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四笔钱
二婶张丹萍怀疑林知了想看她作难,不得不低头任由其拿捏。林知了个小娘子都能找到绣品,她在城里住了近一年会找不到?林知了狗眼看人低呢。去就去,不信没了张屠夫还吃带毛猪。林知了走后二婶就进城,直奔城西最大的李记布庄。薛二婶也没有忘记带薛琬的绣品,她认为林知了来过李记,她就没有选荷包,而是拿了一块薛琬给她绣的绣帕。
这次掌柜和东家都不在,是几个伙计和一个管事。管事看到薛二婶手指很粗,不像秀娘的手,估摸着她赚钱补贴家用,不是以此为生,就选了料子和绣样给她,让她留下姓名住址。
薛二婶会做衣服,拿到布就看出是一块外袍上的花样,对薛琬而言不难,她高高兴兴地回去。看到隔壁敞开的房门冷笑一声,骑驴看账本--走着瞧!林知了把带有病气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就去河边洗衣服。下午打算歇半日,而刘丽娘歇够了,问林知了去不去西南方的山上。林知了:“捡地皮菜啊?”
“地皮菜没了。这几日早晚寒凉,地皮菜吓得不敢露头。去年我娘给我送过栗子,说是山上捡的。“刘丽娘提起娘家人不禁苦笑,“今年怕是没了。兴许山上也没了。若是没有就当我们秋游。”
林知了带上背篓和镰刀,刘丽娘带上背篓和砍刀,担心心蛇还没有冬眠。两人到山上走了很远也没有找到板栗,但也不敢再往深了去,怕遇到野猪。半道上遇到砍柴的薛大哥,薛大哥听说她俩找栗子,指着另一边:“要不要我跟你们一块?”
林知了:“不用。大哥早点回去,别叫大嫂担心。”陈文君跟薛大哥说过几次,担心他遇到野猪,薛大哥闻言倒也没有多想,扛着朽木下山。
树下没有,树底层没有,最上面有,可是摘不到。林知了顿时想爬树,可一想想二嫂又要唠唠叨叨,说不定还会跟薛理告状,她就朝竹林走去,砍一根纸竹砸板栗。
两人捡了半筐便下山。
那根竹子也被带上。
林知了嫌重,刘丽娘就说她俩抬回去,在家闲着没事的时候削竹签。回去的路上刘丽娘问:“那边酒店的贵客吃不吃栗子糕?”“店里有吧。他们连桂花糕都做。”
刘丽娘:“以前你带回来的桂花糕就是那家酒店的?”林知了点头。
刘丽娘不禁说:“还是林家人舍得。”
林知了没说林家人跟她断了关系,不可能给她买绿豆糕。在末世久了林知了谁都不信,也不敢对人交底。薛理说过几次“别装了”,林知了就装,装到底,叫他看不清,他心里才会有所顾忌。
林知了可不信有了肌肤之亲薛理就会对她从一而终。前世男人有法律约束还忍不住偷腥,何况在一妻多妾的古代。
林知了倒也没有别的想法,现在薛理是个好的就好好过。明日愁来明日愁!
回到家中刘丽娘叫薛二哥把竹子锯成巴掌长,便于砍开削成竹签。翌日清晨林知了进城买两个苹果两个晚熟的石榴和两斤橘子。橘子买的多只因此地盛产橘子,清甜可口一斤只需三文钱。午时左右,林知了拿一个石榴一斤橘子和一个苹果去厨房。刘丽娘听到动静也去厨房,看到案板上的水果便知道在糕中加入这些。林知了买的小碗太小,石榴苹果只用一半,橘子用了俩。薛瑜看到自家烟囱冒烟从隔壁回来,刘丽娘给她一块石榴和一块苹果又给她一个橘子,“太凉了,剩的饭后吃。“说完把橘子和石榴放柜中,她和林知了吃剩下的苹果。林知了进城时薛瑜看到了,她知道这是三嫂买的:“给弟弟吃吧。”刘丽娘:“你三嫂屋里还有。”
林知了随口问道:“看见了?”
“谁家按个卖?"刘丽娘一脸"我还用看"的样子白了她一眼。石榴用的是石榴汁,石榴籽完好的,林知了给小姑子:“放门外试试明年能不能长出来。”
薛瑜怕被林知了数落她脏,洗干净手才敢出去。林知了想起什么叫住她给她一个橘子。薛瑜不明所以。
刘丽娘不禁说:“我忘了。给婆婆尝尝。”薛瑜揣怀里,石榴籽种下去她跑回正房把母亲拽进卧室,剥开橘子塞她口中,只怕她不吃给大嫂。
薛母何尝不知道姑娘防着谁:“她是你大嫂,日后你在婆家受了委屈,也要你大嫂给你撑腰。”
“她?"薛瑜哼一声,“不如指望我自己。你们都不知道,那次三嫂拿回来的薛母打断:“你三嫂知道。”
“不可能!"薛瑜不信!
薛母:“看在你小侄儿的面上,你三嫂没有跟她计较。你三嫂不计较,你不许再提。”
“娘什么都知道,那你,还把油饼给她?”薛母叹气:“她怀着孩子。我们多担待点。再说,谁都有不好的一面。都是一家人,处处计较,日子还怎么过啊。你爹不在了,以后还要你大哥送你出嫁。”
薛瑜獗着嘴一脸不高兴,不想听她念经:“我去看看三嫂的糕好了没有。”钵仔糕熟得快,薛瑜再次进来林知了就把锅底下的柴拿了出来。过了片刻,林知了拿出食盒,刘丽娘在手上包着布把小碗端出来晾一炷香改放到碟中。发现还剩十二个碟子,刘丽娘问道:“弟妹,明日可以多做点吧?”林知了:“酒店的男食客不一定喜欢。女食客少,今日先听听食客的想法。”
“这次还卖十文啊?会不会有些贵?”
林知了:“不会!澄面和豆薯粉来得不易。”刘丽娘想起取豆薯粉那几日,她的手臂都不像是她的。洗面筋也险些洗到手抽筋:“听你这样说,十文少了。”
林知了拿一把竹签,随后把碟子放入食盒中。刘丽娘送她到半道上,林知了拎着食盒去酒店。这次林知了在酒店门外看到的店小二是她第一次见的那位。店小二笑着迎上来:“林娘子,有些日子没来了。有新菜吧?”林知了笑着点头。
“您请进。”
店小二陪她到里面,看着林知了拐弯朝客人走去,他就朝后厨跑去。林知了走到女食客身边打开食盒,食客听到动静扭头看过来,葡萄红、橘子黄,晶剔透煞是可爱,几位女食客要三份。
林知了拿苹果、石榴和橘子各一份,又给她们六根竹签,“竹签用热水烫过,夫人大可放心。”
几个女食客见她不施粉黛,身着棉衣,但衣服和手都很干净,笑着点了点头。
林知了盖上食盒刘掌柜走过来就拱手道:“林娘子,近来可好?”“托您的福,还好。”
刘掌柜迫不及待朝食盒看去。林知了假装没有看见,她到有女食客的饭桌前停下。先前那几位食客要三份,这边的女食客听见了心心里好奇,林知了打开食盒她就看过去,指着石榴红和橘子黄。
林知了给她两份,刘掌柜不禁说:“也给我一份。”先前吃过几次桂花藕的熟客自然认识林知了,便故意说道:“林娘子,别卖给他。那个桂花藕只比你的多四块,他就多收我们四十文!”偶尔来一次的食客不禁问友人:“此话何意?”友人低声解释:“刘掌柜以前在金陵吃过桂花甜藕,当日厨子不在,他不知道怎么做。这林娘子的相公乃薛探花,饱读诗书,林娘子跟着他看过几本书,兴许书上提过,林娘子做了出来。刘掌柜买了几份给厨子,没过几日酒店就推出了桂花藕。看起来林娘子又做了别的。我去拿两份尝尝。省得日后只能吃贵的。"说完就朝林知了走去,要了四份,其中两份石榴红。有的食客真喜欢,有的食客故意跟刘掌柜较劲,有的食客尝尝鲜,以至于一炷香就卖完。
这次吃得快,两炷香后林知了就拿到餐盘。林知了从后厨出来去结账,刘掌柜叫住她。林知了直接说道:“别问,问也不能告诉你!我家冬天没有进项,就指着这点东西。”
刘掌柜是想打听一下,但也知道不能把人逼急了。这是其一。其二薛理回来没几日就进了万松书院,说是扫地,月入五千文,刘掌柜一万个不信。果不其然,休沐日袁公子来用饭就说有探花提点,兴许他也能中举。这样认为的富家子弟不知凡几,纵然他东家是皇亲国戚也不敢这个时候为难薛理一家。否则惹怒全城商户,东家此生都不用再出郡王府。
刘掌柜笑容不减:“娘子误会了。林娘子看到那片竹林了吗?月底娘子便可带着锄头和背篓挖几颗给薛探花尝尝鲜。”“你们不用冬笋做菜吗?”
刘掌柜苦笑:“后面还有一片竹林。”
“可以挖了晒干炖汤啊。"林知了怀疑他目的不纯。刘掌柜丝毫不恼,都怪他以前自作聪明以为人家看不出来,时至今日才被怀疑无论做什么都有目的,“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竹子生长,没有想到一年长了那么多。今年春挖了很多仍然有漏掉的。明年清明也要挖掉一些,否则会长到屋子里。"停顿一下,“不瞒娘子,来我这里用饭的食客不会挖笋。伙计家中也不缺笋。”
林知了不禁在心里感叹,不愧是鱼米之乡,鲜笋多到吃不完,“为何现在便告诉我?”
刘掌柜:“自然是怕忙起来忘记了。林娘子不必起疑,我们的竹林大,笋也大,我们入菜一日最多四颗。挖到年底根本挖不完。冬笋太多会影响竹子生长。”
看来刘掌柜是一片好心,而竹子着实长得快,叫她挖笋真像利人利己:“那我就多谢了。”
“明日见。“刘掌柜送她到门外。
林知了到家跟往日一样放下食盒就算账。可惜白糖没有比桂花糖便宜多少,水果也不比糯米和藕便宜,又因这次的钵仔糕比桂花藕少,是以二嫂只分到六十文。
刘丽娘对这笔钱很满意,她不会做绣活,往日在城中只能做点零碎的活补贴家用,还要对人伏低做小。
刘丽娘再次问林知了要不要多做几份,林知了想想今日食客的反应:“女食客喜欢,没有听到男食客聊这个,可惜女食客少,还是二十份吧。“停顿一下,“再加四份凉面皮试试食客喜不喜欢。”刘丽娘开心地应一声就拿着钱回屋。
午饭后,林知了给婆婆五十文买小麦。薛母不想收这笔钱,林知了塞给她:“婆婆,日子长着呢,不能次次用家里的粮食。”在屋里歇两炷香,林知了和刘丽娘牵着老牛去村长家磨面。小麦磨前要淘洗,薛母在家无事可做趁着天气好去河边洗了很多。是以林知了可以直接磨。面粉过筛后,麦麸留婆婆冬天喂牛,林知了把面粉放到自己屋里。今日做钵仔糕的面粉没有花钱买,林知了占了便宜就和二嫂做饭。早上喝板栗粥晌午是菜饭,刘丽娘不想吃米,就问林知了要不要吃蒸饼。林知了也不想一天到晚清汤寡水,点了点头就去隔壁二婶家嬉一篮子油冬菜。回来看到刘丽娘拉长脸,林知了意识到这么一会又出事了。自从刘丽娘跟着林知了赚了钱,刘丽娘一见着她便面带笑意。林知了不是不知道二嫂有些小算计,但人家有分寸,也不干放下碗骂娘的事,薛二哥这人不如刘丽娘坦荡,好在不会故意给林知了添堵,是以林知了希望跟二嫂合作下去。合作伙伴出事,于公于私都应该关心一下。林知了:“大嫂说什么了?”
刘丽娘震惊:“你你你一一”
“别你了。我才从二婶家回来。薛琬忙着做绣活,薛瑞在书房,二婶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婆婆恐怕我们起了争执,不会看你干活还给你添堵。”刘丽娘:“还有鱼儿妹妹和大哥呢?”
“大哥真敢在你面前说什么,也不会被大嫂吃得死死的。鱼儿妹妹敢惹你?"林知了不信,那丫头明显最喜欢薛理都不敢在他面前放肆,更不用说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嫂子。
刘丽娘端起面盆去灶台上和面,转身之际瞥一下橱柜。林知了打开橱柜,油盐酱醋都在啊。
刘丽娘:“再看少了什么。”
林知了没有看出来。
刘丽娘叹气:“晌午卖的什么?”
钵仔糕啊。蒸了二十份卖了二十份,一份没留。林知了正要这样说,突然发现小姑子的一小块石榴没了,橘子也没了,“是不是叫瑜妹妹下午吃了?刘丽娘:“她就是吃也是吃那块石榴和一两个橘子。我记得不是剩五个就是四个,怕她一次吃完,明日小脸蜡黄,才提醒她别吃太多。”林知了:“听二嫂的意思知道谁拿的?”
“自从二婶一家搬走,三弟领着你弟弟去书院,家里还有谁?婆婆一向要面子,凭不能给三弟丢脸这一点她也不会偷吃。“刘丽娘越说越来气,“山上就有橘子,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嫌山上的酸,进城买几斤又能要多少钱?买甜的但不好看的,两斤最多五文钱。”
林知了:“我先洗菜。”
过了半个时辰,薛理和小鸽子回来,林知了烧火,二嫂刘丽娘炒菜。青菜在锅里打个滚就熟了,是以林知了点着柴就提醒薛理洗手准备用饭。林知了先坐下吃几口,听到三三两两闲聊,她突然开口:“鱼儿,橱柜里的橘子是不是你吃的?你二嫂有没有提醒你,不能吃太多凉的?”“我没有!"小丫头被冤枉别提多委屈。
薛二婶了解薛瑜,没有偷吃的毛病:“别是有人自己吃了吧。”林知了:“这么说来二婶知道?”
“你一一好啊,你个林氏,在这里等着我。上次就想怪我吃你的桂花糕没怪成,还来一次,真当我不敢动你?”
林知了:“橘子可以消失,橘子皮可不会消失。二婶,叫我搜到别怪我宣扬出去。若是叫十里八村的人知道你偷吃,你说还有人敢给你当儿媳妇吗?”二婶张丹萍顿时怕了:“林氏,我要吃你一口橘子,我不得好死!”“我也没说是你。只是问问,看你急的。”二婶噎了一下:“一一你试探我?”
“废话!没有证据就认为是你,你当我蠢!"林知了看似转向其他人,然而只跟陈文君的视线对上。
陈文君心慌,想起什么,“弟妹说的橘子不是橱柜里的吧?”林知了:“是呀。大嫂知道谁吃的?”
“那是你买的啊?我以为婆婆在山上摘的。"陈文君一脸懊恼,“在橱柜里放了半日也没人吃,这些日子我又喜欢吃酸的,就拿回屋了。“不待林知了开口,“婆婆,您知道,自从有了孩子,我就喜欢酸的。”酸儿辣女!薛母也是凭这一点认定陈文君怀了薛家长孙,“理儿媳妇,你大嫂是这样,看见酸的就忍不住。”
这种话也就想着息事宁人的婆婆信。林知了的目的不是叫陈文君赔她橘子,她的目的是薛理。闻言便到此为止:“大嫂早说啊。你看这事,差点误会二婶。上次就误会她一次。常言道,可一可二不可三,可不能再有下次。”薛二婶没好气地说:“你知道就好!我不会次次都让你误会!”林知了笑着说:“吃菜,吃菜。"给弟弟夹点青菜。薛理心里很意外,她就这么算了。
陈文君心里很是不安,以为林知了有后招,直到林知了关门睡觉,她才敢相信林知了就这么算了。
翌日上午,林知了和刘丽娘先做钵仔糕,随后蒸两张面皮,用家中现有的调料凉拌。刘丽娘担心面皮和钵仔糕都是凉的不好卖,林知了宽慰她试试。到了酒店几个男食客要面皮,女食客要钵仔糕,其中两人要了五份,叫店小二打包带走给家人尝尝。
面皮分量不少,但碟子小,食客没吃过瘾,就让林知了多做几份。林知了决定叫上二嫂。
第二天刘丽娘拎着十份面皮,林知了带着二十份钵仔糕。刘掌柜一看到林知了就要走两份面皮和两份钵仔糕。
卖完后刘丽娘和林知了去竹林里,看看哪边竹子过,改日就去哪儿挖笋。刘丽娘趁机问:“那个跟我同姓的刘掌柜对你很和气,是不是因为常常买林家的豆腐?″
林知了:“托了相公的福。”
“三弟?三弟不是没了功名了吗?”
林知了:“学识没有丢啊。你说要是谁家子弟遇到难题应该找谁解惑?”知县只是举人,城内本朝唯一一位进士便是薛理。刘丽娘不禁说道:“我好糊涂啊。"想起什么,“他拿走的四份给钱吧?”林知了点头:“给的。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后厨看看。”到后厨小二就把盘子给林知了。林知了和刘丽娘到前面结了账就回去。路上林知了就把钱分了。
刘丽娘不禁在心里提醒自己,以后要有眼力劲儿。以林知了的聪慧和薛理的见识,跟他俩处好,日后遇到灾荒也不会饿死。如此过了五日,刘掌柜依然没有做出面皮和钵仔糕。倒是做出了米粉和米糕,可是味道截然不同。
刘掌柜就等月底林知了挖笋的时候找她套套话。离月底还有三天,下了一场雨,薛理便把小鸽子留在家中。天气凉了,林知了把弟弟按在他的小床上,小鸽子裹着被子听林知了讲《史记》。林知了讲项羽,小鸽子听得聚精会神,薛母戴着斗笠进来。林知了赶忙扔下书给她搬椅子拿擦脸的布,“婆婆怎么不等雨小点再出来?”“下起来没完了。"薛母坐下休息片刻跟林知了聊几句,夸夸小鸽子聪慧又好学,仍然不说找林知了何事。
林知了直接说道:“婆婆有事不妨直说。”薛母不想说,可她近日被烦的夜里做梦都是那事。薛母一想起来就头疼,叹了口气,问道:“听说近日琬儿的绣活是你二婶拿的?”林知了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是呀。我记得琬妹妹最近一直在忙这事。说明二婶拿到了啊。”
“拿是拿到了。听说七八天才赚了五百文。"以前林知了给的团扇虽然要薛二婶搭把手,可是半个月可以赚两贯钱。现在薛二婶帮不上忙,薛琬不比之前轻松,还少赚一半,这事换成谁心里都不舒服。薛母可以理解妯娌日日叫她找林知了问问以前在哪儿拿的活。只是哪怕她没问薛二婶,也知道她想撇开林知了省下那些跑路费。这事叫她怎么问的出口,“你二婶,我看她好像有点后悔。”林知了:“婆婆,我日日做糕和面皮,也没空给琬妹找绣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