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向程立宣读诏书的时候,一队骑士进入了颍川郡郡治所在,阳翟。
得到消息的颍川太守种(作姓时念chong,二声)拂立即出迎:“颍川太守种拂见过天使。”
“虎贲左陛长刘磐见过种府君。”刘磐向种拂回礼。“来颍川前,陛下嘱咐我,见到种府君时一定要告诉府君,陛下知道种府君乃是国之良才,请府君一定要替陛下,治理好颍川。”
“陛下也知我姓名?”种拂喜出望外。
“那是当然。”刘磐的胸膛挺得老高。“陛下还要我们,学习种府君和诸多名士之气节。陛下说,正是因为有了像种府君这样的忠心国家之臣,像李校尉、陈太傅那样不畏生死之人,我们大汉才能成为中央之国,并要我们爱家国、忠民族、尊君王、攘四夷、爱袍泽、护百姓,如此方能称之为大汉将士。”
刘磐说着的时候,身后的虎贲郎官一个个都挺直了胸膛——他们之前是刘辩的宮卫营,也就是宗室营,如今调入虎贲卫;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宗室营,被调入下军校尉张飞麾下重新组建西园新军下军,这将是第二支完全按照刘辩意图建立的军队,第一支自然是宗室营。
虎贲郎官们的骄傲虽然没有言明,但是种拂从他们一个个的神态上完全能够感受的出来。他知道,面前的虎贲郎是骄傲的,对于天子他们的忠臣无须怀疑,但是他们骄傲自己能向这样一个君主效力。
他从来没有见过天子——哪怕当初天子还是太子的时候,但是他能从面前的虎贲郎们的骄傲中清晰地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天子是英明神武的。
也许,大汉在历经了百年困苦磨难之后,真地迎来了一个贤德有为的君主。
而后,种拂就在心里头笑了起来,天子是否英明神武、贤德有为,要看他的作为,哪有刚刚继位就被评价为英明神武、贤德有为的天子?哪怕是贤德的太宗文皇帝、雄才大略的世宗孝武皇帝、中兴大汉的中宗孝宣皇帝和重扶大汉社稷的世祖光武皇帝,都没有人在他们刚刚继位之时就说他们是英明神武、贤德有为的。虽然当今天子还在承光殿时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称赞他的天资聪慧,但是一个聪慧的太子不见得就是一个贤德的天子啊。
这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
所以,种拂对于自己脑中突然冒出的念头哑然失笑。不过,他有一种预感,当今天子虽然刚刚继位,但是未来的大汉朝,绝对不会平静!
“请天使入城休息。”寒暄过后,种拂对刘磐道。
“种使君请!”
————————
颍阴,高阳里。
荀彧踏着夕阳,赶回家中。
高阳里,本名西豪,因神君荀淑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声名,时人称之为“荀氏八龙”,“颍阴令渤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八子,今荀氏亦有八子,故盖其里曰高阳里(《后汉书·荀淑传》)。”
回到家中,荀彧就到了父亲房中,向父亲问安:“见过大人。”
荀彧的父亲是荀淑儿子荀绲,人称荀二龙,历任尚书、济南相等职,如今致仕在家。
“县君让你前去县署,所谓何事?”荀绲问到。
荀彧恭敬回答到:“县君称,府君欲举儿子为孝廉。”
“你如何应答?”
“儿子并未答应,只是推说归家与大人商议。”荀彧道。“儿子请问大人,是否推辞。”
荀绲没有回答,只是道:“就在刚刚,族长前来拜访了。”
荀氏族长,并不是荀淑一脉,而是荀淑兄长一脉。如今,担任族长的荀淑的侄孙,兄长子荀昙的儿子,荀衢。
荀衢的兄长荀彝,正是荀攸的父亲,曾担任过豫州从事,但早亡。荀攸自幼,就是跟随荀衢长大读书。
“从兄来了?”荀彧有些困惑到。“只是拜见大人?”
荀衢与荀彧是从祖兄弟,是荀绲的从侄。
荀绲笑了起来:“族长前来,一是拜见我,而是为你而来。”
“为我而来?”荀彧奇怪道。“大人此话,从何谈起?”
“族长前来,带来了一封书信,是公达自洛阳寄回来的。”荀绲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到了荀彧手中。“族长说,公达已经在陛下面前举荐了你,征辟的诏书很快就会下达,让你不要推辞。你自己看看书信吧。”
荀彧接过书信,当着荀绲的面拆开,仔细阅读起来。读完之后,一脸沉思。
荀绲问到:“你可有决断?”
荀彧点点头:“儿子已有决断。”
荀绲点头道:“你即有决断,吾亦不阻拦。不过,你要切记,不可坠了我荀氏门风。”
荀彧跪拜在地,郑重道:“喏!谨遵大人教诲!”随后,他又道。“明日,儿臣只怕要前往阳翟一行。”
“去你阳翟何事?”
荀彧道:“公达在心中讲,他在陛下面前,除了举荐儿子外,还举荐了元常、奉孝、佐治与志才,但是他担心奉孝与志才不愿应征,想要我劝一劝二人。”
对于汝、颍才俊,荀绲一向留意,不过他却到:“公达既说天使将至,也就在这一两日间。你若前往阳翟,天使降临怎么办?不如修书一封,着人快马送往阳翟。奉孝、志才放荡不羁,如若二人有心应征,又岂用你劝告;如若无心应征,你劝告又怎样?”
荀彧闻言,苦笑不已。
荀绲所讲的,确实是一个事实。
郭嘉、戏忠二人为人旷达,性格一向放荡不羁,做事一向随心所欲。戏忠倒也罢了,荀彧一向不明白的是,家风甚严、世代传习律法的阳翟郭氏,怎么就出了郭嘉这么一个放荡不羁的子弟。
“也罢,就听大人之言,儿子修书一封,快马送往阳翟。”荀彧思考片刻,不得不赞同父亲的意见。
次日一早,荀彧辩修书一封,交有家奴快马送往阳翟。
临近中午时,家奴返回家中,将一封书信送到了荀彧手中,并禀报到:“四少君,郭少君让奴婢将此信交给少君,只是道读过此信少君便知其心。”
“奉孝再没说别的?”荀彧问到。
家奴摇头道:“未曾。”
荀彧挥手让家奴下去,回到自己房中,打开了书信,信中只有八个字:“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荀彧当即苦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