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秘方(1 / 1)

外姓东家 浣三 5013 字 2014-10-24

孙先生见余秋水这副摸样,倒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随即并用安慰的口吻说道:“余爷,您放心吧。您把货单留在了那里,多东家一定会给咱们送货的。”

“您怎么那么肯定?”余秋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看着孙先生。

而孙先生则一副心口窝子生笋子的样子,回话道:“即使多东家对咱们东城有意见,但他不会对陆家有意见。”

听到这话,余秋水仔细地想了一下,感觉孙先生说的有理。多东家即便对东城有意见,但首先东城的染织厂是陆家的。退一万步来说,多东家不给我们送货,那么多东家就会毁了自己的名声,而且可能还会得罪陆家,多东家应该还没有傻到要和陆家闹别扭。

瞬间,余秋水就感觉自己神清气爽,之前后悔的念头全没了,心情自然也是瞎子看烟火,心花怒放。

“走!咱们回厂,等明儿多东家来送货。”余秋水称心快意地说道。

可孙先生一句话又把余秋水的这种好心情给打到了谷底,只听孙先生说道:“余爷,咱们还有染料没去采办呢。”

“染料不是在鬼市上采办的吧?”余秋水心有余悸地问道,怕等一会儿再来一次和多东家那样的情况。他可不敢再莽撞无礼了,生怕坏了陆家的名声。

“余爷,您放心,染料一直都不是在鬼市上采办的。”

听到这话,余秋水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更是暗自偷喜。

随后两人便去了一家名叫“兰香号”的染料作坊。

虽说作坊的名字看上去有种青楼的感觉,但这间作坊却实实在在是家正经的作坊,而且兰香号的染料也在北京城中是数一数二的。

陆家从开始创办第一家青丝坊的时候,就一直用兰香号的染料。后来青丝坊的生意蒸蒸日上,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从而兰香号就给陆家的各地分店做起了供应。每个月都去送一回染料,只需要掌柜或者管事每个月来付一次账就行。

不难看出,两家的信任程度之高。当然,青丝坊能赚钱,自然也少不了兰香号的,可谓是行业中店铺双赢的典范。

孙先生和余秋水一起在兰香号的柜台前付完银票,递交货单,基本上就没事了。但两人也没有多闲逛,直接就回染织厂了。

回到染织厂,孙先生就开始记账本了,而余秋水在堂屋里看着孙先生拨弄算盘,记录账本,愣是感觉无聊,便坐在椅子上胡乱思考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余秋水胡乱思考,愣是让他想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只见余秋水在椅子上坐不住了,置身来到了孙先生的旁边,也不顾孙先生打算盘,一脸疑惑地说道:“孙先生,我有一事不解。”

孙先生停住了手头上的工作,立刻向余秋水回话道:“余爷,您有什么不解的?”

“您看啊,青丝坊的布坯来自祥福号,染料则来自兰香号。这两家都是开门做生意的,凭什么就青丝坊的生意能做大。如果这两家联合起来,岂不是没有青丝坊什么事了吗?”余秋水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当然,他说的也一点没错。

祥福号和兰香号都是开门做生意的,谁来进货一律都会卖出。而且有了祥福号的布坯和兰香号的染料,找点苦工就可以做出和青丝坊一模一样的布料,可为什么青丝坊生意能越来越好?倒是不见其他人的生意有多大起色?这实在是令人充满遐想。

自然,孙先生也知道余秋水为什么会有这般的疑问。不过余秋水的疑问连一刻钟都没有坚持住,他就为此给解开了。

“余爷,这药铺的生意为什么会那么好?还不是因为人家有自成一派的药方。”

话音刚落,余秋水顿时便来了兴致,连忙冲孙先生请教道:“孙先生,莫非陆家也有秘方?”

“对咯!卖药的有卖药的秘方,做肘子的有做肘子的秘方。小饭馆里的面条味道还各不相同呢,更何况青丝坊呢。”

孙先生见余秋水开窍了,自己自然也没有隐瞒什么。因为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只不过貌似只有余秋水不知道而已。而听过孙先生一席话的余秋水可谓是双眼闪着亮光,完全被吸引住了,不免多问上一句:“孙先生,那陆家的秘方是什么啊?”

此言刚说出,孙先生就对着余秋水是笑了又笑。当然,余秋水不解孙先生如何这般,他笃定好学地再次问道:“孙先生,您笑个什么劲啊?”

“余爷,您别误会啊。您说陆家的秘方如果我这个糟老头子都知道是什么,那还能叫秘方吗?”孙先生反问道。

听到这话,余秋水顿时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心想,我也是傻,都说是秘方了,我还问秘方是什么,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嘛。不过虽说是秘方,但这秘方是怎么实施到布料上的呢?总不能陆老爷一尺布一尺布地抹什么“奇怪的东西”吧?

余秋水刚明白一个问题,又来了一个问题。他刚想张嘴向孙先生发问,而孙先生似乎料到了余秋水心中的疑问,抢在余秋水前面说道:“余爷,您之前干苦力的时候,是不是见到过杨茂武把一大包油纸袋交到过染工的手里?”

“见到过,我还记得染工把那油纸袋里的白末和三大缸清水混在了一起。每次下布时,还舀上一瓢倒染池里,真不...”

余秋水说得正兴起,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了一丝灵光,话还没说完便停住了。同时他还一脸吃惊地看了孙先生好长一会儿,半天没再吐出一个字来。

莫非那油纸袋里的白末就是秘方?余秋水心中说道,这时的孙先生好像和余秋水心有灵犀一般,冲着他微笑地点了点头。

看到这一幕的余秋水也算是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刚想吐出自己的惊讶,可是却被堂屋外的一声叫喊给打断了。

“厂里的人出来收货啦!”

余秋水听到喊声,便和孙先生相对一眼,便不约而同地走出堂屋,来到了染织厂的门口。

大门口,只见祥福号的英子此刻正叼着烟杆正站在那里,其身后则有好几辆马车直接封住了街道。见到此情此景的余秋水别提多惊讶了,他还以为多东家明天才会把布坯送来呢,可没想到竟然还没有过两个时辰布坯就送来了。

不过早送来一天,厂里就能早赶一天的货,这是好事。余秋水想着,便喜出望外地对身旁的孙先生说道:“孙先生,赶快让大家出来搬货。”说罢,余秋水就把英子给迎进了厂里,而孙先生则赶紧让厂里的工人们出来搬运布坯。

工人们扛着足有一个人那么宽的布坯,皱着眉头,非常吃力地向后院的仓库走去。不过王二狗倒不像其它工人那样,他一个肩膀扛起一卷布。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皱眉头,轻松自如地搬运着布坯。当然,即使王二狗力气再大,他和工人们也来来回回了好几趟,才把门外马车内的布坯给搬运完。

布坯全入仓库,孙先生一刻也不耽误,在仓库之中仔仔细细地点查了起来。他发现布坯完全够量,就又立马回到前院堂屋向余秋水通报了一声。自然,余秋水遵循着自己之前在祥福号说得话,验货付账。他没有含糊,把陆家拨下来的采办费直接就付给了英子。

收到货款的英子没有和余秋水客套几句,递交上一份布坯发票就离开了。虽然英子的态度还是不怎么讨余秋水喜欢,但现在收到货而高兴的余秋水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英子走后,余秋水也不敢放松下来。因为现在厂里布坯不缺,还有十二天半的交货期。余秋水怕到时候赶不上交货而坏了陆家的名声,便和孙先生一起去后院敦促大家加紧赶工。

之前孙先生也向工人们说明过有三批货要加紧赶工,大家也都知道厂里的情况,从而也就没什么怨言。同时他们还感觉,有余秋水督促他们赶工比杨茂武督促好太多了。最起码不会被骂,而且余秋水还向大家保证,如果下月初能按时交货,他就在专门为大家唱些好曲子。

工人们见余秋水要为大家唱曲,赶工的情绪也随之很高涨了起来。他们在烈阳下挥汗如雨,一刻也不停息地做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全然忘记了劳累是什么,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

工人们忙碌的样子深深地印入余秋水的眼帘,突然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看着工人们干活,双手竟痒了起来。

也许余秋水是被工人们忙碌的样子给感染了,只见余秋水利落地把袍子脱去,只穿了一件内衬在一群光着膀子的工人里也做起了工。

这次工人们没有阻拦余秋水,还反而使唤起了余秋水。

“余爷,过来帮忙扯扯布。”

“余爷,去拿点染料。”

“余爷,您手脚麻利点,去仓库搬卷布坯过来。”

工人们使唤余秋水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比余秋水还是苦工时更加喜欢使唤他,压根就没把余秋水当成染织厂的管事来看待。

不过余秋水也很乐意让大家来使唤自己,这让他本身觉得自己不是吃白饭的,而且忙一点还会让他有点充实感。

但是工人们都使唤余秋水,只有一个不使唤余秋水,而这个人就是李菊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