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千转百回】第2节(1 / 1)

扫冢赋 夫苏 2908 字 2014-10-24

“谁?吃皇家饭的?姓霍的?姓苏的?”他一一列举城里有权有势的人家,当说到姓苏时,从众点点头。谢堂说:“这就有点棘手了。人家大族大姓,一人一口唾沫就把我们淹死。”

“一般人怕他作甚?可他是苏仙,苏隆生的儿子。”

“苏仲利吗?我倒是有点印象,是个玉带环腰的纨绔子弟,行医济世不收钱的败家子。他家有钱有势力。”说着谢堂蹲了下来,望着滔滔大江,陷入了沉思。从众望他一眼,见他不说话,自己也望向岸边风景。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就在于弱者和强者的姿态。看起来,谢堂有些恐惧于对方的背景和实力。但他说:“一哥你有家庭,与他争执有何好处?何况那小子有点口碑,深得民心。最近经常来我们这些家住船里散发药品、救济品,我得过他恩惠,不太忍心找他麻烦。要不然找你妻弟欧家安?不过,这些高层人物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的缠绕,恐怕欧家安不会为了你而与苏家撕破脸啊!”

从众瞟了谢堂一眼,说:“你不是下不了手,而是无从下手。”

“又瞧不起我了,我这么聪明还想不出办法整他?”

“那便说呀,有啥办法?”从众暗爽了一下,心想激将法有效了。这谢堂虽然整日呆在水面,但仿佛拥有千千万万个眼睛,把人情世故、利害关系都洞察得一清二楚。

“受人恩惠千年记……”正说时,突然谢堂邪笑起来,峰回路转,道:“为了兄弟,我可以变成一个恩将仇报的人!要不然我想个法子弄死他?”

“好。”

谢堂的嘴角一撇,膛目结舌,全身一动不动地杵着。从众问怎么了?他咽了口口水说:“一哥,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生气,要致他于死地?”

闻言,从众叉着腰望向大江,思虑良久,才将昨夜发生的事情详细给谢堂说了,最后道:“现在我倒觉得没必要把事情搞得那么严重。找个机会整整他就行,不管他什么背景。”

谢堂由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从众的身上散发一种说不出来的傲气,但不是威严。他说:“一哥,我看你日后必定有一番大作为。”从众不屑一顾,谢堂又说:“你别不信,我是说真的。你散发着一种大气。”

“我这种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了的人,能有什么作为?你看看这个?”从众抖了抖戴在胸前的长命锁,接着说:“我能活到今天就算不错了,还提什么作为?人老了,做起事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更别提什么‘一番作为’了。”

“什么是大器晚成?我说的话你不信也得信……”谢堂若有其事般乱说一通,而从众的注意力却转移到了船顶上正在吃饭的小孩。问:“我看那小子倒有一番作为的相貌!”

谢堂循着从众的目光而去,说:“这小子!一哥我告诉你,这小子可不简单。”

“怎么了?他是谁?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年纪虽小,但他的目光像是剑一样刺疼人。从众有些窘迫,不敢和他对视。谢堂说他是浔州府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竟然在大江上抱着一块木头随流而下,一直漂了几百里水路来到了南苍府。我在江心发现了他,赶紧给捞了起来,那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只说‘我是浔州府人,今年八岁,名字叫胡家龙’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愿意说。从众说,他的确不简单,眼神凶狠犀利,寡自不语,年纪虽小,却有横肉,显然练过手脚,像个小土匪。这么一说,谢堂倒是害怕起来了,问:“不会是土匪头子的眼线吧?”

从众昨日回城的时候就被巡城军盘查了一番,一问才知道原来土匪又集结人马攻打县城。据此而分析道:“有可能,现在土匪攻得紧却打不下来,急了就想出一招里应外合。”

谢堂想了想,突然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他满不在乎地看了眼胡天龙,说:“老子搧他一巴掌他就得哭,信不信?他这么小能做些什么呀?绝不是土匪。”

“英雄出少年,现在看他还是嫩了点,但到了晚上可是要吃人的!”从众嬉笑了起来,然后故作严肃地说:“如果他真的是土匪,那官府就得定你个串通、谋反之罪,灭你九族!”闻言,谢堂显然有些愁,他的额头又出现了一个“王”字。从众忍俊不禁,讽刺道:“怕了?我是吓你的。哈哈,别怕!你吃饱没有?我们一起去寻霍城吧。”

“好。”谢堂无意再揣测胡天龙的身份,回舱穿了黑帆衣,戴了斗笠、赤着脚走了出来。其实他早就盼望能上岸走走了,毫不夸张地说能到处走走简直是谢堂这辈子的奢望。就因为自己是疍家人的身份,地位低得无人格可言,在这个世间存在的价值连一条狗都比不上。平时买菜买米也只能划着舢板船沿江叫喊,哀求岸上的人卖予粮食。

人,要分地位等级来相处,这个社会就是如此。

谢堂在水上活了二十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上岸机会,两次是因为父母死了,其他全仰仗苦末社的兄弟带上岸。这回又能傍着从众上岸走走,可真是求之不得。

从众冲口而出:“以后你尽管上街,若有人欺你,便报我名号,帮你出头。”

话分两头。那阿凤低着头随苏仙来到了禅房门前,却迟迟不愿推门进去。“你始终是要进我家门的,现在进去禅房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无论苏仙横撇竖捺如何讲,阿凤就是不愿意进去。也许是她害怕,苏仙不再强迫她,只问一句:嫁不嫁我?阿凤连想都没想,答道:“嫁。”苏仙轻轻一笑,独自一人大步踏入禅房。

禅房充斥着香烛的味道,有点像在庙里的感觉。苏仙走了进来,看见两个蒲团已经移动位置放到了苏太公面前,各位娘亲分列旁听,所以苏仙自知要做些什么,双手抓着耳垂,低着头跪在蒲团上,说:“阿公,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