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天命无常
松阳县治安很好。
这还有赖于黑夫他们的外表,那么壮的汉子,尤其是尉迟敬德凶神恶煞的。别说能止大唐的小儿夜啼,松阳县的小孩不听话,大人也都是用尉迟敬德吓唬不听话的小孩。
比如小孩子哭闹:
“再哭,就让城门口的衙役把你抱回家去。”这个时候,小孩子联想到凶神恶煞的尉迟敬德,顿时从大哭变成了小声抽泣。再比如小孩子不乖乖吃饭:
“不好好吃饭,就把你送给看守城门的衙役。”总而言之,尉迟敬德已经成为了所有小孩子的噩梦。秦叔宝和黑夫也好不到哪去。
两人都是虎背熊腰的壮汉,往街上一站,连地痞流氓都要绕道走。相比之下,周瑜就显得格格不入一-面容俊美,待人温和,走在街上总能引来大姑娘小媳妇的围观。可惜太受欢迎也有烦恼,每次巡街都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
郑和就刚刚好,在街上巡视时很容易就能和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短短一上午,郑和就已经知道这个地方不属于大明,也不属于大明之前的朝代。
这样的地方难道是蓬莱?
但是史书记载蓬莱山在海中,松阳县附近也没有海。一整天,郑和除了巡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获取信息,就连中午吃的饭也激不起他的兴趣。
黄焖鸡米饭是好吃。
但是都来一天了,还不把松阳县的底细摸清楚。回去他要怎么和燕王禀报?
抱着这种心情,硬是挨到了下值时间,黑夫拿工钱买了高产小麦的种子,听姜县令说这个比那个水稻还好呢,这个至少能留种。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不想回去,殿下观看电视剧之后虽然没有对谁造成实质性伤害,侯君集也只是给他降职去攻打高句丽,但是吧….知道了太子以后会效仿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短短的时间内仿佛老了好几岁,他甚至会想玄武门那日是不是做错了?姜戈拍了拍尉迟敬德的肩膀,以示安慰,开口道:“让你们陛下别光看唐朝的电视剧,也往后面的朝代看看,看看大唐的百姓多爱戴他这位皇帝,看看后世人如何评价他,这些烦恼就都没了。”
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但收益如果远高于代价,那么人们就不会在意那点代价,这只是成功路上必要的失去。
“真的假的?姜县令这回你可别唬我了。"尉迟敬德对上次那个射瞎眼的电视剧都留下阴影了。
瞎编!!!
“真的。"姜戈态度诚恳,摸着良心说李世民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做的很不错,在他执政期间政治清明,善于纳谏,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军事强大。实打实的千古一帝。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准备再相信姜戈一次。
在他们磨蹭的时间里,周瑜早就下值了,他还要赶着回东吴干活呢。而第一天上值的郑和,刚回到边疆。
就被朱棣抓了个结结实实:“三保,真的有仙人?这都是真的?仙境什么样?”
信都送去了,现在朱棣还在纠结是不是真的,他要见仙人了!今天三保给仙人打工,明天仙人就能送长生不老药。嘿嘿。
即使现在朱棣还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但是对于长生不老还是追求。郑和很难开口,虽然不知道未来,但通过与姜县令的交谈,已然隐隐预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就拿航海这事来说,若太子朱标上位,航海这既能留名青史,又有丰厚油水可捞的美差,为何不交给太子的心腹?
太子身边难道缺得力之人吗?
显然不是。
郑和的脑海中,两种念头如两头凶猛的野兽,激烈地争斗着,一边是对燕王的忠诚,想要如实相告,另一边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害怕自己的言语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说,还是不说?
最后郑和还是选择告诉朱棣,毕竟隐瞒和逃避不是办法,不过他用了一点小心思。
“殿下,这些都是真的,那个地方名叫松阳县,有许多我们闻所未闻的事物,比如那′黄焖鸡米饭',还有能亩产千斤的高产小麦种子,她还知道我..”“没错了,仙人就是无所不知,无人不晓,三保,仙人为什么要招聘你呢?"朱棣还在兴奋之中,郑和给了他准确的答复。“姜县令说.说我是航海家。“郑和不再犹豫,把姜戈对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郑和可以想到的事情,朱棣自然也能想到,他的双手开始变得僵硬,面色凝重,他从没想过当皇帝,至少在朱标在世时,他都没有想过。“岂不是说,仙人知道未来之事?“朱棣声音晦涩,他挣扎着,但是又忍不住好奇。
郑和点点头:“确实如此。姜县令对大明之事似乎了如指掌,她说我会七次下西………”
七次?
如果说一次是因为三保的能力,那后面几次是怎么回事。好像没办法装傻了。
朱棣眯起眼睛,若有所思。他背着手在帐内踱了几步,突然转身问道:“三保,你觉得姜县令此人如何?”
郑和谨慎地回答:“姜县令待人亲和,处事公正,松阳县在她治理下百姓生活还不错。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姜县令似乎对历史走向格外清楚,还提到有些事是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朱棣冷笑一声,“本王偏不信这个邪!"他猛地一拍桌案,“三保,明日你再去松阳县,务必打探清楚一一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特别是关于大哥和父皇的事!”
郑和暗自叫苦,却只能拱手应下:“属下遵命。”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殿下,姚先生求见。”朱棣神色稍霁:“快请。”
姚广孝手持佛珠缓步而入,目光在郑和身上停留片刻,笑道:“郑公公此行可有收获?”
姚广孝,法名道衍,早年出家为僧,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擅长阴阳术数、兵法谋略,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命高僧宗肋为诸王选侍讲僧,姚广孝被推荐给燕王朱棣。
郑和向姚广孝行礼,将松阳县的见闻简要说明。姚广孝听罢,眼中精光闪烁:“有趣。姜县令既能预知未来,又能穿梭时空,此等人物若能为我所用…”这位"黑衣宰相"向来唯恐天下不乱。对他来说,搅动风云不是为了富贵荣华,纯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一一这样纯粹的野心家,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朱棣打断道:“道衍大师,此事需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弄清情况。”啥事都有轻重缓急,反正朱棣觉得仙人不可能为他们所用的,神仙滤镜都碎了。
还是先套话,知道未来再说。
姚广孝捻着佛珠,意味深长地说:“殿下,天命无常,唯德者居之。既然姜县令能招聘郑公公,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