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京城求学(一)(1 / 1)

利箭 鸣喵王 6113 字 2015-07-16

杨森把幺儿杨思远叫到了书房里,对他说:“小行爷,小行爷,别人这么叫你,你还真当自己是行爷了么?”

杨思远连忙摆着手,道:“哪里有,不敢,不敢!”

杨森哼了一声,继续道:“听说你还入了袍哥会,当了第十排的凤尾老么?”

杨思远知道也瞒不住自己老子,只能点了点头。

杨森叹了口气,说:“你个娃娃,也不动动脑壳子想想,人家为啥子会让你这么容易就入了会?嗯?说句底子话,还不是看着你老子的面子上?那些头排的大爷都是啥?那都是些绅夹皮(乡绅土豪),像你这种瓜娃子他们能瞧到眼里去么?”

杨思远尴尬地道:“我就玩玩……”

杨森叹道:“你也十几岁了,不能再像娃崽一样千烦(调皮捣蛋)得很,该张罗张罗自己的以后了。你看看,你都是有了堂客(妻室)的人咧,应该晓得,要有个大人的样子嘛!”

杨森苦口婆心地教导着自己的幺儿,不过他也知道这瓜娃子能听进耳门子一句就谢天谢地了。

“好了,多说无用,我与你母娘商量好了,过几日就送你去京城读书。”

杨森话题一转。

“哈?干啥子?去京城读书?这书哪里不能读嘛?非要去京城干啥?”

杨思远惊得合不拢嘴,杨森也知道他会有这个反应。

“怎么了?去京城见见世面,要不怎么能独当一面?你就甘心在这大山里呆一辈子?”

杨森冷笑地看着自己的小子。

“呀,可是咱在京城也没什么家门儿(本家同宗)和亲房(血缘同族)的……”

“不必有什么亲房的,我在京城有一个老战友,我已经托他上下打点完了。你去直接投奔他即可,他会把你送进京城有名的育英中学就读。”

杨思远感觉自己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好了,其他的我都命人替你办了,你只等坐火车去就行。对了,有一个人要见你……”

杨森说完朝着门口一吆喝:“进来吧!”

“睡到半夜睡不着,打开花窗看月落。月亮渐渐下山去,哥无婆娘无奈何。”

本来十分沮丧的杨思远,一听门口有人唱了这么一句,立刻瞪起眼睛,急忙转过身回看,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他的眼帘。

那是一个又黑又矮的少年,少年比杨思远要矮上半个头,即使是过了秋也穿着一身短裤短袖,露出了黝黑而精瘦的身子,脑壳上留着很短的一片头发,大家都称呼这种发型为“马蛋蛋儿”。

“山上开花山下香,爬山渡水来会娘。谁知幺妹无情义,等哥到来妹不张。”

杨思远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只是随即也开口唱了这么一句。

“小行爷!”

“成娃子!”

杨思远热泪盈眶地跑向那个少年,跟他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杨森看到此景也是欣慰地笑了。

成娃子是个孤儿,从小被父母遗弃,被成姨赶庙会的时候给捡到了。成姨,是杨家的一个老家仆了,她为人淳朴忠厚,杨家上下都非常尊重她。成姨出于善心,将还是呱呱啼哭的成娃子带回了杨府,杨森和众姨太见成姨一片心意,便同意收留这个黑不溜秋的娃娃,跟成姨同姓,视为其养子。

成娃子跟小行爷杨思远差不多大,成姨教育他说,杨思远就是他一辈子的主子,小家伙便牢牢记住了,从小就喜欢跟着杨思远的屁股后面,杨思远到哪他就跟到哪。杨思远待他如胞弟,根本没有什么主仆的样子,自己能吃到的从来是要分给成娃子的。而杨思远年少不懂事,出去跟人干架时,这成娃子头也不回就挡在杨思远的前面,打不过也要硬撑着。

后来晓得一些事情了,成娃子对杨思远说,自己要出去习武,这样才能更好替小行爷收拾仇人。杨思远本因为他是说笑。却哪里想到成娃子过了年便一人去了成都城,这一去就是五六年……

“咋样?你个龟儿子学到啥了?给老子耍耍瞧瞧?”

杨思远拍着成娃子并不宽阔的膀子。

成娃子尴尬地笑了笑,说:“没啥,没啥,等到袒护小行爷时,自会看到了。”

杨思远又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吔呵,你个龟儿子可以的嘛!看来不光学了武术,还学了文化咧,不是木鱼脑壳了!”

成娃子也跟着憨厚地笑着。

杨森开口道:“好了,就这么定了。让成娃子跟你一起去京城,一方面有个照应,另一方面也让他给你做个侍卫。”

杨思远知道自己拧不过父亲,也不再婆婆妈妈,点头答应了。

“噫,小行爷,听说你找了婆娘了都?”成娃子好奇地问道。

杨思远呵呵一笑,一抹鼻子,道:“那是,你家小行爷也是有堂客的爷们咧!”

成娃子又问:“长得好看不?我还没瞧见撒?”

杨思远不由地朝着自己的屋子望去,不禁自豪地说道:“那女娃子,可比天仙还有漂亮!”

成娃子羡慕不已,又想起自己,哀声叹气。

杨思远安慰他道:“你看你这臭洋相,干啥子嘛?我们袍哥做事,绝不拉稀摆带!有你小行爷在,还怕讨不到婆娘?”

成娃子瞪大眼睛,道:“真的么?小行爷!”

杨思远哼了一声,道:“行爷我什么时候哄(骗)过人?”

成娃子连忙道:“谢谢小行爷,谢谢小行爷……”

杨思远一摆手,道:“胞兄胞弟的,客气个啥子?”

“咦?小行爷,莫说你真的嗨了码头(加入袍哥会)?”

成娃子这才反应过来,更加惊奇地看着杨思远。

杨思远也不看他,腰挺地格外直,头高高昂起。

“前有左伯桃、羊角哀把仁义讲,后有桃园刘、关、张。瓦岗寨三十六员将,三十三人投了唐,单雄信上了朋友当,实可怜斩首在洛阳,秦叔宝哭得泪长淌,哭回江湖半把香。梁山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忠义扬……”

成娃子听杨思远唱起了袍哥的唱词,听得津津有味。

这唱词里面其实就有袍哥会的奉行的金科玉律,即是所谓的“三把香”。羊左、刘关张、梁山好汉等人,那都是“三把香”,也就是重义气之人;而像瓦岗寨里的罗成之辈,被视为出卖朋友之流,虽是好汉,却只能点“半把香”……

杨思远踌踌躇躇地回到了自己的厢房,看到婆娘正点着灯,坐在床边等着他。

平日里放肆桀骜的小行爷,不也知怎的,一进了这屋子就像是被冻了一样,心静得像是秋湖里的水。

杨思远的婆娘姓李,单名一个妍字,巴中人,比杨思远大一岁,也在中学里读过几年书,而且人长得水灵,身段又极好,真不知道杨思远的老娘怎么把人家哄到杨思远的被窝里的。当然,杨思远也不差,一表人才,长得也高。

“思远哥,你回来了。”

李妍细声一出,杨思远的腿又软了。虽然是已经处了些日子,可是杨思远却还是觉得不自在,反而李妍不像刚来那样羞赧,会主动地与杨思远交谈。

“嗯,回来了……”

杨思远踩着棉花一样走到了床头,坐到一边,两只手放在膝盖上,抓得裤子满是褶皱。

“那个,呃……老汉儿(老爸)发话了,要我去京城念书,过些日子就动身……”

杨思远犹犹豫豫地道出了一句话。

“嗯,要得,思远哥以后肯定会是公公老汉(就是公公)那样的大英雄,读书要紧的很呢!”

杨思远也是同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了李妍一眼,话到了嘴边,却又给塞回了肚子里面。

李妍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她很清楚自己的小丈夫想要说什么,想要做什么。她微微一笑,然后悄悄地挪到杨思远这边,柔柔地将身子靠在了杨思远的怀中。

被柔软的躯体靠在身上,杨思远的身与心都跟着软了下来,他的喉咙不自觉地抖动一下,然后一只手颤颤抖抖地顺着李妍的身后将她轻轻地揽住。

“思远哥,你只管去便是了。不过,妹妹有个小小的请求……”

倚在丈夫的怀里,李妍如同一只小鹿一般乖巧。

“哈?啥子请求,尽……尽管说嘛……嘛……”

杨思远被这只“小鹿”撞得心都要炸掉,额头竟生出一层细汗。

“我……我想,等思远哥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咱的崽崽(这个不用解释了吧各位!)……”

此话一出,杨思远只觉得血往脑壳上涌,搂着李妍的手颤抖地更加严重。他不自觉地转过头看着那张俊美的俏脸,双眼像被罩上纱一样迷蒙起来……

秋风习习,凉意更深。

杨思远与成娃子坐在吉普车上,看着杨府门口送别的众人,杨思远的心中忐忑又难受。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他也担心和焦虑过,不过就像是老子杨森说的那样,好男儿志在四方,天下各处随意闯,去次京城算个啥,身为将帅之子,别人眼中的小行爷,如果连出去跑跑的勇气都没有,那还不被父老乡亲笑掉大牙。

杨思远又有些不舍,虽然平日里他最厌烦的就是呆在这个大院里,可是等到真要离开这个大院,他反而觉得心里有些空牢牢的。他也看到了父母的眼光,还有李妍的眼光,他从他们的眼光中看出了担忧,但是更多的是期盼。

“学成归来,不负众望!”

杨思远在心中默念……