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队人马要从哈密县城出发,骑马赶到兰州。再搭乘火车去西安,从陇海线转平汉线或者津浦线,到达武汉或者南京,再转道上海。
宋〇〇部下的七十一军三十六师俗称御林军,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目前仅有的三个德械师之一。
七十七师、七十八师、三十六师,这三个德械师是中央军嫡系当中的嫡系,也即是所谓的中央军模范师。曾经担负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市的卫戍之责,所以俗称御林军。其中的七十八师前任师座俞〇〇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晋级少将师长,兼任蒋〇〇的侍卫官,曾经在第一次淞沪抗战也就是一二八淞沪之战当中,血战日寇,被称为时代英雄人物。这几只部队曾经在上一次淞沪抗战当中与日寇交手并获得不错的胜绩,作为对日作战有经验的老兵,首先被派上了火线。
八一三淞沪会战甫一爆发,蒋〇〇即刻将七十七师、七十八师投入战斗,随即将驻守西安接替张少帅防备延安方向的嫡系三十六师也千里迢迢地运往上海前线。中央军最强的三个德械师,十万火急地投入淞沪会战。
宋〇〇的德械三十六师在八月十三日接到调令,十七日就火速赶到上海,猛烈攻击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的基地。
从西安赶到上海,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全国性的抗战热情,已经被点燃。沿路所有车站码头的民众和工人,一见到是奔赴抗战前线的军队,立即自觉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该让路的让路,想慰劳的慰劳,车站和码头的调度全面为抗日勇士优先,一路上的调运非常快捷。一路上无数民众夹道欢呼,为热血男儿们加油鼓劲。
当这些士兵们走过之后,那些满脸笑容摇着小彩旗夹道欢送的小女生,一个个忍不住掉过头,偷偷地抹着眼泪。因为昔年一二八抗战的新闻,她们都是在报纸上或者学校的黑板报上看到过的,七十一军这三个师四万人马在上次淞沪战役之中的损失就接近一半。
这些强壮而英武的汉纸,军容整齐。一个个头上戴着锃亮的德国一九三五式钢盔,笔挺的灰色军装绑着皮质武装带,肩上和腰间盘绕着沉甸甸的子弹带,背上背着干粮,腰间悬着水壶。精神抖擞!荣光焕发!可是……自古征战几人还……这些好男儿当中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这一去,便再也不会回来。于是多愁善感的民国女生们,眼泪便偷偷掉下来。
徐进所在的这一队人马,也打着三十六师下辖抗日军工服务先遣队的旗号出发,同样一路上受到极大的支持和照顾。
在过去的日子里,来自新疆和苏联方面的贸易转运队伍,时常被马家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地予以拦劫或者敲诈,现在马家军忽然也不再这么胡闹了。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绥远一带曾经犬牙交错的各系力量,苏联红军、盛〇〇省府军、马家军、陕北红军、晋绥军之间大大小小的战斗,戛然而止。似乎是一个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和谐进步新时代,正在快速来临。
三十六师师部留下了几个参谋人员,在西安负责移交公务。其中一位就赶到哈密来负责带队,带着徐进这队人马出发。这队人马之中,这十来个木匠只是龙套和掩饰角色,三十六师师部打算护送的真正主要对象,却是几个苏联工程师,其中还有两个带眼镜儿的。
超哥也不知道这些老毛子是什么来路,更不知道宋〇〇将军乃至于蒋〇〇那个层面上的高级意图。超哥在二十一世纪知道的历史剧情里,根本没有这一出。
管他的呢!徐进表示不在乎这些细节。这跟咱们没啥关系吧!
不过,用脚趾头也能猜到,这几位苏联工程师早于叶莲娜她们之前,先一步赶到哈密县。叶莲娜是派来配合周彬同志一起防治鼠疫的医疗兵,躲在暗处的敌人将她抓去根本就没什么意义啊。敌人真正想抓的,恐怕是这两个戴眼镜儿的工程师,以及他们身边的其他小伙伴儿。只是他们的车队跟叶莲娜的车队刚好一前一后的开过,策划伏击事件的敌人们误中副车,错抓了叶莲娜上尉。
这几个工程师到底干嘛的呢?
从哈密县骑马赶赴兰州的一路上,行程十分艰苦,根本没有什么聊天的机会。
穆斯林的信仰特别虔诚,马家军办事儿认真,跟他们对敌的时候,他们是极度凶恶的杀人狂,跟他们成为战友之后,却成为最可靠的战友。马家军的护卫十分严苛,一路上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到了兰州车站,徐进终于知道了这帮苏联人是来干什么的。
他们是一个个都是工程学、爆炸力学、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科研高手,其中有两个还是弹道学专家。
“嗨!我叫徐进,请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坐进火车车厢之后,徐进就开始找苏联专家唠嗑。
“叫我马克西姆就行,”科学家毕竟是科学家,十分注重效率,懒得像娜塔莎班长那样硬逼着中国同志听他那一串串长长的俄国全名,科学家先生根本就省去了这个环节。
“马克西姆同志你好!”徐进也是很讲礼貌的,客客气气寒暄道,“你也要去前线吗?你的家人会不会担心啊?听说日本人的炮火凶残,上前线很可能会牺牲的。”
“哦?你说什么?”马克西姆博士扶了扶眼镜框,眼神里流露出很有兴趣的样子来。
其实这一次淞沪抗战刚刚爆发没几天,日本人炮火如何,这样的细节战报根本没有来得及传播到兰州来。
徐进是听超哥介绍的,早知道这一役我军会败,日军会胜,虽然很遗憾,可是也没办法啊!历史的巨轮就是这样转动着,谁也不是天神降世,谁又能一手力挽狂澜?其实蒋校长就不该在上海跟日本军决战。
因为自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海军早已跨入了世界前五强甚至三强的位置。大口径的舰炮对海岸陆基部队的摧残,那完全就是摧残啊!人家打得着你,你根本打不着对手。我们的岛国对手走上帝国主义之路已经很有些年头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一直掠夺中国,有得是弹药储备。炮轰起来,那炮弹打得来泼水节狂欢似的,反正那些弹药工本费,都是多年来从你们这些殖民地国家手里巧取豪夺得来的。
蒋〇〇拿着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去硬抗日军的炮火,是不是有点傻?
尤其是这三个德械师,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该草率投入此战?
这三个模范王牌师,每师编制是一万三千人,下辖二旅四团十二个营三十六个连一百〇八个排。配备了12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战防炮,4门20毫米高射炮,60门82毫米迫击炮,90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270挺ZB26捷克式轻机枪。放在山地战争之中,跟日寇绝对有一拼之力。机枪和轻机枪的配置是超过日军联队配置的,只比日军少了大量迫击炮和掷弹筒,少了几门105以上口径榴弹炮。
把这样好的武装力量,扔到宝山、罗店那边的浦东郊外战场上去,白白去挨日军舰炮猛轰,真是不值得啊!
可是这样的话,徐进肯定不敢讲!不只是不能剧透的问题。大战在即,劝校长保存实力吗?汉奸啊!误国啊!怠慢我军士气啊!分分钟会被枪毙的啊!
所以徐进也只是侧面那么一说,日寇炮火凶残,上海是个滨海大码头,万吨巨舰来去自如,奉行大炮巨舰思维的帝国主义海军最喜欢跟弱小国家在这种海岸战场上决战了。
却不料,这一说,直接就误打误撞地叩动了马克西姆博士的心弦。
马克西姆同志就是一个弹道学专家,专诚赶来实战考察日本军火炮战术运用的情况。
马克西姆一听,这话是怎么说的?这个中国农民是个天才啊!这么稚嫩的一个中国小木匠,竟然也晓得日本人最强大的优势在于火炮凶狠?
博士同志本来是没兴趣跟个木匠废话的,但是徐进运气好,这一次马克西姆博士的兴趣忽然被他点燃了。
只不过,对于炮火凶残的理解,他们两个完全是不同的理解水准。
超哥毕竟是个演员和导演的出身,二十一世纪在和平环境成长起来的影视艺术工作者嘛,拍电影总是喜欢瞎吹,一味的炮口粗大,一味的硝烟弥漫,一味的一炮下去一座小山头被削到没有……演员和导演心目中充满文艺气息的视觉刺激炮战,也就只能是这样了。
马克西姆博士作为弹道学专家,他在意的就不是超哥喜闻乐见的那些肤浅表象了,马博士在意的是炮击精度、炮击速度,以及炮击诸元及时校正的速度和效率问题。
欧陆强国最喜欢构筑坚固无比的岸炮要塞,来对抗海面舰炮以及轨道巨炮带来的恐怖威胁。
苏联红军也是世界著名的要塞工程发烧友。
日本军曾经从沙皇俄国的手中强抢了库页岛,在日俄之间进行的旅顺争夺战之中,日军炮手更是一炮击毙了俄国驻远东太平洋第一舰队的司令官阁下,直接导致俄军溃败。日本军进攻俄国要塞的时候,能够精准无比地使用口径较小的长身管远程加农炮,将炮弹从要塞炮口之中,向内射入,快速摧毁俄国要塞混凝土工事掩蔽之下的更大口径重炮。沙皇军队指挥官表示完全不知道小鬼子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诡异打法对俄国以及苏联而言,实在是非常蛋疼。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就意味着无数花了血本修筑起来的重火炮要塞,全都成了没用的摆设?
去日本列岛抓几个日本籍弹道专家来拷问吗?想都不敢去想。武士横行的日本列岛那种奇怪的地方,貌似是欧洲间谍无法渗透的对象。
马克西姆博士和他的小伙伴儿,这一次冒着生命危险赶来,充当起战地考察官的角色,就是为了观摩和分析日本炮兵的战法。
苏日或者苏德之间,迟早难免一战。必须尽早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日本人强势入侵上海,国民党政府发出总动员令,将百万大军往上海方面运动,大战一触即发。这正是最好的战地观察机会……上海滩多的是跟日本没宣战的欧美列强租界,恰好为观察团提供了最理想的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