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英国女王 2 加冕礼(1 / 1)

一匡天下 莫语一生 2795 字 2014-11-21

1558年11月,一个寒冷潮湿的冬夜,玛丽女王终于死了。

伊丽莎白跪在姐姐床前,为她最后一次诵读《圣经》超度亡灵。

当她从书页中抬起头来,发现身边围满了王公贵族,所有的人都向她跪下,称她为女王。

她被一群侍女伺候沐浴更衣,脱下女侍官的旧袍子,换上久违的皇家公主奢华裙服。

从今天起,她不再是玛丽的侍女,而是即将登基的女王。

经历过无数的折磨,生与死的边缘时刻,对于迟来的权力和荣耀,她出人意料地淡定。

她清楚地知道她的胜利,不是赢在战胜他人,而是赢在战胜自己,战胜对她紧追不舍的死神。

罗伯特说的没错。忍耐比力量更强大。她终于守望云开见月明,在与命运和死神的赛跑中,她赢了。

伊丽莎白的心中,充满对上帝和命运的感恩,她虔诚地跪在寝宫地毯上,向上帝感谢“神的奇迹”。

她被指定为继承人的当天,就开始了任命新内阁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在牛津任教的培根老师,重新任命他为掌玺大臣。

博览群书的年轻女王,虽然不曾亲自理政,却深谙人才之重要性。只要找对合适的人,所有政务都可以顺理成章推行。

她在任命内阁官员方面,体现出一个国王的宽容胸怀,举贤不避亲,举贤不弃仇,无论宗教信仰政坛派系,只看他们对帝国的忠诚。

哪怕曾是玛丽的宠臣,甚至参与迫害她的臣子,也根据各自的才能经验,得到适当的职务安排。

许多因为宗教纷争,被迫流亡海外的英国官员,纷纷返回自己的国都,参与新女王举行的内阁竞选。

新女王的作风,令贵族和大臣们耳目一新,倾倒不已,纷纷感叹:“感谢上帝,让我侍候了这样可敬的女王。”

在冬天结束的时候,伊丽莎白被狂欢的人群、兴奋的贵族大臣们簇拥着,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典礼。

整个下午,英国沉浸在快乐之中。旗帜鲜花汇成了海洋,所有民众呼喊女王芳名的声音,盖过海洋上此起彼伏的浪涛声。

作为赢尽民心的女王,伊丽莎白将所有礼品都慨然收下,包括由乞丐献给她的迷迭香,并将这束鲜花一直带到威斯敏斯特教堂。

这项亲民的举动,令人群为新女王的善解人意而热泪盈眶。

所有的人都诚心诚意地呼喊着:“上帝佑护女王!”。伊丽莎白热情地回应:“天佑我民!”。

加冕大典庄严而萧穆。大主教在所有王公贵族面前,将皇室的圣爱德华大王冠戴在伊丽莎白头上,然后又将同样珠光宝气的后冠交给她。

当伊丽莎白握紧手中的权杖,向支持她的贵族大臣与民众展示上帝赐予的王权。欢呼声再一次狂热地响起。

现在,25岁的伊丽莎白成了英国女王,她那超乎寻常、势不可挡的好运气,帮助她跨越了一切看来不可能跨越的障碍。

她是都铎王朝建国100年来,唯一一个逃脱断头台的伦敦塔囚犯,并且最后还当上了一国之君。

星相学家们甚至猜测,当1533年伊丽莎白降临人世的时候,世上最幸运星座的所有光芒一定全都照射在这个小婴儿的身上。

画家们为登基时的女王画了最精致的画,她的美貌令当时及后世的英国人倾倒。诗人为这天的女王作了不计其数的赞美诗。

由于受过太多折磨,年轻的她身材修长,苗条略显瘦削,一头浓密的金色长发,如英国乡村秋季原野上成熟的麦浪。她的皮肤雪白得几乎透明,似乎有点营养不良。明亮的棕色眼睛略有一些近视,但这并不妨碍她的美丽,反而使得她的眼神具有一种特别的诱惑。

当然,也许她并不是那么国色天香。

然而,因为她是唯一的女王,理所当然成为所有男人眼中的女神。

这一刻的女王特别象她的母亲安妮博琳,向所有的人展示她的高贵气质、美丽绝伦。

在这一天以后,她将让大臣们领略她作为亨利八世的女儿,威严而教人胆战心惊的一面。

感谢您阅读这本小说!请放入书架收藏!

历史幻想题材《新明演义》(又名《帝国传奇》),《碧血南洋》(又名《新碧血剑》),血荐轩辕(又名《新神雕侠侣》),《怒海独狼》(又名《大航海传奇》),《大漠长河》(又名《上元传说》),民国穿越题材《辛亥百年》,豪门家族戏《黎氏春秋》系列,浪漫现实题材《人间喜剧》系列,校园励志《青春不死》系列,即将陆续上传连载,题材多样不拘一格,历史架空,热血传奇,青春爱情,都市商战,尽在莫语一生专栏,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