼了的苦哈哈看来无疑是笔巨款;喜的是,如果付梓枫说的是真的,那么今后他们的日子就将会好过很多。

黄涛第一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思索了一会,对付梓枫说道:“若是照大人所说,想必能够吸引附近其他户所的军户来投,这样很快就能将这马家的百户所的编制补满,只是……”

“只是什么?”付梓枫问。

“只是这样的话,大人势必会引起附近其他百户所百户的敌视啊。”黄涛如实回到。

“那又是如何?我又没有明抢,只要人家军户自愿迁移,那些百户还可以因此多吃些空饷呢,为何会因此仇视本官?”付梓枫不解。

“是这样的,大人。”黄涛解释道:“如今这左近的各个百户所剩余的军户人数,可以说已经是最低值了,若是再少一些的话,很多军田都会因为人手不足而无法耕种,这损失绝对不是多吃一些空饷就可以弥补的。”

“这样啊。”听了黄涛的解释之后,付梓枫也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于是接着问到:“那除了军户呢?马家荡村里面不是还有不少的民户吗。其他百户所应该也有不少民户吧?按照这个条件,应该能够吸引到附近地区的一些民户过来吧?”

“这……”在场的小旗们都面面相觑,包括那八名打酱油的,似乎都对付梓枫这话有些不以为然。

看到付梓枫一脸的不解,赵之林率先开口:“大人,属下认为,这个多半是不可能的?这个条件对于我们军户来说是十分优渥,但是光凭这个的话,应该不会有民户会愿意就这样转成军户的。”

其实也这怪不得付梓枫,关于明朝军户和民户的差别陈光也没和付梓枫细说,作为历史盲付梓枫也只是大概的知道,明朝的军户地位要比民户低一些,但是没想到会低这么多,对于军户十分优渥的条件,居然会被说成不可能吸引民户改成军籍。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的明朝,军户和民户的社会地位差别并不是很大,并非后世一些历史资料里面说的军户不允许从事商业、手工业,甚至连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参加的程度,这个时代的军户,也会从事一些其他的行业,至于科举考试,朝廷对于军户是有所限制,单也只是限制军户每户只允许出一名生员,并非完全限制,而民户则没这个限制。

至于为什么在这么优渥的条件下,赵之林还能够笃定的说没有民户会因此改成军户,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明代,一旦成为军户,则世世代代都要作为军户传承下去,想要脱籍极其困难,明人一般都以脱离军籍为幸,因此自然不会有民户会想要加入军籍。

在弄明白了从附近的百户所引进人口是行不通的之后,付梓枫又和众人讨论了一番,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想要增加人口的话,最好的方法还是得从远一些的地方招募,最好是能招募到一批流民,这样一来,只需要极少的代价便可以让他们自愿加入到军籍里面来。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付梓枫所在的这马家荡百户所地处的这江浙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百姓日子相对好过一些,因此这一带几乎没有爆发过什么农民起义之类的事件,算是比较太平的,因此也就基本不会产生流民这一群体。想要招募流民的话,最好还是得一路北上,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寻找才行,那一带一贯都不安生,加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时有发生,最容易产生流民。

“那么,如果派人北上到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招募流民的话,最快需要多久才能将招募到的流民带回到这马家荡来?”会议最后,付梓枫问到。

“这个,属下早年去过一趟山东,那边距离我们现在这里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再加上寻找和招募流民所需花费的时间,估计少则需要三四个月,多则需要半年甚至以上。”年纪稍长的黄涛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