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陈珪王朗刘繇之长短(1 / 1)

青少年的热血和对偶像的崇拜,让陈登对太史慈刘裕迅速热络了起来。

陈登自幼聪明非凡,亲戚朋友的子弟罕有与之相提并论的,遇到太史慈这个武勇非凡的大哥哥,和刘裕这样小小年纪就与自己一样聪慧的弟弟,那是感兴趣到了痴迷。

陈登时常呆在家里,家教甚严,对着庄园里巴掌大的天空,被迫过着读书、练剑、骑马等轮换的枯燥生活,偶尔跟着父亲或叔伯出来,见到外面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不仅不能减少他的孤独感,反而令他更期盼外面世界的丰富和多彩。

金戈铁马,战场上博取功名,这是太史慈和刘裕的生活,不正是青少年所追求的么?

陈登听说刘裕过段时间将东渡乐浪,在靠近传说中瀛洲的地方,戍守边疆,展开新的探险和征途,心中的好奇更是蠢蠢欲动:“父亲,不如让我跟着大哥、三弟去乐浪吧。”

陈珪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汝年纪尚幼,学艺未成,去了乐浪有什么用?”老来得子的陈珪,虽然还有幼子,却对陈登这个长子怀抱巨大希望,正想刻意雕琢,哪能容许陈登到处乱跑?

陈登自然不依,耍赖、打滚、发誓赌咒,招数用遍了,陈珪都不同意。

刘舆说:“便是游学乐浪这样的边疆,也要过两三年,等到15、6岁,身体基本长大,学问入得门径方可。”

陈登:“不满15岁?三弟也不满15,他能去乐浪,为何我不能?”太史慈周岁14,虚岁15勉强可以单独外出的,刘裕虚岁9岁,陈登虚岁12自然是不能单独外出游历的。

陈珪:“裕儿是跟着刘公出去做官,我又不去乐浪做官,你如何能去?”

陈登那是两眼泪汪汪,看看众人、看看父亲,期待有人帮他说话。

刘裕说:“二哥,乐浪寒冷,冬天来得早,现在也没撒好玩的。你今年12,抓紧时间在父亲身边努力学习,待到年龄大些,到渤海书院游学,我们便又能在一起玩耍,不是正好?”

陈登一想也对,便歇了心思,一心盼望快点长大。

————

腾述、王朗、太史登、张英、刘裕、刘舆、管宁、邴原说着说着,就讨论到论兵事上来。

张英说:“为将之道,在于将军身先士卒,并且爱护士卒,只有士卒归心,才可能获得战斗的胜利。”

众人纷纷点头,认为张英有领兵的才干。

刘繇说:“战争贵在知己知彼。”在古代,受制于通讯条件和后勤条件,战阵规模往往限制在数万人,或许出现双方各几十万人对垒,实际是一个战役的多个战斗地点展开,于是情报和通讯就无比重要,。

太史登依据实际打仗的经验说:“我认为,部队从上到下,不论是统帅数万人、数千人,还是百十人,不论是将军、中郎将、校尉、司马、军侯、屯长、十长,最重要的令行禁止,这样部队才能如同手臂四肢般使用,达到用数千人如同用数十人一般。”

腾述对太史慈立即高看一眼:“是的,令行禁止很重要,军队的中低级军官,往往选择武勇刚强之士担任。统帅统帅数千人的多数是老于行伍、善于战阵指挥的将军。再往上,就要分部队为数部,以便如使臂指,分别指挥。”

刘裕对腾述立即高看了不少,认为他是知兵之人。

陈珪、王朗、邴原、管宁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只能专注的听着,不时附和几声音。

王朗建议:“丰足衣食,而后教化之,领其衣食而知荣辱,心向汉室。”

刘舆捋着胡须,眉头都皱起了,暗道这王朗真是不知兵,不善于谋划,而善于儒学和辩论。对地方的治理也没有研究深入,给百姓或蛮夷讲孔孟,他们如何会听?还不是得靠利益诱惑之,法律限制之,衙门和军队统领之。

陈珪向刘舆建议:“蛮夷之人多贪婪,而不重视礼仪,当以利益诱惑之,以得失不均分化瓦解之,消灭其中强健的,收编其中弱小的以驱使。”

刘舆和腾述连连点头:“善,善。”

刘舆和腾述对陈珪的评价瞬间高大起来。

刘裕到觉得刘舆和腾述的反应很奇怪,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陈珪父子那是三国游戏中智力90左右的善谋划之士,那是可以把袁术、吕布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人,能多次击退孙权之人,爷爷为何要大惊小怪?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了,对某些人物有着超乎时代的认识,尤其是这些人物的才干还不显著于世之时。

而对这些人才,上位者必须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甚至先给小官做做,来了解、辨别人才。穿越者却一早就知道了,可以优先布局,可以说是“金手指”不为过。

————

下午茶之后,客人们纷纷归家,刘舆却将刘氏的刘韪、刘繇、刘范、刘裕等留下,单独叙话。

刘舆说:“我们汉朝的制度,是太守治民同时领兵。做一个郡守,尤其是边郡的郡守,不仅要能够管理好民政,还需关心军队,需要熟悉各种兵器、兵种的优劣特点,以便战斗做出正确判断。”

“王朗这样不知兵事,那是不行的,不能称之为国家的干城,只能做御史大夫、大司农等职务。”

“太守统帅全郡数百、数十万人,都是肩负国之重任、统帅一方的大员,就不能仅仅限于一城一地之得失,需上知天文,下明山川地理,知进退守战之机,观敌我将士的心态,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此外还要懂得如何用人,如何处理民政”。

“正礼,你要多加学习,不仅要学习经书,更要学习兵事,日后国家多事啊。”

刘繇听得连连点头,他虽然打过山贼,却没有真正面对过数千数万人的战斗,确实要多学习。

刘裕知道自己的父亲非“守土拓疆”的“万里之士”,能够在和平时期处理好问题,却不善于处理兵事,若是日后黄巾之乱后起兵,做不了开疆的急先锋,能守成就不错了。

趁现在年轻,如果学些军事,那也是家族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