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1)

蝗灾 梵庸 2100 字 2013-07-02

暴风雨持续了三天三夜。

“现在是什么情况?”中年人有些沉不住气。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秘书翻着手中文件夹,“你想先听哪一个?”

“你又想找骂是吧?”中年人压下心中暗暗升起的怒火,“你自己看着办,反正最后两个你都会告诉我。”

“好吧。”秘书清清嗓子,“我还是先说好消息吧,这几天的暴风雨下来,避暑海滩的游客几乎都走光了,现在岛上只剩一些当地居民和少数工作人员,这样即使蝗灾爆发,我们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还剩多少人?”

“两万多不到三万,具体的数据要等统计部门亲自核实之后才能得到。”秘书咬了一下嘴唇,“现在说一下坏消息,暴雨已经停了。”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两天时间里,蝗群随时会开始起飞,最多几个小时就会飞到避暑海滩……”

“两三万人?”中年人沉思片刻后说,“立刻派出公司的船,让岛上的人全部撤离。”

秘书愣愣地看着中年人,思忖自己该怎么说才好:一开始,他为了公司的利益并不同意大张旗鼓地让岛上的游客撤离,现在暴雨帮了他的忙,游客几乎都走光了。但现在,他会发现真正棘手的反而不是那些只想放松心情的游客。

“他们不走。”秘书咬咬牙。

“谁不走?”中年人吃惊地看着他,“是工作人员还是当地居民?”

“工作人员都是我们的人,他们可以随时撤出,真正麻烦的是那些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秘书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说下面的话,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你大概忘了我们和这些当地人还有些没有清理好的旧怨。”

“旧怨?”中年人笑了起来,“他们靠着我们才活得那么滋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就是我们想要撤掉他们的老房子重新改造的事情,”秘书继续说,“难道你忘了,我们怎样提高价格他们都不愿搬走?”

“那些老顽固。”中年人想起那个很久以前就夭折的项目。

公司名下拥有的两个岛,原先都是准备用于公司的秘密研究项目的。但是公司显然低估了将岛上已经生活了上千年的原著民的固执,以为只有出得起价钱,给他们的条件优惠一些,就可以将这些人从岛上请出去。

公司没有想到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在这些与世隔绝的岛民身上会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公司很快发现,要让这些岛民从岛上搬出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将他们全部杀掉。但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早就过了西班牙人殖民北美洲时可以丧尽天良对付印第安人的时代。尽管公司动用了一些下三滥的手段,类似恐吓、泼漆甚至放拔掉牙的毒蛇等等,但公司还真的不敢弄出人命来。

公司最终因为原著民们激烈的对抗而放弃了在岛上建立研究所的项目。

后来的发展倒是喜剧性的皆大欢喜。

一次董事会上,一个高层人员建议既然不能在岛上建研究所,以其让这个风景宜人的大岛在那里闲置,还不如把它开发出来搞旅游,还可以为公司增加额外收入。

评估人员报告让公司欣喜若狂。那些土著们破破烂烂的老房子竟然是秦朝就留下来的,又第一代上岛的居民建造而成,历代虽有破损甚至重建,但房子的格局却从未有大的改观……历史学家们的考证帮了公司的大忙,经过公关公司一系列的宣传炒作,那些原先公司恨不得夷为平地的老房子,神使鬼差地成了避暑海滩的招牌景点,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每年的人流量都保持在五六百万人以上,给公司带来数亿元的收入——中年人私下认为那些历史学家们的话都是胡扯,不过能帮公司赚钱,倒不是什么坏事。

岛上的原著民以自己的老房子入股公司,参与公司分红,尽管所占股份甚微,但一年下来,岛上四千多家原著民每家也能分到十几万元,这种收入水平,即使是放在失业率高涨的城市也算是很不错了。

而现在,当公司又要这些岛民离岛时,那熟悉的一幕又开始上演。无论公司怎样解释,岛民们都固执地认为是公司在诱骗他们离岛后,好将他们誓死保卫的家园毁于一旦。他们聚集在村落前的空地上,群情激昂,高呼口号不让不良公司的阴谋得逞。

秘书甚至在情急之下对他们说了实话,告诉他们如果不走的话,有可能会被蝗虫所杀。那些质朴的岛民看着秘书,像是在看一个怪物。什么样的白痴才会想出这样蹩脚的赶人借口?那些树林里随处可见的蝗虫上千年来一直是岛民们口中的美味,如今这个白痴居然说这些油炸后酥脆可口的小东西会杀人?

秘书的实话反而让这些岛民们更加愤怒。公司连更高明的借口都不找了,显然是铁了心要把他们赶出这个岛。

他们将秘书暴打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