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望门投止思张俭(1 / 1)

辽东郡沓氏城周边,有许多剃发的北方胡人,有的带着圆圆的帽子,穿着紧身的衣服,留着浓密的胡须。也有白净小眼睛的人扶余人、高句丽人,穿着毛皮、破布的三韩人。汉族虽然最多,却也不是中原的宽袍大袖,而是以紧身干练为主。

与一水之隔的东莱不同,路上不少人都骑着或牵着马匹、毛驴、骡子或牛等大牲畜,野地里牧童骑着小马,赶着一大群羊儿,唱着欢快的歌声,听不明白歌词。

看着周围广阔的平原,大面积的田野,远处的大山和森林,太史登愣住了,半响说:“这里真平坦,比东莱平坦多了。”

刘韪说:“要是到了辽东襄平周边或者冀州,那更是一眼忘不到边。”

太史登:“为什么我们不就呆在这里开垦土地,住下来?东面的平原看不到头。”

刘裕不易解释这个问题,难道告诉他实际上辽东郡府襄平距离东莱,比乐浪距离东莱更远?至于更加隐秘的雄踞海外的心思,就更不足在众人面前说出来了。

刘舆端起家长的架子说:“我是乐浪太守,我们自然要去乐浪的,这一点你要记住。沓氏县只是一个县,乐浪郡有10多个县,未来会有更好的地方等着我们。”

给刘范留下壮丁200以及他们的家属,补充淡水,买卖南方来的货物。辽东的手工制品技术很一般。缺少铁器,陶瓷,布匹,填充木棉的棉袄和褥子,盛产马匹、木材、毛皮、狍子,人参,鹿茸,熊掌之类。

利用布匹、粮食、糖换取数十马匹,这里的马匹远远比中原、江东便宜。第二日,船队继续出发。

————

沿着海岸,船队向东面行驶。百姓们看着北面岸上空旷的原野,不断发出惊叹。

刘舆迟疑了,问刘裕:“不想辽东郡南部,却有这么大片的平原啊。”

“或许将百姓们留在北面海边有河流之处,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如果作为最高官职的刘舆,动摇了,这对后续的计划是非常不利的。

刘裕只好摊开地图,细细解释:“是啊,这边看起来土地更加平坦而广阔,为什么却只有很少的村落没有县城?为什么大汉在辽东郡南部如此广阔的土地,只有平郭县、西安平县(丹东)、沓氏县、番汗县4个县。而在乐浪郡这样的边郡,面积仅仅比辽东南部大一点,却有却有18个县?”

太史登问:“是为了防守么?”

刘裕到:“这当然是一个原因,这些平原无险可守,村落轻易就能被高句丽、东沃沮劫掠。”

“但还有很其他原因,这一代人口太少,长白山中,老虎、熊、狼群出没,狼群甚至达到数百上千头,从山中出来,南下袭击更温暖,有粮食的村落,这很不安全啊。”

“这边河流较少,降雨虽然不少但却寒冷,乐浪降雨丰富,气温高些,使得水稻种植成为可能。”

“乐浪的河流和山地遍布,便于防守。而辽东的南部狭长而平缓,距离扶余、高句丽过近,容易受到土著的攻击。”

这话中,多少有些猜测和推理,毕竟刘裕并不了解辽东。

刘政即使长期行船贸易周边,对这块区域了解也很少。

刘舆对这既有猜测,又有推理的说法,却非常在意,他是试探众人的意见,每丁2石已经发给壮丁或其家属,怎能轻易将聚集的百姓放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范围?

刘裕却盘算,这一段长白山以南的平原,处于沓氏和西安平之间(大连和丹东之间),东西约有500里,南北4、50里,都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几条短促的河流在期间流淌,河边上偶尔有屯子,被低矮的土墙围起来,或是为了防御土著和野兽。

没有设县?岂不是正好,这段平原距离东莱、乐浪并不太远,如果人口有富余,正好是可以占据的土地。至于形状狭长,不利防守这弱点,初期势力弱小时是严重问题,国力强大了却也没什么。

————

数日后到了西安平县(丹东),西安平令,甘陵张歧带当地官员、大族、三老列出城迎接。

甘陵张氏可能并不出名,但清河国首府在甘陵县,甘陵张氏其实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清河张氏”,后世有“天下张氏出清河”之称,张歧也算是做到了太守之位点的。

据说甘陵张氏是留侯张良的后代,与大河对面的东平张邈、张超家,以后占据汉中的张天师沛国张鲁同是留侯张良的后代,世代官宦之家,家有良田数千亩。张氏不同支脉间互相提携帮助,所以在东汉的官场和商场上影响很大。

此时的甘陵张氏,并不如东平张氏正统和强势,之后张邈、张超迎接吕布,反抗袁绍、曹操,家族被围攻数月,城中军民死伤殆尽,张邈、张超三族被屠,东平张氏这支望族自然就十不存一,被甘陵张氏所代替。

张歧三十余岁,身长挺拔,骑马却并不乘车而来,有着北方人的豪爽和英武,奇怪地是皮肤白嫩细腻,再看其他人却也是这样。

张歧:“刘公大驾光临,下官张歧率领西安平官宦、乡老、有秩前来迎接。”张歧知道西安平距离乐浪只有数百里,而距离辽东郡郡治襄平超过千里,西安平有有什么事还是需要乐浪太守出马,所以刻意结交。

黑压压的一群人深深鞠躬不起,竟然有数百人。

刘舆:“张县令请起,诸位乡亲父老快请起。”刘舆心中疑惑,迎接就迎接,怎么这么大群人?怕不得2、3百号人。

“西安平1万多户,4万余口百姓的性命,便拖于刘公之手。”一位老人人再拜。

刘舆忙到:“不敢受长者大礼。”仔细一看,老人相貌清癯,气度不凡,却觉得面熟。

“罪人张俭。”老人道。

“张俭?张元节?”刘舆连忙下拜,“望门投止思张俭,张公高洁,海内人望,为众人仰慕。”

张俭:“刘太守何必如此,张俭不吉之人,避祸害的许多人受了牵连。”

刘舆:“听闻张公出塞避祸,不想再这里。”

张俭:“我本汉人,怎能老死于塞外。”

张歧:“叔父出塞之后,辗转回到襄平、沓氏、最后到了西安平,已经在这修养数年。”

对了,张俭姓张,张歧也姓张,攀个亲家正常不过,虽然张俭的祖上是赵王张耳,张歧的祖上是留侯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