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黑夫求助
清晨鸡刚叫过几声,周瑜等人又出现在吏房内。周瑜不说春风拂面吧。
那也是差不多的,毕竞他现在可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被招聘过来的,不仅可以改变好友的结局,还能赚取工钱改变东吴未来,实现他的江东梦。即使白天在松阳县工作,晚上还要回东吴处理政事,周瑜也是神清气爽。只能说果然能在历史留名的都不是一般人,光这个体力就让普通人望尘莫及了。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表情就不怎么样了,也怪不了谁,姜县令说中午不吃方便面了,换一个黄焖鸡米饭尝尝。
不说换新吃食还好,陛下也不吵着要。
毕竟方便面都吃好几回了,虽然偶尔还会馋这一口,但尝过味的东西总没有新东西新鲜。
尉迟敬德刚把此事报告给李世民。
果不其然,李世民被这个黄焖鸡米饭勾起了馋虫,非说要尝尝,愁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还不知道如何是好呢。
大家共事一段时间,也都熟悉了彼此的性格。问候几句也是正常。
趁着天色还早,周瑜看着面色明显低沉的黑夫,询问道:“不是见了秦始皇吗?怎么这副模样?”
周瑜不提黑夫还好,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沉浸在他们的思绪中,还没发现一旁的黑夫挂着两个黑眼圈耷拉着脸,一副蔫了吧唧的样子。“哎呀黑夫,莫不是始皇帝把你拉去修长城?"尉迟敬德看着黑夫的样子被吓了一跳,他就说始皇帝是一个暴君,看看把下属搓磨成什么样了。还是他们陛下好。
就是馋了点。
被旁人关心,黑夫总算是撑不住了,红着眼圈:“大王说要看电视机,我哪有那么多钱去买电视机啊。”
买不到电视机会怎么样?
九族消消乐.……
众人面面相觑问:“什么是电视机?"一大本册子,他们哪能把所有商品都看完,看也是看个大概,而且有很多词语他们都不懂。对于这个什么电视机,也是头一次听说。
黑夫想了想大王的话后说道:“好像是可以知道从大秦开始的历史故事。”也不是黑夫不说明白。
秦朝时期有歌舞、杂技等表演艺术,但没有角色扮演、完整叙事的"唱戏”形式,所以黑夫根本不知道唱戏这个概念。周瑜听后眼神闪了闪,会不会类似于汉代百戏的形式?“不就是唱大戏嘛!"尉迟敬德扯着嗓子就要来一段,被秦叔宝赶紧拦住。他们把注意力和眼神都投给黑夫。
黑夫害怕,他光是想象嬴政发怒的样子,手就忍不住的颤抖,大王说的话也被他自动翻译了潜台词。
“寡人要看电视机。"未尽的话是如果没看到的话,下场你是知道的。嬴政看了看价格,只有一千多钱,虽然这个奴隶看上去没有什么能力,但这个钱又不多,应该是能买起。
所以要去电视机来,赢政是理不直气也壮。他惶恐跪在地上,小声说:“小的只有三百四十三钱。”“什么?!”
“你连一千多钱都没有?!"嬴政震惊。
嬴政能想到黑夫工钱不会很高,但他没想过会那么低。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话都说了,那么多大臣也都听见了,再把这个话收回去也不合适。
“寡人不管,你自己想想办法。”
最后一句话,嬴政也是耍无赖了哈。
谁让他是大王呢,大王有耍无赖的权利,但是黑夫没有,这个勤勤恳恳的秦朝小吏到了松阳县也就是一个小衙役而已。他要干多久才能买得起电视机啊!
黑夫痛苦,黑夫睡不着。
“你先别着急,说不定还有办法。“看着情绪崩溃的黑夫,只有周瑜温声安慰,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其实姜县令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黑夫遇见了这种处境,求助姜县令,说不定她会帮忙解决。
周瑜心里这样想,也是这样说的。
岂料,黑夫刚听完他的解决办法便惊恐的摇了摇头,“不行,你是有所不知,姜县令有点怪怪的。”
黑夫不知道怎么描述,便把姜戈对他说秦二世是谁的事告诉了众人。没听黑夫说什么事之前,大家都以为姜县令把黑夫怎么了呢,没想到只是把秦二世是胡亥的事告诉了黑夫。
害,这有什么的。
“告诉你是好事啊,要是你们大王知道秦二世是胡小猪的话,不正好可以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尉迟敬德说话的时候还带着笑意,丝毫不认为他说的话有些残忍。
胡亥现在还是个宝宝呢。
黑夫摇摇头,“不是这个意思,说不上来,可我总觉得姜县令和大王一样。"黑夫有一种直觉,他觉得姜县令和赢政好像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东西。这种小动物般的直觉,周瑜他们是不会明白的。就像地震来临时,像蚂蚁这种小动物会提前几天感知到从原本的生活环境撤离,而老虎这种大型动物往往无知无觉。虽然不理解黑夫在说什么,不过周瑜还是想办法替黑夫解决这个烦恼,“上午我要和姜县令去卖豆腐的市场看一看,就由我来给姜县令说这件事,看他能不能行个方便,好了,你也快上工去吧。”不管怎么说,黑夫的烦恼是解决了,他的担子瞬间轻松了一大半。这些日子松阳县的清晨,总是从磨豆子的声音开始的。天还没亮透,城东的李婶就已经推开了木门,院子里的大石磨旁堆着昨夜泡好的黄豆。她家男人早早就去了,家里就剩她和两个半大的小子。自从姜县令教了大家做豆腐的手艺,松阳县的家家户户都支起了豆腐摊,李婶也不例外。“大柱,二柱!起来推磨了!"李婶朝屋里喊了一声。两个小子揉着眼睛出来,老大十五岁,老二才十二,但力气不小,兄弟俩一前一后扶着磨柄,石磨吱呀吱呀地转起来,乳白的豆汁顺着磨槽流进木桶里。李婶一边往磨眼里添豆子,一边念叨::“磨细些,磨细些!昨个你们刘婶家的豆腐卖得快,就是磨得细,口感嫩。”磨好的豆汁倒进大锅里煮,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李婶拿长木勺搅着锅,热气蒸得她额头沁出汗珠。
豆香渐渐飘满院子,隔壁王婆子隔着矮墙喊:“李婶,今儿个豆腐压得硬些不?我家老头子牙口不好,就爱吃嫩的。”“晓得啦!给您留一板嫩的!"李婶笑着应道。煮好的豆浆用细纱布滤去豆渣,再点上卤水,慢慢地,豆浆凝成了豆花。李婶舀了一碗,撒了点糖,递给二柱:“趁热吃,好长个子,大了去县德里当衙役。”
二柱捧着碗,咕咚咕咚喝下去,嘴角沾了一圈白沫子。大柱眼馋,李婶笑骂:“急什么?待会儿压好了豆腐,切一块给你蘸大葱吃。”豆花倒进木框里,压上石板,水淅淅沥沥地渗出来。等到日头爬上半空,豆腐也就成型了。李婶揭开纱布,雪白的豆腐颤巍巍的,拿刀一切,断面光滑得像玉似的。
“成了!"李婶满意地点点头,把豆腐一块块码进竹筐,盖上湿布,准备挑去集市上卖。
松阳县的集市就在城中心的十字街上,天一亮就热闹起来。卖菜的、卖肉的、卖针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李婶的豆腐摊摆在街角,旁边是刘婶的豆腐摊,对面是张老汉的豆腐摊。
“李婶,你这豆腐压得不错啊!"刘婶探头看了看,笑道。“还行,昨儿个多磨了一会儿,豆渣滤得干净。"李婶擦了擦手,把豆腐摆好,又拿出一个小碟子,放上自家腌的小葱,“来,尝尝,买豆腐送小葱。不一会儿,街坊们就围了过来。
“李婶,给我切两块,要嫩的!”
“我要三块,带回去煮汤。”
“这葱真香,再给我一根!”
李婶手脚麻利地切豆腐、包油纸、收铜钱,忙得额头冒汗,心里却高兴。自从学了做豆腐,家里多了份进项,日子总算宽裕了些。上午,姜戈和周瑜从街上走过,见她在收拾,便笑着问:“李婶,今儿个生意如何?”
李婶连忙行礼:“托两位大人的福,都卖完了!”姜戈点点头:“好,好。松阳县的豆腐如今在邻县也有名声了,过几日还有商队来收,你们多做些,也能多赚些。”这个商队还是周瑜联系的,也不只是一家,说是有好几家,要在松阳县办个豆腐宴,宴请各路商人。
周瑜在做主薄这些日子处理了不少积压的政务,帮姜戈分担了大部分压力,要不然他们两个也不会有空闲办什么豆腐宴。周瑜和姜戈行走在街道上,周围不断有羞怯的大姑娘小媳妇伸着脖子来看,除去小部分看姜戈外,大部分还是看周瑜的。瑜长壮有资貌,这可是史书记载的,骗不得人。“姜县令,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周瑜突然出声。“什么事?"姜戈疑惑侧头。
周瑜把黑夫遇见到的困境和问题都给姜戈重复了一遍,话刚说完。“不用黑夫出钱,这个钱我来出。"姜戈笑眯眯的,好像完全不觉得自己吃亏了,还跟遇见什么大好事一样。
好像是有一点奇怪….
周瑜微微一怔。姜戈答应得太过爽快,甚至带着几分迫不及待。联想到黑夫说的古怪,周瑜不禁多看了县令几眼。
“怎么?"姜戈眨眨眼,“让始皇帝看看胡亥是怎么败家的,不是很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