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庄严的汉宫,汉灵帝召集三公九卿议事。
中常侍张让宣读了刘舆、腾述的陈情表:
洛阳距离渔阳两千余里,渔阳距离乐浪两千余里,距离遥远,山岭森林,河流原野,密布在渔阳到乐浪的路上。
虎豹、财狼随时在队伍旁边虎视眈眈,高句、扶余丽居于乐浪北,沃沮居于东,三韩居于南,乐浪是四战之地。
然而为何不舍弃边远,是因为祖先创业不易,传到陛下一代,边郡军民尤人心思汉,不愿意让陛下承担史书上失地的责任啊。
这样严酷寒冷的地方,臣等却去做官,实际是为了大汉兴旺,为了解和克制周边的国家,避免他们对大汉造成不利影响。
屯田边疆,是自先秦和西汉便有的方法,现在为了安置江夏叛乱裹挟的流民,向皇上申请移江夏和青州民屯田乐浪,皇上上次已经批准。
现在已经移民了千余人,正在继续移民。乐浪贫瘠,粮食、布匹和戍边兵器不足,请陛下赐予。臣等虽然年龄大了,却愿意为陛下守卫边疆,拓地数百里。即使死于疆场,或老病死在任上,也将以宗族和祭祀在遥远之地宣扬大汉雄风。
————
汉灵帝听的心怀激动,刘舆不愧是咋们老刘家的人啊,两个字“贴心”。多数士族大臣们争相到富庶之地任职,却都不愿意到少数民族聚集地或边郡任职。汉灵帝这几年早就看透了,士族们打着各种道德高尚的旗号,却只顾自家的利益,哪里管刘家的江山?
安得猛士守四方?最后还是要靠刘姓宗族,光武帝不就是以普通宗室力挽狂澜么?更重要是“拓地数百里”,他刘宏如果能扩大土地,建立战功,朝野对他的评价,死后的谥号也会好很多的,谁能不在乎身前身后名?
司徒杨赐首先发言:“陛下,然刘舆之志气可嘉,但乐浪如此之远,守卫不易,靡费国家粮草,死伤壮勇,如此事情又什么意义?”杨赐是陕西人,弘农杨氏时代官宦大族,从其祖先杨震到杨赐,已经有3人做到三公,其儿子杨彪也做到三公,孙儿就是被曹操杀掉的杨修。杨赐深得灵帝信任,长期在三公九卿各个位置任职,是与袁氏并称的衣冠大族。
隋文帝杨坚也是弘农杨氏的后裔。
司徒杨赐继续说:“国家军事上最重要的,一是关西凉州的羌族,不时叛乱,二是北方匈奴、乌桓等偶尔入境劫掠,这两处距离中原和司隶较近,几代先皇耗费以亿计,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上次夏育、臧旻欲北伐匈奴建功,被击败,死伤数万人,数万父母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儿童失去父母,这事情也就才2年。如今又要开边事,国家如何承担?”
太常陈耽说:“边疆之事,耗费必然巨大,财政负担不起啊。”
九卿之一的袁隗说:“刘舆说只需要资助5000人初始的6个月的钱粮,布匹军器也是如此,可以用青州冀州粮仓中的陈粮5万石便足够了。”袁隗是袁绍、袁术的叔叔,刘岱正是袁家圈子中经常参加活动的人员。
其他,太尉刘宽、司空张济,卫尉许彧也纷纷发表意见,反对的人多,赞成的少。
汉灵帝见尚书卢植沉没不言,问他:“卢尚书如何不言?”
卢植:“臣听说不同的地方风俗和地理情况有所差别,江南和黄河两岸,山东和关西,幽州和冀州都是不一样的。”
汉灵帝:“卢卿是幽州涿郡人吧,应该很了解幽州的情况,请你说说看法。”
卢植:“那我就试着说说,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包涵。”
“诸公所以怀有忧虑,主要是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担心钱粮兵器耗费过多,二是担心战争开始容易结束难,三是担心将在外不服从中央调遣。”
杨赐、刘宽等纷纷点头称是,灵帝也同意。
卢植继续说:“刘舆所求着,不过粮食5万石。如果觉得认为太多,划一半给他2。5万石,5000人3个月的粮食,就不算多了,此外可再拨些兵器。”
“刘舆做过太守,富有经验,这次本来就是去屯垦开边,不会轻易开启大规模战争,况且乐浪偏远,与富裕的州郡山水相隔,就算发生战争也影响不到。”
“至于担心反叛更是不必,皇上春秋鼎盛,海内宾服,人心思汗。刘舆长子刘岱,在朝中为官,正是质子,其二子刘繇在青州刺史属下为官,二人都读过太学的名士。刘舆任职乐浪,只不过是想奋起年老之身,为子孙的仕途助推罢了。”
杨赐盯着袁隗,卢植,心理暗暗想这两个人怎么最近老和我作对?
袁隗也就罢了,人家也是做过三公的人,卢植这小子也和我作对?
刘宏很聪明,还是赞成卢植说法,而且卢植向来少有私心,和大族官僚很不一样。
袁隗也赞成卢植的说法。
张让偷偷在灵帝耳边说:“陛下,刘岱已经为陛下贡献了20匹东北骏马,价值可在300万钱,乐浪边郡没什么收入,陛下不意思意思也说不过去啊。粮食在粮仓中放着也是发霉,陛下也用不着,刘岱的贡品才是实实在在为陛下享用的,陛下赐予些粮食,刘舆统和乐浪才好继续为皇上贡献东北的珍贵之物啊。”
“东北边郡的马匹、人参、鹿茸都是宝贝,东北蛮女也同汉族女子、江夏蛮女多有不同,陛下忘了上次刘裕上供的江夏蛮女?”
灵帝回忆起泼辣多姿的蛮女,皮肤细腻、身材娇小,及其适合把玩,尤其善于蛮族舞蹈和歌曲,比大家族的呆板的女子有趣多了。
灵帝下定决心:“迁乐浪太守腾述为议郎,令他回洛阳述职。授予乐浪太守刘舆侍中、假节、领护东海校尉,都督乐浪军政事,。征召故太尉刘宠子刘范为辽东沓氏长转运粮草,迁庐江假司马太史登为乐浪司马,迁郎中刘裕为乐浪郡武猛从事,”
“从冀州、兖州、青州粮仓各拨给乐浪粮食2万石,共计6万石。从大武库下拨矛戟、刀剑、弓弩、盾各500,皮甲1000,铁甲200。”
“皇上圣明”众臣皆称是。杨赐还欲再说,见众人皆同意,也只好作罢。
+++++
等到太尉等重臣散场,汉灵帝让张让招来刘岱。
刘岱迎面遇到袁隗、卢植,连忙行礼:“袁大人,卢尚书。”
袁隗满脸皱纹化作花儿:“贤侄,我们关东士族又胜了一仗,你可要好好感激我。”接着简要说了说杨赐、陈耽的反对,和自己、卢植的支持,以及灵帝的决断。
刘岱忙再拜,许诺回去不日将登门感谢二人。
卢植也露出笑容:“感谢到不必,你是黄门侍郎,真是联通内外的枢纽,一定要多向陛下提出好的意见,为匡正社稷做贡献。”
司徒杨赐气呼呼走过来,见到刘岱就骂:“你叔叔刘宠如此清廉,你父亲也是一代名臣,你却勾结宦官,为了升官,煽动皇帝开疆拓土,你知道有多少人会死于战争?刘姓子孙有你这样的,真是国家的耻辱啊。”
刘岱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真想大吼:尼玛,这是我那挨千刀的侄儿刘裕干的好事,我只是给他擦屁股。
————
汉灵帝拍了拍张让:“阿父,你念给他听听吧。刘岱你们祖孙3代可是深受皇恩啊。”
刘岱听得感激涕零,指着天发誓,定要为皇帝开疆拓土,不负皇恩浩荡。
张让却说:“粮食送给你们,这些兵器铠甲却不能白拿,让刘舆每年上供骏马20匹,珍宝5样,蛮女5名。”
刘岱抬头看看张让,又看看皇帝刘宏,得刘宏点头,放才松了口气。骏马20匹,珍宝5样,蛮女5名还是能凑够的。
只要皇帝开心就好。
只是腹诽侄儿刘裕,为了立功升官,把老父亲派到那么远的乐浪去,而身为人子的刘岱却不能代替,这是不孝啊。
巴结中常侍张让等,这是为士族不耻的行为啊,侄儿啊,你这么做你爸打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