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战火到扬州(1 / 1)

晚清七十二变 梁二叔 2603 字 2014-11-19

1842年5月,天气暖和,驻扎浙江的英国佬已经按捺不住冲动!英国海军司令巴加、陆军司令郭富决定提前行动,尽管这时候印度红头阿三们还没赶来,总头目濮鼎查身在香港。这两个洋鬼子觉着有必要集中优势兵力,于是就下令撤离镇海、宁波。

傻乎乎的扬威大将军没搞明白英国佬下一步的打算,看见英国佬撤离镇海、宁波,他还以为英国佬坚持不下去了,这个二货一时间心花怒放,赶紧给京城的道光皇帝写信报告这个好消息。

但是接下来,扬威大将军傻眼了!他很快就接到消息,英国佬开始进攻乍浦了!

巴加和郭富把镇海和宁波的英国兵撤回来,集结于黄牛礁,这些人拼凑到一起,有战舰七艘、轮船四艘,陆军两千多人,这差不多是浙江地区的绝大部分主力。

他们很快到了乍浦一带海面。头一天经过一番侦察准备以后,第二天,英国佬就发动了进攻,还是利用他们屡试不爽的套路:海军在正面开炮,然后陆军绕道两厢包抄而入。

乍浦的防卫准备远不及厦门、定海和镇海,但是英国佬在这个弹丸之地却遭到了顽强抵抗,伤亡程度远远也远远超过以往,清军甚至利用鸟枪,长矛这类原始武器干掉了英国佬的一个陆军中校。乍浦一役,大清绿营作战能力远逊于特权阶层八旗军,驻防于此的这些满人将士为了他们的父母妻儿,还有祖上的荣光,个个浴血奋战,殊死搏斗,甚至还出现了八旗子弟战死以后,其妻儿也纷纷赴死的悲壮局面。

英国佬当天就占领了乍浦,但是他们在乍浦并没有做过多停留,休整十天以后,全部撤离,然后紧接把战火烧到了江苏境内,他们下一个目标是江苏省宝山县的吴淞。黄浦江于此地入长江,这里是江苏的海防重镇,也是长江防御的第一道屏障。

1842年6月8日,气势汹汹的英国佬到了长江口外的鸡骨礁。

英国佬刚进入江苏时,两江总督牛鉴和他所有先前的同僚一样,初会洋鬼子时都自信得要命,压根没有把西洋鬼子放到眼里。两江总督牛鉴尤其淡定,洋鬼子很厉害吗?难道比决堤的黄河水还难对付?

这个出身甘肃的高官大吏崛起之前就是以临危不乱而闻名朝野,当年此君担任河南巡抚坐镇开封,主政河南的时候,黄河决堤,整个开封城都差点别淹了,一群惊慌失色的同僚都吓破了胆,嚷嚷着把省府迁到个好点的地界,只有这位胆子大的河南巡抚气定神闲,坦然自若,临危不乱。这点正好适合了道光皇帝的胃口,所以裕谦阵前自杀以后,道光皇帝毫不犹豫地把胆子大的牛鉴提拔到两江总督这个高位上。

无知者无畏,傻大胆初到江苏前线以后,坐镇宝山,他跟林则徐一样满肚子都是从中国古书上学来的计谋,满脑子都是曼妙的奇思妙想。有一点必须得承认,牛鉴对英国佬发动战争的目的要远远高于他的同僚,他在给道光皇帝的折子上就说了英国佬虽然狡猾善战,但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通商,做买卖,并不是搞什么攻城略地。但是有一点他又犯了严重的认知错误,他认为江苏的防务只要搞好一个吴淞口就足够了,英国人虽然吹牛说要内犯扬子江,只不过是说大话吓唬人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当真,然后给道光皇帝打包票说英国佬绝对不会入侵内河。当英国佬的战舰后来真剑指长江,黑洞洞的火炮对准宝山城门楼的时候,以胆子大而闻名的牛总督满肚子地谋略都灰飞烟灭,所以吴淞口一丢,此君脚底下抹油,“哧溜”一声跑掉了。

英国佬集结完毕以后,6月16日凌晨时分,他们开始攻打吴淞口,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他们就占据了吴淞口和宝山县。

大清官方资料又是用大量文学性的语言,一番添油加醋地勾画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应敌的盛况,说陈提督初战告捷,击沉英舰几艘,打死洋鬼子无数,但最终寡不敌众……

道德评论家接着矛头一转,笔调一变,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开始埋汰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牛鉴。说战争打响后,当时正驻守宝山县城的牛鉴听说陈化成在前线打了胜仗,不仅击沉英军火轮船3艘、三桅船1艘,击断三桅船高桅一段,打死打伤英国佬三四百人,而且切断了洋鬼子的后路。看陈化成立了战功,英国鬼子如此好对付,想抢夺胜利果实的两江总督牛鉴在宝山城坐不住了。他赶紧慌慌张张地便以督军的名义,换上他的顶戴朝服,坐上八个人抬的绿呢大轿在万众簇拥之下出了宝山县城的城门,结果目标太大,英国佬的炮兵也知道擒贼先擒王的中国圣人古训,对着扎眼的绿呢大轿开了一炮。牛鉴大难不死,可跟的亲兵护卫们不幸被击中,十多个亲卫瞬间血肉横飞,身首异处。傻大胆牛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惨状,魂飞魄散,吓得钻出八抬大轿,,赶紧屁滚尿流地逃离宝山县,手下的奴才们跑掉了!这下可坏了,其他守卒以为兵败都跑了。最后牛大人一口气跑到嘉定才停住了脚。

牛鉴逃离倒是不假,但是逃跑这件事经过一番文学化处理以后味道却变了。依照这些人的观点,如果当时牛鉴不逃跑的话,帮衬着陈化成抗击英国佬,那么吴淞口一役,咱们大清先民就打赢了。这种说法满满的诗意,混着浓稠的爱国主义情愫,再加上酸得能倒掉牙的忠奸判断,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吴淞口的地理形势和豆腐渣一样的防御工事,还有英国佬无坚不摧的坚船利炮。

英国佬占领了宝山之后,他们的大批援兵如同搬家的蚂蚁一样也纷纷赶到。群贼激愤,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对准了长江下游的交通枢纽,航运业的中心——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